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心得-18篇
VIP专免
2024-05-20
999+
45.75KB
6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目 录
1. 以人民为中心 谱写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新篇章........3
2. 读懂“回信期望” 鼓足冲锋“三气” .......................... 4
3. “ 用心用情用力”舞出新时代“中国范” .................... 7
4. @ 文艺工作者 用心推演新时代的创作公式 ........... 8
5. 读懂“回信嘱托”唱响“文艺赞歌” ......................... 13
6. 算好“生态账” 打造高质量“绿色名片” ................. 15
7. 从“三个维度”书写美好的“生态画卷” .................. 17
8. 共同书写生物多样性的“中国答卷” .................... 20
9. 放下“官架子”拾起“公仆心” ............................... 22
10.回望延安 让斗争精神“一直在线” ....................... 25
11. 感悟写好“弘扬延安精神”文章的“六字”箴言 ......... 27
12.在追“光”延安中奔赴时代“山海” ......................... 30
13.解锁“魅力密码”: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成都 ........... 32
14.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彩画卷 ....................... 35
15.在践行“为民宗旨”中传承“延安精神” .................. 37
16.“ 一以贯之”让历史主动成为人生“标配” ............... 40
17.从“国史贺信”中感悟文化自信 ........................... 42
18.以坚定的历史自信交出新时代“赶考卷” .............. 44
以人民为中心 谱写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新篇章
“你们认真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推出了许多优秀的
文艺作品,成为新中国的重要‘文化使节’、亮丽‘文化名
片’。”12 月24 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艺
术家回信,勉励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崇德
尚艺,守正创新,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舞出中国人的精
气神,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
为人民放歌,为时代铸魂。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最能引领一个社会的风气
潮流。回溯过往,无论是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以
《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为代表的文艺歌曲,动
员和鼓舞着广大民众积极投身抗日救国斗争;还是如火如
荼的和平建设时期,以《乔厂长上任记》《机电局长的一
天》为代表的短篇小说,真实映照着改革开放初期神州大
地拼搏奋斗的动人景象;亦或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时代,
以《山海情》《十八洞村》为代表的影视作品,倾情书写
着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从衰败走向强盛、从历史
走向文明,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我们党以文艺方
式昭示光明、凝聚力量的初心理想没有变,用文艺作品观
照百姓生活、表达群众心声、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
的使命任务没有变。民族复兴路上,“文艺为人民”的旗帜正
愈发鲜艳夺目!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
民的重要战线。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
义文艺的根本立场,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力所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
亲自指导推动新时代文艺工作。从多次给文艺工作者回信
勉励到出台《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中共
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从
围绕党和国家重要时间节点举办诸多重大文艺活动到主持
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看望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
等活动,暖心寄语、饱含深情,务实行动、催人奋进。新
时代的十年,大型舞剧《大梦敦煌》走向世界、昆剧《临
川四梦》巡演欧洲、中国电影票房屡破历史新高……这是
一个造就文艺大师的时代,这是一个铸就文艺高峰的年华,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守人民立场、锻造德艺品质,必
将会有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海阔鱼跃、万千气象。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历史的“剧中人”,
是当代的“剧作者”,也是文艺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
头活水。今日之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
为我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和发展
机遇。奋进新征程,面对文化多元多样多变更加凸显、交
流交流交锋更加频繁等现实挑战,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党
领导文艺的百年历程中汲取力量、增长智慧,大力弘扬文
艺跟党走、文艺为人民的光荣传统,深入基层生活、扎根
人民群众,赓续中华文脉、辛勤创作耕耘,感国运之变化、
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在书写人民的伟大实践、
记录时代的进步要求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让社会主义
文艺“百花园”开出更鲜艳的花朵、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党的二十大报告
指出,“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
文化文艺人才队伍。”我们坚信,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
引下,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必定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的道路上走得更铿锵、迈步更自信,以生生不息的人民史
诗和振奋人心的优秀作品,不负党的重托、无愧伟大时代,
谱写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新篇章。
读懂“回信期望” 鼓足冲锋“三气”
发布时间:2022-12-26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艺术家们
回信,勉励他们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崇德尚艺,守正创新,唱响新
