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汇编
VIP专免
2024-05-16
999+
21.11KB
2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汇编
(10 篇)
篇【一】
从小我接受的红色文化教育多是从书本、话剧而来,
而这次现场参观学习要比书本、话剧来的更加震撼、深刻。
红旗渠是上世纪 60 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缺水、条件艰
苦的情况下,沿着太行山修建的巨大引水工程。在学习过
程中,我们了解到林县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在这样的条
件下,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为了让林县人民吃上水,
不顾艰辛,排除万难修建红旗渠。从 1960 年2月便开始了
为期十年的“人工天河”工程。终于 1969 年7月,在削平了
1250 座山头,开凿了 211 个隧洞,修建成了这个全长 1500
公里的世界水利第八大奇迹。当我们听着红旗渠的故事,
每一个人都被深深的感动,甚至热泪盈眶。
作为一名 90 后的年轻人,这些故事和精神引发了我的
深思和反省,现代年轻人多数从小被呵护长大,没有吃过
什么苦,在父母的保护下从上学到工作,还有不在少数的
啃老族。所以对于处在物质丰富、科技发达时代的年轻人
更加需要学习红旗渠精神。而红旗渠精神到底要学习什么
呢?通过这次现场学习我也找到了答案。
一要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在修建红旗渠时,国家正处于最困难的“三年特殊情况”
时期,向政府申请拨款已是不可能。技术也更是难题,全
县水利技术人员 28 人,最高学历为中专毕业生,仅靠这 28
人和 2台水平测试仪怎样完成这么庞大的一个水利工程呢。
然而面对重重困难、艰苦的条件,林县人民没有退缩,在
杨贵书记的带领下,红旗渠按计划开工,没有测量仪,自
己运用土办法制造测量仪,没有炸药,自己配炸药,没有
住处,忍着天寒地冻住到悬崖峭壁间的山洞里。最终林县
人民凭借坚强的毅力实现了目标。我们所处的时代远比林
县人民优越的多得多,但是我们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的精神却丢失很多,在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想的不是如何
去独立解决,而是想要寻求别人的帮助,这样一次又一次
我们便失去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无法闯出自己的一
片天地。所以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要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
苦创业的精神,不断提升自我,成就自我。
二要学习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当今社会,任何一个人离开自己所在的组织想谈发展
基本是不可能的,团队发展才有人的发展,团队的强大才
能使个人有更大的平台。我们每个人都身在一个团队或组
织当中,如何让自己所处的团队更强大,如何收到团队的
认可和接纳,林县广大干部和群众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
案,就是要在团
队中团结协作、以身作则、甘于奉献。团队遇到问题,每
个人能都要积极为团队解决问题,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
只有这样才能使你所在的团队强大,才能给你提供更所提
升的机会和空间。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自力更生的意志,艰
苦创业的精神,团结协作的力量,无私奉献的品质正是当
代年轻人在学习工作中所应具备的。今后我在生活和工作
中要发扬红旗渠精神,带动身边和我一样的年轻人,在做
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为社会和国家也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量。
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二】
此次红旗渠学习培训,通过现场实景教学、专家讲座
专题片播放,使我对新时期如何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启发。这种精神永不过时,值得在新
时期学习践行,也值得我学习借鉴。从当年红旗渠建设的
总设计师、组织者和指挥者、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身上,
从他心系林县 50 万苍生疾苦、敢于舍出身家性命为民请命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崇高人格风范,我深刻感受到了一名
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大智大勇、大爱情怀和对人民的赤子之
忱,也一次次为他的事迹而感动、而落泪。杨贵书记是一
座不朽的丰碑,是红旗渠精神之魂。红旗渠的建成,正是
以杨贵为代表的林县县委一班人,真正代表了群众利全益
顺民心、合民情,干群同心,因而大业必成、功在当代,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不能只是一种口号,而应当成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谋事
干事、成事的执政原则,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快速发展,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执政责任。
学习、弘扬和践行红旗渠精神没有终点。在今后的工
作中,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
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多做好事、多做实事。把工作当
作财富,把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台,当作奉献社会的平台,
科学客观地看待自身与工作岗位的关系,以端正认真的工
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发挥表率作用,赢取人生最大的
成功。
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三】
20 世纪 60 年代,安阳地区的林县(今林州市)人民,
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和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依靠自身力
量,克服重重困难,连续苦干10 个春秋,在太行山的悬崖
峭壁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党领导下
的这场气壮山河的伟大实践,再次印证了我党关于人民群
众才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的准确性。
干旱缺水是历史上长期困扰林县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大
问题,在 60 年代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几十万林县人民为什
么能够不怕流血流汗拼命修渠呢?
还是因为当地政府修建红旗渠的决策代表的是林县人民的
根本利益,这是得民心、顺民意、解民忧、去民愁的正确
决策。红旗渠是林州人民的“生命渠”、“幸福渠”。“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是中华民
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红旗渠的修建成功,就是依靠群众力
量,坚持走群众路线的真实写照。
红旗渠精神体现了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观点,要以群众路
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用红旗渠精神鞭策自己,对照“四
风”查找自身存在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改进
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做为民、务实、清廉表率。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也是共
产党人先进性的根本。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
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
思主义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
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要紧的。
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说到底就
是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红旗渠精神充分体现了群众路
线的无限潜力。经过参观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大力弘扬红
旗渠精神对实践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一是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弘扬红旗渠精神。按照“为
民、务实、清廉”的活动主题,引导党员进一步认识红旗渠
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时代内涵,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奋斗的
思
摘要:
展开>>
收起<<
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汇编(10篇)篇【一】 从小我接受的红色文化教育多是从书本、话剧而来,而这次现场参观学习要比书本、话剧来的更加震撼、深刻。 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缺水、条件艰苦的情况下,沿着太行山修建的巨大引水工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林县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在这样的条件下,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为了让林县人民吃上水,不顾艰辛,排除万难修建红旗渠。从1960年2月便开始了为期十年的“人工天河”工程。终于1969年7月,在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了211个隧洞,修建成了这个全长1500公里的世界水利第八大奇迹。当我们听着红旗渠的故事,每一个人都被深深的感动,甚至热泪...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