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辽宁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VIP专免
2024-05-20
999+
43KB
3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从东北行解构“共富”路标
2022 年 8 月 16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省锦州市,这是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第三次赴辽宁考察调研。考察时,总书记再
次提到“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宏阔的主题,何为“中国式现代化”,
早在 2020 年 10 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就曾深刻阐明了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方面特征: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是全体
人民共同富裕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此次辽宁考察再谈“中国式现
代化”,总书记把侧重点放在了共同富裕。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
“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要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下足真功
夫,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
期盼。
守正创新,和合共生,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的魄力,做大“共同富裕”蛋糕。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
基地,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经济现代化,夯实共
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做大“蛋糕”
,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振兴成果,实现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东北地区曾经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随着东北振兴战略
的深入推进,要继续搞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东北地区人才流
失严重的问题,要着力推进产业振兴与人才链深度融合,要围绕推动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科研能力提升等内容,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不断筑牢区域人才创新创业的坚实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城乡之间、
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在创新与合作中应变局、破僵局、开
新局。
不忘初心,为民惠民,以“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为目标,分好“共同富裕”蛋糕。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
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共同富裕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蛋糕”做大不是我们的最终目
的,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如何分好“蛋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
果才是我们的初心和动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分配的功能和作用越能
充分发挥,越能有力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把“蛋糕”做大做好
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才能把“蛋糕”
切好分好。立足于市场经济实际,充分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
优势,通过宏观调控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
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形成更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带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举旗定向,凝聚共识,以“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的坚定,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0 年来,攻克了
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沧海横
流方显英雄本色。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旗帜指引方向,方向决
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
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
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
准,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
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进入新时代 10 年来,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
惊涛骇浪,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但在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仍取得了许多具有里程
碑意义的历史性成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
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准备好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
苦的努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崭新篇章。
读懂“三来”讲话深意 答好“三
谁”灵魂答卷
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同国民党的大决战,既是兵力火力之战,更
是民心向背之争。8 月 16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锦州市辽沈
战役纪念馆考察中指出,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
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
船划出来的。党员干部当读懂“三来”讲话深意,答好“三谁”灵魂
答卷。
读懂“三来”不忘初心使命深意,答好“为了谁”灵魂答卷。理
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革命战争时期,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
洒热血,“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为了革命胜利,“甘将热血
沃中华”;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前赴后继、死生无悔;他们是陈树湘、
董存瑞、黄继光,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他们是无数不知名的勇士
们,为了心中的信仰,默默负重前行。民心所系,党心必往,百年多
来,我们党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
夙兴夜寐、手胼足胝、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
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
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要赓续红色基因传承,永葆红
色血脉不变色、不褪色、不变质。初心易得,始终难寻,要保持“刀
刃内向”
的主动自觉,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永葆初心纯洁纯正,永葆红
色江山历久弥新、万古长青。
读懂“三来”走好群众路线深意,答好“依靠谁”灵魂答卷。党
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
底气。革命战争年代,红军被敌人围追堵截,依靠人民群众支持,我
们“四渡赤水”,攻克“娄山关”,越过“腊子口”,“半条被子”
见出军民血肉联系,映照初心万丈光芒;三大战役中,我们依靠人民
的“全力支援”,依靠万千“小推车”,将强敌斩于马下,取得一个
个伟大胜利;渡江战役中,小小木船发挥巨大作用,在军民一心齐划
桨中,我们跨越长江天险,取得渡江战役伟大胜利。鉴古知今,面对
新征程上各种困难挑战,我们同样要紧紧依靠人民,依靠人民夺取斗
争胜利。“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处,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万
众一心、齐心协力,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赢下一切挑战,
将“中国号”巨轮奋力驶向民族复兴的彼岸。
读懂“三来”一心为民服务深意,答好“我是谁”灵魂答卷。人
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百年多来,
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团结带领人民,取得
了革命、建设等各个时期、各项斗争的伟大胜利。面向赶考新程,办
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扛起党员担当,
坚持以新思想指导党史学习,常学常新、久久为功,以焦裕禄、孔繁
森、吴大观、李连成、张桂梅、黄文秀等先锋榜样为标杆,对标对表,
坚定为民服务之志、笃定为民服务之心,更好地将这一党的宗旨贯彻
落实下去。要以“时时放心不下”之心,直面群众急难愁盼,在统筹
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破解民生难题、改革攻坚克难等工作中,腰杆子不弯、腿肚子不抖,
甘为前驱“一卒子”,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用智慧
和汗水,给出不负历史、时代、人民的“我是谁”精彩答卷。
融入“我”力量 书写乡村振兴
“大文章”
8 月 16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锦州市考察调研,在东湖
森林公园同正在休闲娱乐的市民亲切交流,总书记说:“我们对东北
振兴充满信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是当前的重点工作。乡
村振兴,关键在人。广大青年干部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生
力军”,当积极融入壮阔的时代大潮,以信念坚定之“我”、实干担
当之“我”、为民奉献之“我”扎根基层一线,在乡村大地上融入
“我”力量,以务实的举措、过硬的作风、勇毅的行动写好乡村振兴
“大文章”。
融入信念坚定之“我”,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心有所信,
方能远行。”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上,青年干部要做最热情的干事者、
最积极的宣讲员、最坚定的践行者,胸怀远大志向、凝聚奋斗之力,
以国家和群众的需要为目标,以时代和使命的召唤为方向,为乡村振
兴发展注入青年力量。回望奋斗征程,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
真”的夏明翰到“拼死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从为脱贫攻坚事业奉
献青春的黄文秀到“一生只为一清渠”的黄大发,他们用心血和汗水
为事业发展注入力量。青年要自觉向榜样看齐,在乡村振兴的“主战
场”
上贡献青春智慧、绽放青春芳华,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扛起“担子”,
把人生理想和乡村振兴发展道路紧密结合,砥砺成长、坚定意志,走
好脚下之路。
融入实干担当之“我”,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实干推动发
展,实干创造幸福。青年干部要主动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在殷殷嘱托
中“激励自己”,在实践历练中“淬炼自己”,在饱学理论中“提升
自己”,在一次次挫折和挑战中“超越自己”,让每一次的“转变”
成就更好的“我”,让每一次的成长和进步成就青春大好、奋斗不息
的“我”。青年干部要紧抓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产业
升级提升等各项重点工作,在干事创业上久久为功、倾注心力,于其
中熔铸斗争之魂,在挑战中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自强,在挫折中
有“日日行,不怕千万里”的自励,踏着奋进的“节拍”奏响青春奋
斗的昂扬“旋律”,做精进有为、勇往直前的新时代青年。
融入为民奉献之“我”,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乡村振兴的
发展成就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息息相关,乡村振兴的发展成就也是民生
事业的成就。青年干部要把人民的幸福安康置顶在心,把人民的所需
所盼作为“答卷”,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无怨的付出、无悔的奋
斗、无我的精神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注入
“我”
摘要:
展开>>
收起<<
从东北行解构“共富”路标 2022年8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省锦州市,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第三次赴辽宁考察调研。考察时,总书记再次提到“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宏阔的主题,何为“中国式现代化”,早在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就曾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方面特征: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此次辽宁考察再谈“中国式现代化”,总书记把侧重点放在了共同富裕。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要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下足真功夫,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