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校党委书记在全校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班上的辅导报告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x.png)
VIP专免
2024-05-18
999+
16.38KB
1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XX 校党委书记在全校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
班上的辅导报告
各位老师,同志们:
课程观是对课程总的观点和根本看法,是课程建设和
发展的灵魂,影响和决定着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发展的方
向。党的十八大以来,A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
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思
想、新理念、新方法,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思政课建设的规
律性认识,为落实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根本大计提供了重要
理论基础。A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是理论创新与现实实
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在课程改革发展中占据先导地位,
对提升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
有价值引领和理论选择的先导性作用,对提升思政课育人
质量,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具有重要的
理论和实践价值。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专题报告
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A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围绕如何办好思政课,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
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A以更开阔的课程观念对思
政课理论进行新的定位,提出了以守正创新为主要特点的
思政课建设理念和方法,形成了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辩证
统一的严密逻辑整体。
1.“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的课程本体论。A指出:“思政
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
替代”,这是 A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是对思政
课性质、地位作用和价值目标的最新定位。首先,“立德树
人的关键课程”凸显思政课对处在人生“拔节孕穗期”关键阶
段的青少年的重要性,对解决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
人,怎样培养人”根本问题有独特价值和功能。A指出:“我
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
政课以其旗帜鲜明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课程性质,凸显在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铸魂育人的功能和使
命,具有为学生成长奠定科学思想基础的独特价值。其次
“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思政课对学生成长成才关键地位和
作用的体现。思政课“面对的是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关键群
体’、培养的是这一关键群体的‘关键素质’”,其作用不可替
代。从 1949 年12 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
“政治与思想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到2019 年3月召开
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国思政课经历了制
度建构、整合提升、提速前进、创新发展的建设历程。创
造性地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
课程本体论,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大地办教育,
始终善于抓主要矛盾,抓住关键环节,勇于进行理论创
新的非凡勇气和强大魄力。再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
对思政课价值的表达。作为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进行塑造
和培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思政课教学是塑造主流意识
形态、传播贯彻国家意志、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基础性工
程,对维系协调社会正常秩序,实施有效社会动员、形成
增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共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
展具有重大价值。
2.“八个相统一”的课程方法论。A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
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
理讲深、讲透、讲活”。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
正确处理不同教学要求之间的关系是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
讲透、讲活”的方法论前提。“八个相统一”的课程方法论既
是A在科学总结思政课改革创新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守
正创新的理论判断,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准确把握
和正确运用。通过“八个相统一”的课程方法论建构,从方法
策略上创新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模式,努力“把道理讲深、讲
透、讲活”,才能有效防止思政课教学中的“形式化、表面
化”现象。坚持将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起来,通过透彻的学
理分析实现政治引导的功能,不仅讲清楚是什么,更要讲
清楚为什么,避免片面的政治宣传使课程简单化,或片面
的学术讨论模糊课程的政治方向;坚持将价值性和知识性
统一起来,将课程塑造学生价值观目的置于知识传授的过
程之中,
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合起来;坚持
将建设性和批判性统一起来,既要坚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同时又要坚持立破并举,对历
史虚无主义和错误思潮进行理直气壮的批判,使学生明白
谬误的真相和危害;坚持将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起来,坚
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坚持科学的理论讲授武装学生头
脑,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又坚持
大视野、大格局、大历史观,善用“大思政课”,把思政小课
堂同世界百年变局、民族复兴全局,与脱贫攻坚、乡村振
兴、疫情防控等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能
力的互动共进;坚持将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起来,强调围
绕铸魂育人任务,一方面要规范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
材使用和教育管理等有统一明确要求的,另一方面要因地
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在课堂设计、教学方式上勇于多元
创新,善于吸收借鉴,使多样性与统一性有机、共同作用
于“怎样培养人”的伟大实践;坚持将主导性和主体性统一起
来,强调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在素养上要有高的站位、
严的要求,同时要坚持以课堂的主体——学生为中心,根
据其个性特点、认知规律,调动主体积极性,实现教师主
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坚持将灌输性和启发性统
一起来,既要发挥传统灌输方法的优势,同时又要避免“填
鸭式灌输”的弊病,实现认知目标的达成;坚持将显性教育
摘要:
展开>>
收起<<
XX校党委书记在全校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班上的辅导报告各位老师,同志们: 课程观是对课程总的观点和根本看法,是课程建设和发展的灵魂,影响和决定着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发展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A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思政课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落实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根本大计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A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是理论创新与现实实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在课程改革发展中占据先导地位,对提升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价值引领和理论选择的先导性作用,对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