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篇)学习2024年总书记考察湖南心得体会汇编(新质生产力篇)
VIP专免
2024-05-16
999+
30.51KB
5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学习 2024 年总书记考察湖南心得体会汇编
(新质生产力篇)
(12 篇)
目录
1.以“新质生产力”解锁乡村振兴“新”力量 2
2.“三个结合”让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稳致远 5
3.强化组织“支撑”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 8
4.读懂“新质生产力”铆足干劲“争上游” 11
5.开稳开好“新质生产力”这趟“直通车” 14
6.体悟“新质生产力”背后的“心”力量 17
7.下足人才发展功培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 20
8.让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一资源”活起来 24
9.以组织保证夯实“新质生产力”根基 27
10.让高水平人才引领新质生产力 30
11.向“兴”发力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33
12.打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引擎” 37
以“新质生产力”解锁乡村振兴“新”力量
在近期落幕的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作为一股清
新的风潮,受到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
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牢牢把
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国两会结束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考察,并在
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发表重要
讲话,对“新质生产力”的强调进一步突显了其在乡村振兴中
的核心地位。这种“新”生产力,代表了融合性与创新性的经
济活力,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不可估量的赋能作用。
立足新征程新起点,“广袤田野”正成为展现新质生产力的
“新赛道”,承载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使命。以新质生产力
的本质,解锁乡村振兴“新”力量,实现宜业宜居和美丽乡村
建设的“新”潮流,是推动乡村向“新”方向发展的关键。
以“新”为出发点,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守牢创新“主阵地”。
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繁荣、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支
柱,“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应跨出学校、研究所,深入到
广阔的乡村领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力量。利用现
代农业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工作
效率,以及通过新能源技术确保乡村的安全生产,新技术
新手段新方法正在基层沃土中生根发芽。加强政策支持,
鼓励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利用科技市场的广阔,定期组织
科技成果推介会,企业需求对接会,让“知产”顺畅转变为
“资产”,鼓励基层从业者勇于创新,大胆实践。
以“质”为立足点,厚植乡村资源沃土,垒砌产业“黄金台”。
产业的兴旺是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优良的产业质量是新质
生产力的标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壮大,必将全面提升
产业发展的层次,加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立,创造巨大
经济价值。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理念的生态路径,发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
示范引领,积极探索“蓝天碧水青山”向“资产资本资金”转换
的最优路径,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推动“旅游+”战略和
品牌产品开发,助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以“生产力”为落脚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入发展“源头
水”。创新的关键在人,新质生产力的根基在于人才的培养
与引进。人才是驱动创新的首要因素,是实现乡村振兴不
可或缺的核心资源。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牢固树立“人才
第一资源”理念,让基层一线成为培育人才的主战场,不定
期选派人才下沉基层锻炼,多措并举走访外来人才、返乡
大学生、乡土工匠、外出乡贤,建立乡村人才库,让越来
越多的“乡村能人”登上舞台、展示才能,激荡乡村振兴一池
春水,让“新质生产力”在人才建设中释放核心动能。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场激烈的
“竞速跑”,也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我们要坚定信心,锚
定目标,铆足干劲,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厚植产业
发展的沃土,并以人才建设为核心推进乡村全面发展,乡
村振兴的“新”力量将不断涌现,推动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
走向繁荣富裕的未来。
“三个结合”让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稳致远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粮食
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考察,并与当地种粮大户、农技人
员、基层干部和村民亲切交流,了解春耕备耕情况。强国
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
重中之重。进入新时代,农业作为传统产业也亟须新质生
产力注入强劲动能,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把“中国饭碗”
牢牢地端在手上,把“乡愁乡情”久久地留在人心。
坚持“研”与“用”结合,以研促用,以用辅研,推动农业新质
生产力“大步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技术迭
代让农业设备日新月异,高端的机械设备覆盖作物从播种
到收获的全过程,智慧农业设施让作物的日常生长情况在
大屏上一目了然。农业科研人员要当好农业发展的“抽水泵”,
立足地区实际高瞻远瞩,整合地区各级各类科研资源,着
力攻克农业相关核心技术,积极寻求产业合作、匹配市场
需求、落实成果转化,让科技“浪潮”在广袤田野上“奔涌不
息”。面对乡村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困难、设备应用少、农业
生产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广大基层干部要当好乡村农业生
产的“传感器”。借春备耕之机深入摸底调研,鼓励、引导农
户使用便捷、高效的“新农具”,了解农户生产对设备、技术
的需求,将影响设备使用、技术应用的痛点难点问题及时
反馈给上级部门,让设备和技术“用有所效”“常用常新”。
坚持“新”与“旧”结合,于旧育新,以新育旧,推动农业新质
生产力“稳步走”。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把我们的事
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奏响农业新质生产
力发展的“协奏曲”,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坚持“新旧共育”
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要推动“旧人”更新,于旧育新。
精心组织农民参与各类农机农技培训,以本土化的语言传
授“深入地头”“深入农心”的知识和技术;应搭建好农户与专
家沟通的“桥梁”,必要时邀请专家“点对点”“面对面”地解决
农户育苗、播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难题;深入挖掘各类
“乡村工匠”“乡村能人”,加强对人才的资金扶持和技术引导,
以评选、赛事等形式打造本土农业人才释放才能的平台,
增强本土农业人才干事创业的信心。另一方面要聚焦“新人”
培育,以新育旧。以“分级培养”的教育课程体系、“多元共
建”的实践教学基地、“深入互动”校企合作和“动态跟踪”的创
业指导,为有志于扎根乡村、开创农业“新天地”的“新农人”
提供“全链条式”服务和指导,推动新农人将新技术的“良种”
洒遍“村口巷尾”、洒满“田间地头”。
坚持“大”与“小”结合,以大生小,以小生“大”,推动农业新
质生产力“一直走”。传统农业投入产出效益较低,“以农富
农”需要融入产业发展新思路。立足地区发展优势,做好农
业“大基础”,做精农业衍生而来的“小亮点”,着力推动一二
三产融合,围绕“农”字写好“农产品”“农文化”“农旅游”新篇章,
全面激发乡村发展动能。提升“农产品”竞争力,通过现代化、
智能化设备实现增产提质,整合资源构建农产品精深加工
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以过硬的质量和丰富的品类打
造群众“买得起”“信得过”的农业品牌。增强“农文化”在地性,
挖掘乡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精心组织各类传统民俗活
动,悉心传承地方传统技艺,用好用活“农家书屋”“文化礼
堂”等乡村文化空间载体。打造“农旅游”新场景,以生产基
地为主,休闲配套为辅,开发“定制农业”“精致农业”“观光农
