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志愿组织的服务活动到底是否适合群众需求,
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效益,都是群众说了算,都要倾听群众
的意见。另一方面,很多群众就是潜在的志愿者,或者在
观摩志愿者服务的时候受到感染并产生参与的愿望,有些
甚至参加过一两次志愿服务活动但是尚未报名注册成为志
愿者。所以,调查研究的时候,要主动接触周边的群众,
真情交流沟通。记得就是前两年,农村志愿者带我们调查
乡村环境治理的志愿服务,到了一个偏远山区的村庄,考
察志愿者带动村民整治的环境、建设的景点。在具体观看
一个山坡上的小凉亭时,有个背着一把锯子的村民一直跟
在我后面,但是比较羞涩,没有说话。后来,志愿者骨干
介绍,说这位村民身体不是很好,但是后来也参加了义务
整治环境、建设凉亭。他知道我是外地专家来调查,就特
别热情,一直跟在后面。我主动走到这位村民前交流,他
很高兴地指着凉亭说,“这里是我锯的板子,这里是我锯的
柱子。”经过与这些村民的交流,我们知道最初动员群众参
与乡村治理遇到很多困难,就是通过志愿者“一群带一群、
一个带一个”,逐渐掀起相互比赛、比学赶帮超的热潮,村
民们就都来参加义务奉献了。调查研究者与群众交朋友、
聊家常,就能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志愿服务在基层的真实
情况,也有利于探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创新发展路径。
五、与专业社工交朋友,一起钻研中思考
这些年,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在沿海地
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社工,既包括大学社会工作专
业的毕业生,也包括志愿者骨干考取社工师资格证的人员
在许多志愿服务组织中,社工承担了了组织协调、项目推
进、培训辅导、评估总结等任务。调查者与社工的交流,
要更多关注在志愿组织发展中的专业促进作用。一般而言
很多社工不仅仅是参加志愿服务,帮助做好实施推动,而
且会用专业的眼光、专业的视角分析如何提升志愿服务水
平、提升志愿组织能量。记得有一次,基层政府邀请我们
讨论建设“志愿服务一条街”的构想,很多志愿者骨干提出了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