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VIP专免
2024-05-21
999+
37.6KB
2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石城县 2023 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 年工作回顾
2022 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
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
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
要安全”重要要求,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1],以
新思想定向领航、以新理念指引发展、以新作为展现担当
锚定高质量发展之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富裕美丽温
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石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奋进赶超的态势持续巩固
一年来,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
赴稳投资、稳消费、稳市场主体、稳产业链供应链,经济
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比拼赛”进位争先。加强经
济运行监测,建立月度、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和“红黄绿灯”[2]
预警监测制度,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以全时
段、全周期拼抢姿态奋力实现“月月红”“全年红”。全年 GDP
增长 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 13%,规上工业
增加值增长 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9%,利用省外 2000
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增长 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
长5.2%,预计出口总额增长 6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5.7%、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
工业增加值、出口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项
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方阵”;GDP、规上工业营收、
园区工业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连续多次在全市经济
形势分析会作先进典型发言。纾困解难“组合拳”主动出击。
不折不扣落实省“28 条”、市“34 条”、县“37 条”等系列政策措
施,为企业减负超5亿元。扎实推动国有融资平台优化升级
和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龙头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稳
步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推出工业发展引导
基金、鞋服产业贷、可转债等金融产品,高效服务重点项
目、重点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全县银行机构贷款余额
同比增长 13.39%。出台9条措施,有效促进房地产健康发
展。积极扩大商贸文旅消费,发放政府电子消费券625 万元,
撬动消费约3000 万元。项目投资“加速跑”持续发力。扎实
开展“大干项目、大抓落实年”活动,同步推动争资争项和
“双招双引”[3],实行领导牵头、专班督导、挂图作战,项目
储备、招引、开(竣)工滚动接续、压茬推进,有效投资
加速落地,发展动能显著增强。全年争取上级资金 36.88 亿
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限额较上年增加 5.6 亿元,同比增长
78.3%,投放规模、占比位居全市同类县前列;争取政策性
开发性基金1亿元。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15 个,其
中20 亿元以上项目 2个,连续四年完成“5020”项目[4]引进
任务。全年
实施省大中型项目 20 个,完成年度投资约74.25 亿元,
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 133.12%;实施“八大行动”重点项目
131 个,完成年度投资约83.44 亿元。
(二)融合互促的产业持续提档
一年来,我们立足石城特色和优势,以高质量打造“两
地三区”[5]为主抓手,着力推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
供应链稳定、利益链联结和创新链支撑,一二三产互利互
促、齐头并进。工业经济稳步壮大。完成“一园四区”[6]新开
发平台面积 1200 余亩,新建标准厂房 33 万平方米。大力推
动品牌运动鞋服首位产业集群发展,投资达20 亿元的龙行
天下鞋服产业链示范项目竣工投产;鸿豪鞋服产业园被评
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佰盈体育获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
业、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鞋服产
业产值突破 170 亿元。9家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
家企业获批省级“绿色工厂”[7],9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
新”[8]企业,62 家企业入库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品牌运
动鞋服为首位产业,以新能源、矿产品精深加工、绿色食
品、新型机械制造为主导的工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工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超 20%,工业用电量增长 17.69%,
增速均列全市前列;工业税收突破 5亿元。工业园区新增务
工5570 余人,增速居省市前列。现代农业扬优成势。严格
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完成 3.5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种
植粮食作物39.53 万亩。新增大棚蔬菜 1595 亩、露地蔬菜
2193 亩。推动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全国绿色食品原
料(白莲)标准
化生产基地正式获批,“石城贡米”“石城烟叶”获国家地
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专项(一村一品)产
业发展项目 2个;全年认证绿色食品农产品 2个、有机和有
机转换农产品 29 个、市级富硒产业示范基地 5个,全县富
硒农产品达43 个;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联
工促农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德都食品获评省级农业龙头企
业,全县农民合作社达495 家,家庭农场达205 个。智慧物
流园、小松冷链仓储基地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供销集配
体系实现县域全覆盖。现代服务业逆势上扬。推进“旅游+”
“+旅游”,文旅、工旅、学旅、农旅深度融合,全域旅游带
动现代服务业全方位发展。顺利承办全市旅发大会,举办
第十届旅游文化节、国际标准舞全国公开赛等系列文旅活
动。云境研学基地、花海温泉(二期)、天沐温泉(二
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石城段)、麒麟山军事体验等
