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篇)学习“灯塔大课堂”的心得体会
VIP专免
2024-05-16
999+
30.34KB
4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学习“灯塔大课堂”的心得体会
(14 篇)
篇1
17 年前,钟南山教授领军抗击非典;17 年后的这个冬季,
84 岁的他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
长。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
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
排,风尘仆仆。
这位当年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敢啃硬骨的老人,再
次成为绝对的超级明星、全民偶像。他的言谈举止令全网
疯狂刷屏,令无数人为之振奋与动容,很多经常看偶像剧
的女性朋友都说:没想到被一个老爷爷圈粉,毫无抵抗。
84 岁,在这个绝对需要安享天年的年龄,支撑他出山,
承担如此大的身体与精神负荷的,绝对是医者仁心和国士
风范。84 岁高龄的钟南山,是一位长者,一位医者,一位
仁者,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一位老师这样概括:知识渊博,专业过硬;悬壶济世,
心怀悲悯;勇于担责,敢说真话;义无反顾,不怕牺牲;救民于
水火,救国于危难……我们一直在寻找读书之用,教育之
本,或许这就是吧。
学习“灯塔大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 2
新民市兴隆镇古洞岗子村村主任__自接到新型冠状病
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任务以来,不顾年事已高,始终坚
守在交通检查站值守岗位,奋斗在疫情防控最前沿,把疫
情拒之村外,确保一方平安,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
情操。
古洞岗子村检查站很简单,一个简易的防风棚,一块
写着“疫情防控、停车检查”的警示牌。那位站在寒风中,穿
着绿色军大衣,头上系着一条蓝头巾的老奶奶就是村委会
主任——__。每当看到有车辆驶近,她都会习惯性的拿起
检查本迎上前去,“对不起,请您下车接受检查!”这句话不
知道一天要重复多少遍。古洞岗子村检查站一共有八名执
勤人员,__是年龄最大的一位,每天值守 24 小时,2个检
查站,8个人轮班,登记来往车辆,劝返外地人员。每天中
午__总是让别的值班人员回家吃饭,自己在卡点值守,一
袋方便面就把午饭解决了。有的村民看她太艰苦,就把煮
好的热鸡蛋给她送来,对她来说这是最好的褒奖。
__同志今年71 岁了,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丈夫也是一
名共产党员且身体多病,家里还有一个不能自理的重残孙
子需要照顾。可是当接到上级疫情防控指示后,为了全村
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她义无反顾的投入到防疫第一线,为
了确保防控任务落实落细,她主动承担起交通检查站设卡
值班任务,从初期的防疫安全知识宣传到外来人口的排查
登记。对于年
轻人来说,在零下 10 几度的天气里,站上半天也受不了,
何况她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呢。村民们劝她回家休息,她
却说“有啥苦的,这都是应该做的,关键时刻村干部不冲上
去,那还要你有啥用”,多么朴实的话语,她用自己的实际
行动诠释了一名老党员无私奉献、舍己为人、勇于担当、
真诚为民的大无畏精神,让党的力量、党的声音体现在疫
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前沿。
学习“灯塔大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 3
“静压差 4帕,再调一下通气阀门”“换气次数 11 次,还
不够”……2月4日晚 7点,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湖北省疾控
中心卫监所环境卫生部主任谢曙光带着 4名同事,快速检测
每一间负压病房的环境指标。这时,当日准备收治的第一
批新冠肺炎患者已经在来医院的路上。
“再搞快点!”谢曙光说。25 分钟后,第一批病房的各项
检测指标基本合格,“可以收治患者了!”谢曙光和同事刚走
出病房,医护人员立刻就把患者送了进来。
由于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比较紧急,谢曙光的检测团
队从 1月28 日开始 24 小时待命,“过去是场所设施完全准
备好了等我们检测,这次是检测团队在现场随时等着场所
基本完工,立马进入,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检测。”谢曙光
说,重症患者等着病房收治,检测工作也要跑赢病毒,患
者才能尽早得到救治。
“要提高患者的诊疗质量,最大限度确保医护人员和公
共卫生安全,诊疗场所的环境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谢
曙光说,环境卫生监测者相当于哨兵,是确定诊疗场所正
常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环节,必不可少。
作为湖北省医院改扩建平面流程设计审核专家,谢曙
光还要参与临时性收治医院改建技术文件的编写和审查。
他参与的《呼吸类临时传染病医院设计导则》《关于方舱
医院设计和改造的有关技术要求》《旅馆建筑改造为呼吸
道传染病患集中收治临时医院技术要求》在5天内相继发布。
“这些改造规范都是深夜完成修改审核,次日就发布。”谢曙
光说,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发挥作
用,觉得很值。
目前,谢曙光已带领检测团队先后对湖北省 500 余台生
物安全柜、200 余个PCR 实验室的运行状态进行了检测,为
病毒检测储备了设施设备条件。他总对同事说:“决战决胜,
我们要当好公共卫生安全哨兵”。
学习“灯塔大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 4
郭永怀(1909 年4月4日-1968 年12 月5日),山东荣成
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
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
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
1956 年9月,郭永怀突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领导和
参
与了我国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工作,倡导了
高超声速流体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
养了一大批优秀力学人才,为我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
呕心沥血、鞠躬尽瘁。1968 年12 月5日,乘坐飞机失事,
壮烈牺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
用生命保护了重要科研数据资料。1999 年,郭永怀被授予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在核弹、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三个领域中均作出重要贡献并被授予烈士称
号的科学家。
郭永怀早在上世纪30 年代就离开家远渡重洋求学报国
回国后为国防事业而呕心沥血,直至1968 年牺牲在核武器
研制的秘密时期。对于这样一位无名英烈,在那特殊的历
史阶段没有宣传、没有报道,他的事迹一度鲜为人知。即
