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区财政经济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x.png)
VIP专免
2024-05-18
999+
29.6KB
3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 X 区财政经济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 2023 年度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区人大财经委、
预算工委组成调研课题组,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
先后走访区发改委、区经委、区财政局、区统计局、区科
委、区审计局等单位,对本区 2020 年至 2022 年期间的财政
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对统计及相关经济数据汇总整
理;结合 X 区“十四五”部分专项规划的中期评估报告,经
预算工委、财经委的研究讨论后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主要数据
1.财政主要数据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0 年 220.62、4.8%;2021
年 250.1 亿元、13.4%;2022 年 221.31 亿元、-11.5%。
税占比 2020 年、2021、2022 年分别为
84.38%、80.27%、75.73%。
全区政府基金收入执行数:2020 年 71.36 亿元、2021
年 153.39 亿元、2022 年 197.16 亿元。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执行数:2020 年 2.73 亿元、
2021 年 2.03 亿元、2022 年 1.6 亿元。
2.经济主要数据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可比):2020 年预计
6.50%、实际完成 4.0%;2021 年预计 7.0%、实际完成
7.0%;2022 年预计 6.5%、实际-4.0%。
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2020 年 600 亿
元、增幅 6.8%/201 亿元、增幅 22.2%;2021 年 605 亿元、
增幅总量与上年持平/205 亿元、增幅 2.38%;2022 年 515
亿元、增幅-16.10%/170 亿元、增幅-18.4%。
全区商品销售总额/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2020 年
2640 亿元、增幅 0.4%/605 亿元、增幅-5.30%;2021 年
2936 亿元、增幅 10.20%/655.5 亿元、增幅 8.4%;2022
年 2660 亿元、增幅-10%/611 亿元、增幅-8%。
全区出口总额:2020 年超 1950 亿元、1.60%;2021 年
2030 亿元、4.1%;2022 年 2250 亿元、10.8%。
(二)财政经济发展取得的绩效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和 X 市委书记相关
要求,大力推进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建设,从秉持新发展理
念的基层生动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加快建设
“三先走廊”,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力推长
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九城市 R&D 投入强度从 3%提
升到 3.55%,远超全国平均水平;PCT 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增
长 1.6 倍,占全国 1/9,占全球 2.85%;GDP 占全国 1/
1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及进出口额均占全国 1/8,科创板
上市企业数量占全国 1/5 以上,“三先走廊”策源地 X 财
政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
1.财政发展主要成就
(1)强化部门预决算管理,提升财政预决算科学化、
精细化水平。一是各预算单位对本部门预决算数据真实性、
完整性负责,建立预决算报告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主体
责任落实,健全预算与决算相互约束、相互衔接的协同机
制。二是进一步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大力推行“零基预
算”理念,制定部门预算调整调剂管理办法。三是不断完
善协同理财机制,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运用技术手
段提高协同理财部门工作效率。四是积极推进财政支出标
准化,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强化行
政事业单位相关支出的预算约束.探索推进项目支出标准化,
开展各类项目成本绩效分析工作。
(2)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
局。一是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完善全覆盖预算
绩效管理体系,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探索建立绩效评
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
实现预算绩效“五环节”深度融合,制发《关于开展预算
项目事前绩效评估的导则》,实现绩效全生命周期的闭环
管理,建立“决策有评估、编制有目标、执行有监控、完
成有评价、信息有公开”五位一体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三是
构建“2+X”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指向明确、
细化量化、合理可行、相应匹配、动态调整”原则,制定
可量化可实施的绩效指标。四是建立绩效结果与预算管理
相挂钩的结果应用机制,将绩效结果与政策调整、绩效考
核以及部门项目预算总额“三挂钩”,形成“评价、沟通、
整改、反馈”良性循环。
(3)强化统筹财政资源,保障重点工作开展。一是完
善“三本”预算统筹调控机制,做好预算统筹调控工作,
全力保持财政收支动态平衡,在财政紧平衡的情况下,确
保“三保”和重大民生方面的支出。二是优化支出结构,
统筹谋划财力,保障本区重大项目支出。认真做好政府投
资项目的推进协调,全力保障 X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
设。三是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效能。全面推进暂
存款项清理工作,完善结余资金收回使用机制,切实盘活
存量资金,有效提高财政资金效能。四是建立健全行政事
业单位资产管理机制,制定 X 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公物
仓制度,建立线上和线下公物仓,实现对长期低效运转、
闲置国有资产的统一管理、调配和处置,有效解决了行政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难的问题。
(4)强化财政管理体制,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
探索实施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实施对预算项目全生
命周期管理;引入跨年度管理模式,将执行监督、绩效评
价等纳入管理流程;完善对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流程,建立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监
管。二是积极探索完善区、街镇财政管理体制,促进区域
协同发展。科学合理界定区与街镇的支出责任,进一步加
大镇级(园区)财力倾斜,增强基层财力保障能力,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三是成立街镇科归口管理街镇
财政,制定《X 区街镇(园区)绩效考核办法》,全面考核
基层财政预算管理等方面情况,切实提高基层财政管理水
平。四是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完善地方政
