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2021
VIP专免
2024-05-16
999+
21.54KB
2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2021
(5 篇)
篇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2021
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
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和团结,作为解
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
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要求无
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
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
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2019 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总书记深刻指出: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
证。”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做好民
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
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纵观历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在中国历史上,凡是
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
团结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
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反之,历史上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乱和纷争,使
国家和人民都饱受动荡之苦。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和
压迫的总根源,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70 多年来,
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防范和化解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坚强保证。
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放眼世界,民族宗教问题历来是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当前,一些国家因为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教纷争、领土争端,
导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甚至国家解体、民族分裂、经济衰退、
满目疮痍。民族宗教问题成为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和挑拨离间,中华民族陷入
四分五裂、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当时的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肯
定会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个单一民族国家。
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在中国党
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
了侵略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
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
人的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命运
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
题对我渗透、破坏、颠覆的图谋从未停止、愈演愈烈。2019 年美
国参众两院出台直接涉华法案、决议共37 项,大多是这类议题。
他们以
“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执意炮制涉港、涉台、涉藏、涉疆等
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昭然若揭。国内外
敌对势力越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是要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
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
心防线。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 56 个民
族共同的梦,归根到底要靠56 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习*总书记强调,中国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国近14
亿人口中,少数民族有1亿多,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的对象;960 多
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
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从“彝海
结盟牦牛革命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到“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牧
场为航天一家三代为国成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
例子不胜枚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
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具有
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把各族群众紧密
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
国梦”的良好局面。
篇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2021
如同个体成员会不断追问自我生命的存在价值与意义一般,一
个国家和民族也需要时时省思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目标定位与理
想追
求。显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上述双重省思的产物,
呈现出小我和大我的深刻关联。
一方面,一个人就像一滴水一样,可以映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
的缩影。也就是说,小我之个体的观念意识与行动取向,会深刻地
影响大我之整体的形象、面貌与走向。另一方面,这滴水又会跟随
大江大河汇入大海,流向远方。换言之大我之整体的生存状况与未
来愿景的构思,又会直接关乎小我之个体的生命质量与期待。因此,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和意义,就可以从整体和个体的双
重视角加以审视。
与此同时,“铸牢”本身也具有双重性:既可以当动词用,意味着
成员彼此间互动交往趋于紧密的过程;又可以当名词用,表示成员彼
此间形成一种和合凝聚的状态。所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的价值和意义的把握,还需要关照过程与状态的内在关联。
第一,铸牢意识是成员间关系交往互动的过程性存在。正是在
这个过程中,诸种联系才会生发、意义才会生成、价值才会呈现。
也就是说,当你真正地走出自我圈定的藩篱和边界,去接近自然、
去触摸世界、去倾听他者的心灵召唤、去为他人作一份贡献时,你
的感知体验、行动意向、存在价值才会慢慢变得饱满。在努力去构
织关系网络的过程中,一个人才能慢慢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可靠的归
属状态。
第二,意识铸牢表现为成员间关系凝聚与巩固的可靠状态。这
种状态能够克服成员彼此之间的距离感,消解不确定性、不可靠性
和不安全性,增强亲切友善团结等体验,并形成明朗乐观美好的愿
景与期
摘要:
展开>>
收起<<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2021(5篇)篇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2021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和团结,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要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