时代的主旋律,舞出中国人的精气神,为繁荣发展文艺事
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
青春经磨砺而熠熠生辉,人生因奋斗而绚丽多姿。作为新
时代青年,要读懂总书记回信中的殷切期盼,耐得住“十年
磨一剑”的寂寞,激荡信仰的力量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基
层一线火热实践中长志气、增骨气、强底气,唱响自己“人
生银幕”上的“不朽赞歌”。
高扬理想之帆,让敢于“同先进比高下”的志气越来越足。
长志气,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锚定青春航向。习近平总
书记在回信中指出,一代代艺术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时代放歌、为人民起舞,展现了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作为新时代青年,站在理想信
念的制高点,高举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旗帜,时刻葆有胸
怀天下的宏大视野,迸发“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蓬勃朝气,追
寻理想信念之光、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要始终保持“风雨不
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砥砺“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坚定意志,
以更高标准强化身份意识,在拉高标杆中争先进位,将理
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付诸实践行动,确保社会主
义中国这艘航船在惊涛骇浪中行稳致远。
激发斗争之志,让敢于“对顽疾动真格”的骨气越来越足。
增骨气,就是要树立必胜信心,勇于攻坚克难。习近平总
书记在回信中指出,“多年来,你们在文艺繁荣发展、服务
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成为新中国的重要“文
化使节”、亮丽“文化名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
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涵养“千磨
万击还坚劲”的“劲竹志”,把实践作为砥砺品质的课堂,强
化“拼”的精神,坚定“超”的勇气,铆足不服输的那股劲,摆
脱守摊心理,摒弃畏难情绪,追寻跨越发展的新路径。要
有敢闯新路、敢涉险滩的勇气,积极进取、大胆创新的锐
气,敢于穿过险滩、越过泥泞,在新征程上奋力夺取新胜
利。
凝聚前行之力,让敢于“同自己过不去”的底气越来越足。
强底气,就是要筑牢宗旨情怀,让人民满意。党的十八大
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
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
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
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把
“人民”二字印在心里、刻在骨髓,善于同自己较劲,咬牙挺
过艰难困苦,跺脚熬过困难绝境,拼尽全力挑战“不可能”,
时刻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要始终把为民造福放在首位,
胸怀“国之大者”,站稳人民立场,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
事、解决“急难愁盼”,不负人民重托、扛起时代重任,以自
己“时时放心不下”确保人民群众“皆舒心安心”。
“用心用情用力”舞出新时代“中国范”
发布时间:2022-12-26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
近平给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艺术家们回信,勉励他们深入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再立新功。“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舞出中国人的精气神”,
不仅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担当,亦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使命
所在,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指引,不负伟
大时代,时刻牢记初心,“用心用情用力”舞出新时代“中国
范”,为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汇聚磅礴力量。
“一寸丹心图报国”,用“忠诚心”舞出“家国情怀”之“神”。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脱胎于中央歌舞团和东方歌舞团,半个
多世纪以来,一代代艺术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发掘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作演出了舞蹈诗画
《国色》、舞乐《中国故事·十二生肖》等许多内涵丰富的
文艺作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
其泉源。”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之基,是新
时代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我们要以绝对忠诚砥砺为党和
人民不懈奋斗的赤子之心,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党和国
家的事业中实现个人的理想价值。
“不辞冰雪为卿热”,用“为民情”舞出“人民至上”之“形”。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
向,例如创作演出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
江山图〉》成为了 2022 年度最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
作品代表。“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同样是我们党执政兴
国的不二法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去,自觉践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时刻把人民群众“置
顶”心中,把解决好群众的安危冷暖、急难愁盼“抓在”手上,
把为民造福当作最大的政绩去追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
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东风花柳逐时新”,用“创新力”舞出“中国力量”之“劲”。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一代代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与时俱进,
把创新精神贯穿于艺术创作生产全过程,以时代的方式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成为我国的重要“文化
使节”、亮丽“文化名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
时代脉搏,争做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弄潮儿”,在实践中
探索总结、守正创新,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咬
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聚焦重点、攻克难点、完善断点、