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严禁各类
违法违规变相举债。建立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提高
资金使用效能。优化专项债券资金投向,积极发挥专项债
券对重大规划的支撑作用。
(5)强化财政透明度,形成监督合力。一是完善预算
公开考核机制,推进预算公开平台建设,大力推动重大政
策和项目绩效目标、绩效自评以及重点绩效评价,将预算
绩效管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畴,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二
是压实预算主体责任,保持同节点、同框架、同口径公开
财政信息。三是方便获取路径,优化预决算、地方债等关
联信息排序检索,完善政府采购、财会管理、企业融资信
息公开,提高公众查询体验感,通过公开监督激励预算部
门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四是推进财政一体化系统建设、
实施、应用,构建完善防控预算管理运行风险、廉政风险
的全方位监督体系。
2.经济发展主要成就
(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稳健。
2021 年以来,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99 项,产业结构进
一步优化升级。规上工业总产值从 2020 年的 4072.65 亿元
增长至 2022 年的 4496.90 亿元,前景向好。“6+X”战新
产业领域引进一批重大项目,补链强链集群建设成效突出,
三大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六大新兴产
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2)数字化绿色化“双转型”加速推进。推进规上企
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截至当前,完成评估企业 628
家,其中规上企业 581 家,成绩领跑全市。支持企业加强技
改,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数字经济核心产
业不断壮大。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经
历波折后已经呈现向好趋势。持续提升工业节能降碳水平,
单位工业增加值节能降碳下降幅度从 2021 年的上涨2.6%
到 2022 年下降4.5%。
(3)创新动能稳步增强,创新型经济发展活力不断释
放。2022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强度
5.38%,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2595 家,总量位居全市第四,
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 71 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975 家,数量位列全市
第二。院士(专家)工作站蓬勃发展期,现有院士工作站6
家、专家工作站75 家,2022 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名单中,
X有7家建站企业的 10 个项目获奖,2021-2022 年度 X 有
33 个项目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4 个项目入选2020 年度
国家科学技术奖,两个项目获得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市高
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数量排名全市第二。
(4)科创驱动的效应持续显现,核心技术突破攻坚
“卡脖子”难题。2022 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实现工
业产值 2041.08 亿元,率先完成千亿级目标;新能源汽车产
业集聚(含相关产业)实现工业产值 221 亿元,实现汽车销
售 109 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 112.4 亿
元;新材料产业集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 399.2 亿元。在集成
电路领域,450 毫米集成电路用晶体生长系统、全球最先进
的ALD光伏工作母机、ARF/KRF高端光刻胶核心技术等,
在“缺芯”寒潮下扛起国产替代重任;在生物医药领域,
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技术领跑全球,同联制药1类抗
生素新药可利霉素正进行降低新冠病毒复制率等临床试验,
瑞钼特高端影像 CT 设备球管用钨铼合金靶材填补国内空白;
在卫星互联网领域,打造低轨道、高通量多媒体卫星网络
产业集群,成功发射“X 号”和“G60 号”等实验卫星并组
网,加快实施“G60 星链”计划,成为全球三大卫星互联网
之一。
(5)城市界面日新月异、品质持续提升。围绕独立的
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加快推进 X 枢纽、轨交 12 号线西延
伸工程、功能性场馆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健全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补齐民生
短板,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天更蓝、山
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加快生态网络构架体系建设,
全区森林覆盖率超 19.12%,位列全市第二;水环境质量快
速改善,地表水达到或好于三类水体比例目前已达到
89.3%;大气常规污染物年均浓度指标稳中向好,
PM2.5、PM10 已达到国家二级标准,SO2、NO2、O3、CO已达
到国家一级标准。
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财政发展方面
1.财政进一步增收面临不确定性,收入结构有待进一
步优化。一系列稳经济接续政策出台实施,有利于进一步
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发展动力,巩固经济稳定恢复态势,
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但是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
峻,经济恢复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投资项目接续不足,
消费恢复动力依然偏弱,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
困难较多,财政可持续增收压力较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结构不尽如意,工业税收增长长期徘徊波动,地方财
政收入中房产业税收和非税收入所占比例仍然较高,财政
收入持续增长需要进一步拓展外延、夯实内涵。
2.财政收支“紧平衡”矛盾持续加剧,民生和重点领
域投入等刚性支出需求加大。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X区财政经济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根据2023年度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区人大财经委、预算工委组成调研课题组,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先后走访区发改委、区经委、区财政局、区统计局、区科委、区审计局等单位,对本区2020年至2022年期间的财政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对统计及相关经济数据汇总整理;结合X区“十四五”部分专项规划的中期评估报告,经预算工委、财经委的研究讨论后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一)主要数据1.财政主要数据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0年220.62、4.8%;2021年250.1亿元、13.4%;2022年221.31亿元、-11.5%。税占比2020年、2021...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