业”“互联网农业”等多种农旅模式,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的无
限可能,让乡村特色资源真正释放巨大活力。
强化组织“支撑”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
2024
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热词。习近平总书
记先后在黑龙江、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参
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湖南长沙等多个场合,对“加快发展新
质生产力”作出强调和要求,为我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
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组织部门要细悟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和部署,围绕中心,服务
大局,大力强化基层组织、干部队伍、专业人才“三大支撑”,
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组织“动能”。
强化基层组织“支撑”,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固本“聚能”。党的
领导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要加强党建工作与新质生产力的有机结合,强化党组织上
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体系,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
能和组织功能,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
力量。要在继续建强现有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之上,聚焦战
略性新兴产业和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等,有规律、有
目标、有步骤地推进数字经济、量子科技、聚变能源等新
兴产业链的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对新质生产力的政治引
领、组织引领和机制引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融
合发展。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服务企业、帮助企业等方面
的重要作用,在新兴领域和新兴行业设立党员责任区、创
建党员示范岗,积极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确保推动高
质量发展的每项决策部署都能得到贯彻落实,为加快发展
新质生产力固本“聚能”。
强化干部队伍“支撑”,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干部
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
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理念新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面对新
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组织部门要有新思路、新突破、
新举措,以更严要求、更大力度扎实做好新时代干部队伍
建设工作。围绕新兴材料、新兴领域、网络技术等新质生
产力相对集中、干部平时接触较少的产业或行业,开展能
力培训,广泛汲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知识,补齐知识
短板,强化能力提升。要坚持注重实践,把想干事、能干
事、肯干事的干部,放到“创新发展一线”锻炼,切实增强引
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维和本领,并将贯彻落实创新发展
理念的实际成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的重要依据
大力宣传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营造鼓励创新
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引导干部争当改革创新的实干家,
凝聚起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合力。
强化专业人才“支撑”,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质“充能”。人才
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合理培育、引进、使用更
高素质的人才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组织部
门要不断加大人才的选育管用力度,强化人才支撑引领新
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聚焦产业需求,在中央人才政策的
基础上,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和产业需求,重点补短板强优
势,不断完善政策,解决人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持续扩
大对急需人才和团队的“虹吸效应”。要深入企业和人才群体
中调查研究,摸清企业所需、人才所盼,下大力气抓好企
业人才培育,强化专业化产业人才培训力度,坚持“引进来、
走出去”相结合,邀请专家教授等授课指导,不断提升人才
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要注重关心关爱人才,想人才之所
想,急人才之所急,着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
社会环境,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推动实现人才集
聚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同频共振。
读懂“新质生产力”铆足干劲“争上游”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
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从黑龙江考察
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多个调研、会议场合强调其重
要性,到今年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学习时系统阐释,到两
会期间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
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释放出鲜明的信号就是要完整、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国号”巨轮行
稳致远。
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新课题,
首要的就是要读懂这个新质态的核心要义,深入认识新质
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关系,抓住“发展
新质生产力”这个“牛鼻子”,着力解决目前关键技术“卡脖子”、
产业发展“大而不强”等问题,与时俱进建立与之相适宜的新
型生产关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发展“新质生
产力”我们要把信心强起来,集中力量攻坚、汇聚资源发展、
凝聚共识落实,始终坚持创新为先发展高科技,改革为帆
激发高效能,实干为桨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推动现代
化强国建设进程赋能添力。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翻开世界发展史,三次工业革命的飞跃,带来社会生产力
的大解放和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发展的轨迹,持
续推陈出新、赓续创新是这个飞跃的“活力因子”。经过长期
努力,我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
的发展成就,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国情始终没有变,在一些领域产能过剩,一些地方有效
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能够满
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需要。新年
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大家“要奋起直追,努力实现并跑
甚至领跑”,我们必须要抓住创新的源头活水,对标“新质生
产力”的新方向、新趋势努力,瞄准“卡脖子”难题攻克核心
摘要:
展开>>
收起<<
学习2024年总书记考察湖南心得体会汇编(新质生产力篇)(12篇)目录1.以“新质生产力”解锁乡村振兴“新”力量22.“三个结合”让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稳致远53.强化组织“支撑”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84.读懂“新质生产力”铆足干劲“争上游”115.开稳开好“新质生产力”这趟“直通车”146.体悟“新质生产力”背后的“心”力量177.下足人才发展功培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208.让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一资源”活起来249.以组织保证夯实“新质生产力”根基2710.让高水平人才引领新质生产力3011.向“兴”发力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3312.打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引擎”37以“新质...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