形成亮点,以“中国智慧”“中国力量”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
度”。
@文艺工作者 用心推演新时代的创作公式
发布时间:2022-12-26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艺术家们
回信,勉励他们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崇德尚艺,守正创新,为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
文艺是一项铸造灵魂的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
思想泉眼,创作出人民喜爱的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
本与终身追求。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广大文艺工
作肩负重大使命,当用心推演新时代的创作公式,不断创
作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新时代文艺精品,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
光添彩。
公式一:以“红色基因”为内能,立足价值坚守,激发文
艺作品的创作“动力”。“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历
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
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
血脉,亦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所在。百年来,广
大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
前进号角,用丰富的文艺形式、优秀的文艺作品、高尚的
文艺精神,从激励人心的红色革命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
灵感,从备受关注的《大江大河》《我和我的祖国》《山
海情》《觉醒年代》等一大批优秀电视剧,到许多像芭蕾
舞剧《红色娘子军》这样的红色文艺精品常写常新,无论
是家国情怀的宏大叙述,还是日常生活的细微展现,都辉
映着文艺创作者的火红初心,充满了跨越时代的艺术感染
力。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时刻以“红色基因”为内能,更加
自觉地肩负起传承红色文化、创作优秀作品的使命,要“讲
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
中国”,要“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
谋幸福而奋斗”,在对文艺作品党性与人民性的追求中彰显
红色伟力,为人民群众呈现更多正能量、接地气的红色精
品力作。
公式二:以“传统文化”为公理,树牢文化自信,推导文
艺作品的吸睛“定理”。“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博大精
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千百年来人
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文艺创新的宝库。上下五千
年的璀璨文明为我们的“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强大的底气底
蕴,也为一代代文艺创作者在奋进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进
程中的砥砺实践奠定了基础。自强基于自信,自信更来源
于自强。近年来,一大批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灵感的优秀文
艺作品应运而生,从山水之韵味翩然而出,传统之美穿越
千年的《只此青绿》,到河南卫视《唐宫夜宴》《元宵奇
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等一系列让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的作品火爆出圈,从国产动漫《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
鱼海棠》等接连登陆大银幕,到古风国漫文化屡屡登上“热
搜”,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彰显。新时代的文艺
工作者当守住根脉、守住传统,珍视民族文化,坚守中华
文化立场,学会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把中
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表达出来,承百代之流,会当今
之变;通古今之变、融中外之长,用心创造出更多彰显民
族精神气质、时代进步潮流、人民奋斗伟力的精品力作。
公式三:以“人民之呼”为斜率,紧跟时代步伐,勾勒文
艺作品的思想“坡度”。“文者,贯道之器也。”创作出具有时
代感和影响力的作品,文艺工作者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树
立高远追求,拥有宏大格局,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够
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近年来,无论是讲述脱
贫攻坚的影视剧,还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文艺
演出,无论是歌颂家国情怀的高分影片,还是以传统文化
为底蕴的大型歌舞史诗剧目,都凝聚了民族气概、英雄气
节的强大正能量,展现了时代强音,凝聚了力量人心。随
着时代发展,当下文艺作品的读者、观众较以往相比则表
现出了许多新特点,坚守人民立场,彰显人民力量的作品
才能真正为人民喜爱,文艺创作者和评论者只有意识到这
一点,才能更好地把准创作方向,让文艺作品更加接地气、
对胃口。秉承着“只要党需要我,观众需要我,我就要发好
光和热”的理念,戏剧界唯一代表获得“七一勋章”的蓝天野
先后出演或导演《蜕变》《茶馆》《家》等数十部优秀文
艺作品,塑造了“姜子牙”“秦二爷”众多经典人物形象,这便
是文艺创作者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生动缩影。新时
代的文艺创作者,要学会把准时代主题,善于从时代之变、
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把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让优秀的文艺
作品真正发挥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的作用。
读懂“回信嘱托”唱响“文艺赞歌”
发布时间:2022-12-2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艺术家
们回信中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崇德尚艺,守正创新,唱响
新时代的主旋律,舞出中国人的精气神,为繁荣发展文艺
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
功。
“文者,贯道之器也。”80 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
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中国革命文艺指明正确方向,中
国新文艺发展道路有了前行明灯。80 年后的当代中国,江
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新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
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
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
重任在肩、大有作为,要读懂“回信嘱托”,坚持扎根人民、
