食药监管局通讯员培训讲座讲稿
VIP专免
2024-05-21
999+
27.12KB
4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食药监管局通讯员培训讲座讲稿
一、消息、通讯的采访与写作
(一)、几个基础概念
1、新闻定义
广义的新闻: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
论。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
的事实的传播。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2、5+1 模式
即:何人、何地、何时、何事、何故,怎样写
3、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采”:人手在树枝上摘取果实。“访”:用语言
打听四方。
新闻工作者认识客观事物寻找与挖掘新闻事实的调查
研究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解释:记者为了获取新闻对课题
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
4、消息
消息:采用简洁明快的文字迅速及时地传播新闻事实
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新闻的本质特征,是新闻文
体的最重要最常用的体裁。
5、通讯
通讯: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
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
闻体裁。
通讯的特点:新闻性、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二)、新闻敏感
——新闻作品的基石
1、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新闻鼻、新闻嗅觉):新闻工作者迅速捕
捉发现识别客观新闻价值的一种特有的素质。
新闻敏感表现在: 敏锐独到的观察力;“一见就灵”的
判断力;沙里淘金的采掘力。
2、新闻信源与新闻线索的发现
(1)各级领导部门的文件、指示、决议,领导活动、
讲话、报告,工作总结、简报、通知、通报
(2)会议(会议通知、决议,参加者的名单及其简
介,会议的活动情况、主要内容,会议相关论文、观点,
专家与各界人士)
(3)外电(报纸)、电视等其他媒体,以及各种简
报、小报、墙报、书刊、广告
(4)通讯员、读者、群众、家人、朋友
(5)自己主动去问、找、看(随时有一双新闻的眼睛
和灵敏的鼻子)
通过逐步归纳,有 28 种容易产生新闻的“富矿”就在我
们身边。
(1)、从具体到一般。(《全省中药材产业推进会在
xx 召开》)
(2)、“最”字里面有新闻。(《亚洲最大的溶洞——
xx 腾龙洞》)
(3)、“第一个”、“首次”。(《今晨 第一架直升机飞
抵汶川》)
(4)、“又一个”新闻。《xx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此
督查校园食品安全》
(5)、“发现”的新闻。(《买回猪肉发荧光 吓坏几个
打工者》《西海晚报》)
(6)、“批准”的新闻。《大水井古建筑群被批准为国
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7)、“公布”、“修改”的新闻。(《“邓玉娇案”一定会
得到依法处理》5月22 日《恩施日报》)
(8)、“禁止”、“限制”、“取缔”的新闻
(9)、“计划”、“考虑”的新闻
(10)、“将……”的新闻
(11)、“开始”、“开张”的新闻
(12)、“继续”、“持续”、“正在进行”
(13)、“结束”、“关闭”的新闻
(14)、“推迟”的新闻
(15)、“困难”的新闻
(16)、“问世”、“建成”、“成功”的新闻
(17)、“增多”、“减少”的新闻
(18)、“太多”、“太少”的新闻
(19)、“很少”、“很多”的新闻
(20)、“批评”、“赞扬”的新闻
(21)、“反对”、“支持”的新闻
(22)、“不”、“没有”、“辟谣”和“否认”的新闻
(23)、“强调……”的新闻(《借水起跳打造“中国恋
城”》5月22 日《三峡都市报》)
(24)、“对比”的新闻。(《审批“领导”少一半政府“服
务上台阶”》)
(25)、“意外”“灾难”的新闻。(《常德动物园一虎产
五崽》《常德日报》)《四川雅安庐山发生 7.0 级地震》
(26)、“反常”的新闻。(《“拾荒救子”动人心》《东
楚网》)
(27)、“名人效应”新闻。(《薛蛮子嫖娼的档次给大
V身份丢脸》)
(28)、“死”和“生”的新闻(罗京逝世。卢武铉跳崖至
死。)
(三)、新闻的采访
——采访深度决定报道深度
1、采访者的素质要求
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
报道人员,同时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新闻所有的专职和
兼职采编人员(电视台、电台、新闻网站制片人、编导、
摄影、摄像、主持人、播音员和新闻专干、通讯员等)。
记者的起源
记者的起源:古代的史官即古代的记者,“左史记言,右史
记事”,始于周代设职“左史”,“右史”。
记者的修养: 知识修养作风修养职业道德修养《战火
中的花蕾》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邵飘萍座右铭
记者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俯仰天地的境界、一种悲天悯人
的情怀、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喻国明
时代风云的船头瞭望者——普利策
2、新闻采访目的任务与作用
目的:获得新闻
任务:发现、了解和选择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
的各种事实材料
作用:发现和落实新闻线索,获取第一手材料,增加
感性认识,核对新闻事实。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新闻写作必须以采访为基础,采访决定写作,先有采访
后有写作,次序不能颠倒,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
质量。“七分采,三分写”。《叶老汉攀岩凿渠记》、《徐大
森治村二三事》
采访的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理解、灵活机动、怀疑
较真、要懂政治。
采访的方式:直面采访、视觉采访、书面采访、体验
式采访 、隐性采访、电话采访。
采访方法:个别采访、立体采访、交叉采访、蹲点采
访、抽样调查、开座谈会、点面结合。
(四)、消息的写作及实例
消息的特点:
(1)采写发稿迅速及时,叙事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
快,篇幅短小。
(2)一般具备“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
事、何故。
(3)在结构上,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
尾五个部分组成。
消息的结构:
倒金字塔式结构
倒金字塔式结构是一种头重脚轻,虎头蛇尾式的结
构,它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篇首,最不重要的材料放在篇
末,从导语至结尾按重要性程度递减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新
闻材料。它的主要特点是:
(1)打破了记叙事件的常规,在材料的时间特征上,
往往呈现以下公式:
首先是“总体性倒叙”。即将最后结果或后发生的却富有
吸引力的材料,置于篇首。
其次是“局部性倒叙”(即“倒叙中的顺叙”)。即在局部
性倒叙中又用顺叙说明过去一段时间内,“开始如何,后来
又如何”。
最后是“总体性顺叙”。即“现在正在如何,进一步又如
何”。
(2)它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材料,决定段落层次的顺
序。常呈现为“重要”、“次重要”、“次要”、“更次要”、“补
充”、“进一步交待性材料”的顺序。
(3)它的导语常是直叙型的部分要素导语,它包含了
最重要的事实,又往往具有相对独立性,可独立成章,变
成“简明新闻”或“一句话新闻”。
(4)对事件过程的叙述往往较简略,每段文字都很简
要。
倒金字塔式结构便于受众迅速掌握全篇之精华,满足
受众尽快获取最新消息之需求;便于记者迅速报道新闻,
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最先发出去;便于编辑选稿、分
稿、组版、删节,如在版面不够时,可从后往前删,无须
重新调整段落。但它也易于造成程式化、单一化的毛病,
而且,它比较适宜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性新闻,
而用它来写非事件性新闻、富有人情味、故事情强的新
闻,就不太适合。
例如:
【城事速递】心血凝聚畅通西城
20XX-08-29
编者按:
摘要:
展开>>
收起<<
食药监管局通讯员培训讲座讲稿 一、消息、通讯的采访与写作 (一)、几个基础概念 1、新闻定义 广义的新闻: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2、5+1模式 即:何人、何地、何时、何事、何故,怎样写 3、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采”:人手在树枝上摘取果实。“访”:用语言打听四方。 新闻工作者认识客观事物寻找与挖掘新闻事实的调查研究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解释:记者为了获取新闻对课题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 4、消息 消息:采用简洁明快的文字迅速及时地传播新闻事...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