项目加快推进,大畲乡村旅游景区提档升级。“百里荷花”乡
村旅游风光带获评省乡村旅游风光带。夜间经济异军突起
客家风情商业街、爱琴广场等“夜市圈”人气兴旺,浪漫琴江
文旅街区成功创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全县接待游
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20.2%、32.64%。直播
带货、网络团购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全县网络零售额突破
10 亿元。
(三)秀美清新的环境持续提升
一年来,我们坚持硬设施与软环境协同推进,齐心打
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城乡环境更加靓丽。“三调”成
果正式发布运用,“三区三线”[9]
划定全面完成。大力推进城市能级提升,县城建成区
面积扩大至13.3 平方公里,城区新增绿地面积 16.58 公顷;
建成发展九路、金丰路、井岗路、栏皋路、温坊路北段等
14 条城市道路,振兴大道路面维修、东城大道电力杆线入
地迁改项目完工,铺设燃气管网 11.6 公里;红星巷、陈家
排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建成棚户区(城中村)返
迁房200 套,闽粤通衢历史文化街区征拆签约全面“清零”。
大力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小松镇、赣江源镇获评
省级生态园林城镇,赣江源镇在全市第二批示范乡镇考核
中列第一名。扎实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整治空心房、杂乱房、赤膊房6000 余栋,农村生活垃圾无
害化处理率达100%。“万村码上通”[10]5G+长效管护平台
建设如期完成。营商环境更加便利。新政务服务大厅正式
启用,全面实现“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在全市率先探
索实施“云踏勘”[11]评审服务,实现线上“即勘即批”,全面
承接 108 项“市县同权”事项,50 项惠企政策上架“亲清赣商”
平台[12]。“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13]、电子保函、
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14]审批等便民利企服务陆续推
出,为 2万余个市场主体减少现金流压力超 49 亿元。探索
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审批服务模式改革,将
土地供应、策划生成、项目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进行流
程再造、时限精减。营商环境满意度测评有望继续保持全
省“第一方阵”。生态环境更加优越。持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
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
污,强化联防联治协同效应,全县 PM2.5
浓度同比下降11.1%,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城区
生活污水扩容工程竣工试运行,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
全覆盖。全面落实乡镇主要河流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
全 县 地表水 水 质 总 体 为 优, 监 测 断 面 水质优良比例达
100%。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个、市级生态村 5个,成
为全市第二个省级生态乡镇全覆盖县。严守湿地面积保有
量红线,湿地保护率超全省平均 20 个百分点。全面落实禁
捕退捕和“十年禁伐”要求,严厉打击破坏生态行为,筑牢绿
色生态屏障。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5 平方公里、低质低效林
改造 4万余亩,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二脊沼兰、中
华穿山甲等珍稀物种,生态保护和修复成效明显。
(四)幸福生活的画卷持续舒展
一年来,我们坚持一心为民、发展惠民,努力办好群
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群众息息相关的关键小事,
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实现大幅提升。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全
年累计投入各类衔接项目资金 1.88 亿元,批复实施项目 267
个。建立“三线并行”[15]预警机制,精准帮扶监测对象,牢
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强化后续扶持,不断
提升“两不愁三保障”[16]水平和安全饮水质量;累计发放务
工交通补贴、困难学生教育资助、“雨露计划”[17]补助等各
类资金 7153 万元。扎实做好就业、产业帮扶,实现脱贫人
口就业2.5 万人,全县“一村一品”[18]产业格局逐步形成;
升级实施“万人培育计划”[19],建成1个省级创业致富带头
人实训基地,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1500 余名、乡土人才
3800
余名,引领 6800 余名脱贫群众走上致富路。大力推进
秀美乡村建设,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精品点2个、示范点
22 个、基础点149 个和乡村振兴示范街区11 条。推广运用
积分制、清单制,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
系日益健全。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多渠道推动乡镇和村集
体经济发展,村均经营性收 入 达36.7 万元,同比增长
25.6%。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发放养老保险4.93 亿元、城乡
低保及特困供养金1.07 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率稳定在 95%以上,持续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招采改
革,集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城乡居民生育医疗
费用报销比例提高至75%左右。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1.23 亿
元。优化学校网点布局,新改(扩)建校舍 17.8 万平方米,
新增学位1965 个,15 个义务教育学校维修改造项目有序实
施,初中学考成绩进入全市“第一方阵”,高考本科上线人数
实现“九连增”。县传染病医院、县疾控中心、赣江源镇中心
卫生院、木兰乡敬老院(扩建)等项目基本完工,西城体
育中心、东城中小学、石城一小城北校区、县第三人民医
院(二期)等项目顺利实施。丰山乡成功创评省级卫生乡
镇。石城灯彩节目《头番红龙》入闱“山花奖”终评。新时代
文明实践所(站)实现全覆盖,创新设立驻外文明实践站 7
个,成功创评三星级以上所(站)51 个,延伸领域示范阵
地7个。扎实推进“五大创建”[20],全民文明素养大幅提升。
县城水厂管网延伸、应急备用水源地取水头部改造等水利
工程顺利推进,七机排水库下闸蓄水。G206 小松至石子排
段顺利实施,塘子岭至睦富桥
标签: #工作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石城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22年工作回顾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1],以新思想定向领航、以新理念指引发展、以新作为展现担当锚定高质量发展之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富裕美丽温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石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奋进赶超的态势持续巩固一年来,我们统筹疫情防控...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