创作热忱、守正创新,在新时代新征程推出更多精品佳作,
赢得人民喝彩。
坚守人民立场,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之心书写生
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人民作品为人民,人民作品人民创。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
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习近平总
书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深刻阐释了文艺发展的普遍
规律,为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根本遵
循。实践充分证明,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为人民放歌、
为人民创作是亘古不变的文艺之道。热播剧《功勋》之所
以“圈粉”无数,正是因为它取材于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的真实故事。这充分说明,只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文艺才能走向繁荣灿烂。文艺工作者必须始终为人民创作,
走进人民深处,加强调查研究,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
心声,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用心用
情用力书写人民史诗、歌颂伟大人民。
坚定时代步伐,用“好山好水看不足”的创作热忱描绘恢
弘壮丽的“时代画卷”。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
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伟大时代孕育优秀作品,著名
作家柳青就是贴近时代主题、号准时代脉搏的杰出代表。
早在1943 年,作家柳青便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
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脱下西装背带裤,穿上破洞老
棉袄,与农民同吃同住,开始了为期三年的驻村生活,写
下长篇小说《种谷记》,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广受好评。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百分百的文艺热爱者,像热爱自己的
眼睛一样热爱文艺事业、热爱文艺工作,从跃动的时代篇
章中汲取丰沛的文艺源泉,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
动人的艺术形象,为时代展现生命光彩,描绘壮美画卷,
留下永恒经典。
坚持自我突破,用“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守正出新讲好博
大精深的“中国故事”。守正是文艺的使命,创新是文艺的生
命。今天,文艺作品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互联网、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推进了文艺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但也
出现了不少“唯市场”式的“三俗”作品。少数文艺工作者头脑
过热,一味地追求市场“回头率”,迎合观众“恶趣味”,形式
上虽然出了新,内容上却“离了心”,值得警惕、发人深思。
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二
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
持“偏差为0”的精准度,保持“0℃”的冷静思维,把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好、贯通好,把糟粕的东西摒弃掉,
立足中国大地,弘扬正道正气,追求德艺双馨,坚持培根
铸魂,讲述更多生动立体的中国好故事。
算好“生态账” 打造高质量“绿色名片”
发布时间:2022-12-16
12 月15 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向在加拿
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
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他强调,中国积极推
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稳
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
样性保护之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把
握新发展阶段的任务,把握高质量发展建设的要求,始终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算好“生态账”,将绿色发展
理念落到实处,以长效机制推动长足发展,以火热实践为
山河大地增添锦绣,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绘就大美生
态画卷,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打造高质量“绿色
名片”。
要有“以人为本”的根本性思想,造福为民、统筹协调。
生态环境不可替代,生态发展与人民幸福密切相关,破坏
生态环境,最终损害的是人类自己的利益,为绿水青山“谋
未来”就是为子孙后代“谋利益”。党员干部要有“用之不觉,
失之难存”的生态环保意识,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上绵绵用
力、久久为功,汲取过往陕西延安销山造城、腾格里沙漠
污染等教训,解决好生态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
人民群众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生产环境,用“辛苦指数”换取
群众的“幸福指数”。念好“生态经”,必须树牢“以人为本”的
鲜明导向,党员干部要把“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作为原则,
把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作为发展目标,保护和修复生态系
统,绘就行山绕水、鸟语花香的画卷,回应人民群众的期
盼和呼声。
要有“顺应时代”的开创性举措,紧抓重点、延展思路。
环境关乎民生,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与人民
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党员干部要立足长远做好谋划,要
结合实际紧抓重点,持之以恒地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将民
生思想向生态环境保护上丰富和延伸。党员干部要找准“指
路灯”,能够应势而变、顺势而为,在求新破局中汇聚生态
发展优势,以新的思路畅通“发展之路”,以新的举措为生态
建设“聚势赋能”。要打好“系统牌”,把握保护与开发利用之
间的关系,注重规划的系统性、注重方法的科学性,以全
摘要:
展开>>
收起<<
目录1.以人民为中心谱写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新篇章........32.读懂“回信期望”鼓足冲锋“三气”..........................43.“用心用情用力”舞出新时代“中国范”....................74.@文艺工作者用心推演新时代的创作公式...........85.读懂“回信嘱托”唱响“文艺赞歌”.........................136.算好“生态账”打造高质量“绿色名片”.................157.从“三个维度”书写美好的“生态画卷”..................178.共同书写生物多样性的“中国答卷”...........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