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级红”“高级黑”的危害表现与治理措施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x.png)
VIP专免
2024-05-18
999+
18.43KB
1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低级红”“高级黑”的危害表现与
治理措施
摘 要: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低级红”“高级黑”屡有发
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低级红”“高级黑”不时
在诸多场域中掀起舆论漩涡,不断消解着社会的主流价值
观,侵蚀着党的执政基础,摇动着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
的共同思想基础,成为意识形态领域内最值得警惕的现象
防止和杜绝“低级红”“高级黑”,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
主义在意識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
化自觉;又要讲好中国故事、提高领导干部工作水平、强化
媒体的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
关键词:“低级红”;“高级黑”;意识形态;政治建设
近年来,“低级红”“高级黑”事件时有发生,不断消解着社会
的主流价值观,侵蚀着党的执政基础,动摇着全党全国人
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成为意识形态领域内最值得
警惕的现象。2019 年2月27 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
政治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对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政治
建设作出明确部署,同时对根治“低级红”“高级黑”现象提出
明确要求,文件提出“要以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行动坚决做
到‘两个维护,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
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决不允许对党中央
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搞两面派、搞‘伪忠诚。”可以说,这是
中国共产党正式向“低级红”“高级黑”不良现象说“不”的“宣言
书”和“动员令”。然而,时至今日,“低级红”“高级黑”仍有发
生,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初期阶段,媒体中、网络上
一些违反网络传播规律、违背“新闻伦理”、挑战人情常理的
“低级红”“高级黑”时有呈现,掀起一场又一场舆论漩涡,严
重削弱了媒体和政府的公信力。例如:2020 年2月15 日,
“华商汉中”头条号刊发的稿件《孩子出生不到 20 天,他却
主动申请投入抗疫一线》,文中写道:出生不到 20 天的双
胞胎一脸稚气地问爸爸,“妈妈干嘛去了?”;2020 年2月12
日,《武汉晚报》刊发的《流产 10 天后,武汉90 后女护士
重回一线:总有人要拿起刀枪上战场》一文中写道:90 后
女护士在自然流产后不久,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她拒绝了
护士长提出的休息建议,坚持回到科室和同事一起“战斗”,
不顾小产对身体的影响[1],多家媒体进行了转发;还有媒体
报道,“某护士周某离开2014 年就卧床在家的植物人丈夫,
奔赴一线,而丈夫则好像知道妻子在做着一件伟大的事情
只要一有人提起她,就会露出笑容。”[2]又如:“疫情期间,
全国多地媒体出现了‘丢下一万元就跑的报道,从刚开始丢
数量不等的钱,到出现丢食物、戒指、银条等物品,甚至
出现了丢猪的假新闻。”诸如此类,旨在传
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表现真善美的“暖新闻”,在报道之
后,却适得其反,“公众感受到的并非‘暖意,而是阵阵‘寒
意。”[3]
“低级红”“高级黑”的危害和表现形式
所谓“低级红”就是“有意或无意把党的信念和政治主张简单
化、庸俗化”;而“高级黑”则“是以伪装性、欺骗性更强的方式
丑化党和政府形象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4];可以说,“低
级红”与“高级黑”在主观动机上有所不同,“低级红”的肇始者
往往初衷不坏,但客观效果不好;而“高级黑”则居心叵测,刻
意炮制,在语言上更讲究技巧、更华丽幽默,甚至有时披
着学术的外衣,伪装性更强,影响极坏。在具体实践中,
也会出现“低级红”帮倒忙,甚至与“高级黑”“彼此呼应,同流
合污,产生完全一致的效果”[5]的情况。
“低级红”“高级黑”的危害不言而喻。在国家层面,以调侃和
戏谑的方式瓦解党的权威,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力,威胁
党的执政地位;在社会层面,削弱了民众的文化认同感、民
族凝聚力和大国文化自信,“高级黑”一味迎合网民的恶趣味,
导致了社会的不良风气渐盛;在个人层面,民众个体在纷繁
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易产生“娱乐至死”、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
个体价值观产生偏差和走向极端,不利于年轻人身心健康
发展。
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中“低级红”“高级黑”的表现形式主
要有:一是违背常识式的“低级红”。例如:在宣传先进典型
中用力过猛的赞美,先进人物为了工作多少天不换衣服、
救死扶伤的医生几天不睡觉等,看似宣传了先进劳模的爱
岗敬业精神,实际违反了常识和人性。这种“低级红”的教训
是媒体宣传中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宣传要把握好“度”才能
令受众信服。二是逻辑陷阱式的“低级红”。媒体在宣传中的
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正面宣传、正面报道,但由于逻辑
不严谨、措辞有漏洞而掉入自己挖的“坑”里,如宣传领导亲
民而被引申为亲民是特例,表扬干部节俭而被误解为之前
都在浪费。打铁还需自身硬,媒体在宣传报道中应该严防
这种逻辑漏洞,不给别有用心之人“钻漏洞”“挖墙脚”的机会。
三是“娱乐至死”式的“高级黑”。“娱乐至死”见诸电视节目、
网络热点事件中,主要利用某些热点时事,用调侃、戏谑
口吻迎合网民的恶趣味,解构权威、亵渎英雄、曲解政策
敌对势力利用网民盲目跟风的心态,用露骨、媚俗的娱乐
态度追求新鲜刺激,呈现出全民狂欢的“盛世”。社会价值观
紊乱、思潮冲突激烈、文化产业弊端是造成“娱乐至死”现象
的主要原因。四是似褒实贬式的“高级黑”。这种明褒实贬,
讽刺很含蓄,揭露更深刻,一般有很强的伪装,令人不易
发现。乍听起来是在表扬和赞颂,实则含沙射影、指桑骂
槐,暗含讽刺嘲弄的意味,手段很高明,极大地丑化党和
政府的形象。
摘要:
展开>>
收起<<
“低级红”“高级黑”的危害表现与治理措施摘要: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低级红”“高级黑”屡有发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低级红”“高级黑”不时在诸多场域中掀起舆论漩涡,不断消解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侵蚀着党的执政基础,摇动着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成为意识形态领域内最值得警惕的现象防止和杜绝“低级红”“高级黑”,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識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又要讲好中国故事、提高领导干部工作水平、强化媒体的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关键词:“低级红”;“高级黑”;意识形态;政治建设近年来,“低级红”“高级黑”事件时有发生,不断消解着社会的主流价...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