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VIP专免
2024-05-20
999+
33.26KB
1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3 年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泰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
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 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泰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
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
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
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紧
扣“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两大主题,提升“产业、城市、民
生”三个能级,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预计,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4.2%左右;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 7.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
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2%左右;全体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6%左右。
经济运行回稳向上。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推动产业发展企稳向好。实
体经济保持稳定。及时推出“工业纾困 15 条”“服务业纾困 22
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5%左右。深化“三比一提升”行
动,5亿元(3000 万美元)以上产业项目新开工 142 个、新
竣工 108 个,总投资 120 亿元的盛虹储能等一批重大项目成
功落户。制定“促消费 14 条”,举办“苏新消费·活力泰
州”系列活动,成为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培育城
市,新增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 4家,兴化
入选全省首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获批国家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海关、边检为开放开发做出积
极贡献。产业质效持续改善。省支持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
量发展意见重磅出台,生物医药、海工船舶产业入选国家
先进制造业集群,泰兴经济开发区获批全省首批化工中试
基地,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6 家、制造业单项
冠军 4家。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 2468 个,获评
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3个,创成省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
工厂)10 个、智能车间(智能工厂)24 个、“互联网+先进
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2个,入选国家双千兆示范城市,启
动省船舶工业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创建。建筑业稳居全省第
一方阵。创新生态加快构建。成立市级天使投资基金,实
质化运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布局建设离岸创新中心13 家,
南医大泰州医药产业研究院成功落地。兑现科技创新积分
奖补资金4.6 亿元,新认定省创新型领军企业 10 家、潜在
独角兽企业 4家、瞪羚企业 18 家。组织科技人才活动周、
泰州日系列活动,新引进高层次人才2848 名。重点改革走
向深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三张清单”,开展“大走访大排
查大整治大提升”百日攻坚行动,推行重大项目审批超时默
认制。“1+N”国企改革体系基本形成,健全国资监管体制,
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市城投集团获AAA 评级。通过国家
级金改试点终期评估,发放创新积分贷 25 亿元,新增上市
企业 3
家。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盘活提升低效闲置工业用
地1.5 万亩。
城乡发展呈现新貌。紧扣打造“一轴一核三极三城”,深
入实施城市转型提级行动,以功能布局优化促进城乡融合
发展。中心城市建设形成新格局。有序推进国土空间总体
规划编制,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开展规划建设体检评估,
六大片区规划设计不断深化。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泰
福里商业街区开街运营,市体育公园投入使用,凤凰河步
道全线贯通,周山河景观桥建成开放;优化市区教育资源
规划布局,启用市第五人民医院,完成市中医院新院区二
期工程;东风路北段、姜堰南绕城快速化改造工程加快推
进,353 省道泰州段建成通车。推动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新
改建污水管网 120 公里,完成老旧小区改造 103 个,建成智
慧物业示范小区40 个,创成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 12 个。重
大基础设施取得新突破。与省交通运输厅签署战略合作协
议,共建长三角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北沿江高铁正式开
工,盐泰锡常宜铁路进入可研批复阶段,常泰长江大桥、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加快施工,张靖皋长江大桥、宁盐高速
开工建设。挂牌成立长江泰州引航站(筹),上线全国首
个港航一体化信息系统,泰州港跻身全国十大港口。农业
农村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建成高标准农
田33.7 万亩,粮食单产连续六年保持全省第一。深入推进
强镇兴村富民,实施乡村振兴“七个一”工程,率先开展乡村
振兴先行市(区)、中心镇、示范村创建,泰兴国家现代
农业产业园通过认定,兴化获批创建
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新
增中国传统村落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10 个,姜堰湖南
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兴化垛田进入世界灌溉工程遗
产名录,成功举办农民丰收节江苏主场活动。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积极回应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八大类45 项民生实事项
目全部按时保质实施到位,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
城市”。基本类民生质量更高。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城镇新
增就业9.2 万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3.5 万人。建立职工医
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限制,提高
城乡养老保险待遇和医保补助标准,长护险试点实现全覆
盖。筹集(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1.5 万套,完成棚户区
改造 6278 套。开展特困群体救助帮扶专项排查整治,城乡
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 770 元。改善类民生供给更优。坚
持教育优先优质发展,中小学幼儿园新开工 60 所、新竣工
66 所,评选首届特级教师、校长、班主任50 名,义务教育
学校集团化办学实现全覆盖,泰职院获批省高水平高职学
校建设单位。推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南医大附属泰州人
民医院、临床医学院成功挂牌,率先开展农村区域性医疗
卫生中心建设,市人民医院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中位次大幅前移,市第四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
泰兴市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出台“一老一
小”整体解决方案,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3380 户,
新增普惠托育机构12 家、托位2749 个
。品质类民生成色更足。推进健康泰州建设,获评全
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圆满承办第二十届省运会、第十
一届省残运会,省运会泰州代表团参赛规模为历届之最、
参赛成绩创历史最好,建成特色体育公园12 个、健身步道
50 公里。筹建梅兰芳艺术中心和京剧团,建成“泰有戏”小剧
场10 个,《小先生》获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4部作品
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
妇女儿童、社会科学、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史志档案、
红十字工作取得新成绩。
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及时果断应
对各领域风险挑战,有力维护城市安全和社会安定。疫情
防控科学精准。落细落实“二十条”“新十条”,因时因势调整
优化防控措施,切实加强群众就医用药、生活物资等服务
保障,创新全域资源统筹、大数据赋能等实战打法,最大
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
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风险化解有力有序。成立市突发事
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一体推进“三年大灶”专项整治和百日攻
坚行动,全面开展城镇燃气、自建房、危化品等安全隐患
排查整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高
标准抓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深化
“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建成幸
福河湖 1020 条,国省考断面全部优于Ⅲ类水质,姜堰创成
“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出台债务管控“十个严禁”,严厉打击
非法集资、非法放贷活动,守住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
线。社会治理强基固底。深入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
化试点创建,健全网格化社会治理“1+8
”体制机制,启动“精网微格”工程。实施信访突出问题
攻坚化解年行动,扎实抓好“苏安·祥泰”行动,高质量完成
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任务。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侦破涉
黑涉恶九类案件 398 起,连续 15 年命案全破。顺利通过全
国双拥模范城中期评估验收。
自身建设守正创新。全面展开“五型政府”建设,部署实
施“三大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
以政治建设永葆忠诚本色。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
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
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
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
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
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
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切实担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
确保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坚持以法治护航规
范权力运行。认真落实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
告的要求,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
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632 件。公布第
二批市设权力清单,推出柔性执法、首违不罚适用规范,
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办结行政复议案件 711 件。
固化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创成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
市。坚持以数智赋能提升服务效能。建立“1+4”工作体系,
创新路演推进等组织方式。建成“一件事”综合受理平台,50
项重点改革事项法定审批时限压缩 60%。推进“5G+政务外
网”省级试点,率先完成电子政务外网 IPv6
标签: #工作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3年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泰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2022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在中共泰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紧扣“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两大主题,提升“产业、城市、民生”三个能级,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2%左右;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左右;全...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