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论研究报告
VIP专免
2024-05-20
999+
37.01KB
3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论研究报
告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根本观点。方法问题在马克思主
义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既
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
方面。早在 1843 年,当马克思还处在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
共产主义转变时就明确宣布:“我不主张我们树起任何教
条主义的旗帜”[1]7。恩格斯在他的一生中曾经多次批评过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态度。在他的晚年
即1895 年3月,他在致韦尔纳·桑巴特的信中还在重复和强
调这一思想,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
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
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691 从我们党的历史来
看,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十分强调和重视方法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把毛泽东的方法概
括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并且称为毛泽东思
想的活的灵魂,表明了方法问题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
学体系中的重要意义。
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其科学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
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
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推进实践基础上的
理论创新,必须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世界观和方
法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
我们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做好这项工
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运用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方法论。
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方法论,概括起来,主要
包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深刻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确立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目标定位;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做到意识形态建设“内容为王”;必
须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判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必须坚持
系统观念,创新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方法;必须坚持党的
领导,意识形态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和维护“两个确立”
这些重要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一个系统的意
识形态建设的方法论体系,从根本上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深刻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本
质
本质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
本质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意识形态既具有鲜明的党性,
又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是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这是社会
主义意识形态鲜明的本质特征。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
深刻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
首先,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党性。意识形态具有鲜明
的
党性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
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的属性。因为它不但从根本上
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方向,同时又充分体现
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并不是像
有的人所污蔑的那样是什么“意识形态的说教”。《共产
党宣言》就是“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
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
幽灵的神话”[2],是公开宣示自己的鲜明党性的伟大著作。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各
项工作的领导,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一定要
坚决遵循党的政治路线,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把党的旗
帜、意志、使命作为自己的旗帜、意志和使命,坚持在党
爱党、言党、忧党、为党。高扬党的理想信念的旗帜,确
保各种意识形态阵地都必须姓党、姓“马”、姓社,做到
旗帜鲜明、一丝不苟。要牢记世界社会主义曲折历程中有
些马克思主义政党放弃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
导致土崩瓦解的惨痛教训,自觉同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
治上、组织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要始终铭记党的事业
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就是靠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
团结、组织上的严密、行动上的一致。意识形态工作者特
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增强政治定力,站
稳政治立场,要学好党性教育这门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
“必修课”和“心学”,牢记“党性就是最大的德”,严
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一切工作紧紧围绕党中央决
策部署进行,决不能犯方向性的错误。
其次,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创
造者,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是
人民的理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讲人民性,这是最
大的政治。坚持意识形态的人民性,就是意识形态工作要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
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至
上,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解决好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把服务群众
满足群众
需求同教育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素养紧密结合起来,
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意识形态工作、
宣传思想工作都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真正
接地气,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要认真研
究群众中不同层次的人群的思想文化需求,坚持“一把钥
匙开一把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具有
点、线、面三个层次,要加强点上工作的针对性,加强线
的分类指导的科学性,加强面上工作的广泛性,根据分层
化、分众化的要求,把处理好点、线、面的工作统一起来
特别是要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加强对他们的政治引领
和政治吸纳,切实扭转和克服少数人离心离德的倾向,把
他们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激励他们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
再次,要坚持意识形态的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性。习
近平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性和
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3]182
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孤立起来,搞
碎片化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思想上是糊涂的,
在政治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这是因为,中国
共产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那些资产阶级政党
根本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
众的利益,没有自己任何特殊的私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任何时候都是以百姓心为心
所以从根本上说,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
性的人民性,党性就寓于人民性之中,坚持人民性就是坚
持党性,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党性和人民性是二而
一的关系。习近平强调:“党性和人民性都是整体性的政
治概念,党性是从全党而言的,人民性也是从全体人民而
言的,不能简单从某一级党组织、某一部分党员、某一个
党员来理解党性,也不能简单从某一个阶层、某部分群众
某一个具体人来理解人民性。只有站在全党的立场上、站
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 , 才能真正把握好党性和人民
性。”[4]23 所以,我们只有坚决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
才能真正把握好党性和人民性及其相互关系,真正把体现
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把握好时度效,扎扎实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确立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目
标定位
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上,目标定位问题始终是一个具有
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由于陈独秀的
右倾错误和王明的“左”倾错误,严重混淆了资产阶级革
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把革命的目
标定位搞错了,先后导致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严重挫折,给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
从根本上说,目标定位问题就是要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什
么、要干什么”的问题,这是一个能否真正做到自信自立
的问题。只有自信自立,对目标定位问题始终保持高度清
醒的认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增强政治自觉,笃
行不殆,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创造出党和人民满意的业
绩。意识形态建设也不例外。
习近平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
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14 对意识形态工作
在新时代党的事业发展全局中给予了的明确定位,为党的
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对这一定位自信自立,首先是基
于对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原理的科
学认识。习近平指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支配
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3]33-34,“虽然物质生产是社会生
活的基础,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
系,有着作用和反作用的现实过程,并不是单线式的简单
决定和被决定逻辑”[3]35-36
标签: #意识形态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论研究报告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根本观点。方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早在1843年,当马克思还处在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转变时就明确宣布:“我不主张我们树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1]7。恩格斯在他的一生中曾经多次批评过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态度。在他的晚年即1895年3月,他在致韦尔纳·桑巴特的信中还在重复和强调这一思想,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691从我们党...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