使在1999 年9月中央授予23 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时,许多人对于郭永怀这个名字也还是陌生的。在他的家
乡山东荣成,家乡人、甚至他的父母、亲属知道的只有他
生在荣成,留学美国,无法知道他所从事的工作和对国家
的重大贡献。这个谜,让家乡人民牵挂不已,生他养他的
故乡更期待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有浓厚家国情怀的郭永怀。
于是,早在20__年荣成市委就派出采访组全面收集了
郭永怀各时期的人生轨迹,采写了2万多字的长篇通讯”永
不陨落的两弹之星——共和国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追记”,
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中宣部发出“新闻阅评“,《人民日
报》
《新华社》《解放军报》《中国科技报》《光明日报》等
纷纷转载,多家电视台争相采访报道。同时荣成市在中科
院力学所等单位的热情帮助下征集了郭永怀生前相关遗物
为建立郭永怀事迹展馆打下了基础,并于20__年在市博物
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的雕像。
在新时代,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郭永怀的伟大精神
荣成市委市政府于20__年启动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建设
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20__平方米,共分 8
个展厅。陈列馆用_多张图片、200 多件珍贵文物、5个视频,
形象的展现了郭永怀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
学习“灯塔大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 5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立春已过,春耕在即。在新型
冠状病毒防控的关键时期,一手要抓好疫情的防控工作,
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手要稳字当头,毫不松懈抓好
春耕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层干部是疫情防控的主
力军,也是搞好春耕生产的关键人,精准应对,科学施策
找到疫情防控与春耕保障的最佳结合点,确保疫情防控不
放松,春耕生产不误时,众志成城渡难关。
疫情防控不放松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工作
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基层干部作为疫情防控的“守门
员”“服务员”“快递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打
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成败在基层,关键在农村、社区、在
网格点。正值春耕季节,基层干部更要时刻保持战时状态
决不能放松警惕,更加严格把联防联控的各项责任落实落
细,切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淬炼
干部的英雄本色,越是在吃紧阶段越要凝聚力量,同舟共
济。在疫情防控吃紧阶段,基层干部更要冲在前,干在先
继续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不松懈,坚定站在严峻斗争的最
前沿,始终保持疫情防控不打烊。
春耕生产不误时
20__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收官之
年,稳定粮食生产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农产品是
抗击疫情的物质基础,搞好春耕生产避免粮食生产出现滑
坡。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值春种春管的关键时期,基
层干部既要搞好疫情防控,又要积极引导农民开展春耕生
产。基层干部要扑下身子,深入春耕一线,问农所需,排
农所忧,解农所难,全力做好服务春耕,真正让惠农政策
作润农春雨。春耕播种是一年收成的基础和铺垫,基层干
部要及时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高质量高标准的抓好春管
春耕,确保春耕生产不断档,为全年的农业生产和粮食生
产开一个好兆头。
众志成城渡难关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庚
子虎年之际扩散蔓延,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在这场没有
硝烟
的战场上,中华儿女展现出了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民族
气概,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携
手抗疫,守望相助,最好地诠释了“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勇
毅笃定无不胜”的希望和温暖。当春耕遇上抗“疫”,广大基
层干部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的
同时统筹抓好春耕备耕工作的有序开展,这既是一场大战
又是一场大考,基层干部要找准两项工作的结合点,奋力
书写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基层干部,精准应对战“疫”与春耕“大考”,真正做到
疫情防控不放松,春耕生产不误时,众志成城渡难关,我
们一定能取得双胜利,夯实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和“米袋子”。
学习“灯塔大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 6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2月
10 日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疫情
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
争。”“要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
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把人
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一指挥、科学
调度,全党动员、全面部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上下凝聚起共同抗击疫情的磅
礴力量。习
摘要:
展开>>
收起<<
学习“灯塔大课堂”的心得体会(14篇)篇1 17年前,钟南山教授领军抗击非典;17年后的这个冬季,84岁的他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这位当年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敢啃硬骨的老人,再次成为绝对的超级明星、全民偶像。他的言谈举止令全网疯狂刷屏,令无数人为之振奋与动容,很多经常看偶像剧的女性朋友都说:没想到被一个老爷爷圈粉,毫无抵抗。 84岁,在这个绝对需要安享天年的年龄,支撑他出山,承担如此大的身体与精神负荷的,绝对是医者仁心和国士风范。84岁高龄的钟南...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