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潜江市政府工作报告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x.png)
VIP专免
2024-05-16
999+
51.75KB
2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4 年潜江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 年工作回顾
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
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我市落
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奋
进之年。面对复杂多变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坚
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
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锚定“一城三基地”①示范定
位,以奋发之志、务实之策、拼搏之为,着力扩内需、优
结构、提信心、防风险,交出了回升向好、进中提质的精
彩发展答卷。
——经济运行稳健竞进。突出稳增长第一要务,坚持
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拉练、半年一述职、年终结硬账,落
实经济稳健发展“16 条”和接续政策“30 条”②。完成地
区生产总值 904.92 亿元,增长 6.3%;规上工业增加值、固
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
别增长 8.2%、8.1%、8.7%、21.2%,全部高于全省平均水
平。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进位至第 77 位。高质量发展的含
金量更高、驱动力更强、后劲更充足。
——示范区建设全面起势。高标准编制流域综合治理
和
统筹发展规划,构建“4+4+12”指挥行动体系③,形成
46 大类 194 项重点任务清单。省委省政府重磅出台“虾十
条”④,“潜江龙虾”成为全省唯一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
跻身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榜(水产类)榜首,综
合产值 750 亿元;品牌价值350.8 亿元,连续五年蝉联全国
同类区域公用品牌第一。我市位列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强
县第 79 位,获批筹建潜江龙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
区、创建国家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潜江经济开发
区、江汉盐化工业园获认全省首批合格化工园区。熊口镇
周矶管理区成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老新镇获评全国
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高石碑镇被评为全国乡村
治理示范乡镇。四化同步发展展现出开局良好、亮点纷呈
奔腾勃发的奋进势头。
——发展引擎动能强劲。市场主体新登记 3.1 万户、突
破12 万户。“四上”企业 946 家、实现两年翻番。高新技
术企业149 家,省瞪羚企业⑤ 23 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255 家。科创中心全面建成,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湖北
大学光电子等产业技术研究院实体化运行。高新技术产业
增加值达157.05 亿元,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认
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81 个项目纳入工信部 2023
年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导向计划。潜江大地焕发出创新、创
业、创造的蓬勃生机和喷涌活力。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44
项具体任务全部完成,居民收入增长稳居全省前列。
民生财政支出75.1 亿元,统筹 2.26 亿元惠及特殊困难群体
7.6 万人,464 户1408 人消除致贫返贫风险。新增城镇就业
11333 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6083 人。13 个保交楼项目
近7000 套房顺利交付,交付率全省第三。空气环境质量优
良率 86.6%,国、省控断面水质 100%达标。安全生产实现
“一无两降”⑥。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
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坚持产业立市,发展结构优化升级。农业效益
凸显。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70.48 亿元,粮食面积、总产、
单产实现“三增”。35 个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重点
项目全面完成,6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入驻企业总产值 35
亿元。心辉米业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虾-
稻强势腾飞。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揭牌,13 个万
亩、70 个千亩虾-稻基地加快升级。小龙虾年加工能力达70
万吨,58 家链上主体转企进限。潜网集团部省共建国家级
农产品产地专业化大市场合作正式达成,小龙虾年交易量
达23.7 万吨。工业压舱顶梁。绿色化工及光电子信息综合
产值达450.6 亿元,长飞五期、中巨芯、晶瑞、鼎龙、达诺
尔、菲利华融鉴等一批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的重点项
目全面投产。金澳科技再登中国企业500 强,长飞光纤获评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新能源蓄力突破,华润光伏
大唐光伏、中电建储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建成或推进,中能
建投资 108 亿元压缩空气储能正式签约。纺织服装集聚成势,
市场主体超2195 家,产业规模超 300 亿元,吸引“回流”
就业超2000 人,
华纺链上链注册企业552 家,我市获评全国优质户外服
装供应链共建基地。服务业激活增势。希尔顿酒店开业运
营,万达广场全面封顶。房交会、汽车展销会点燃消费热
情,“一节一会”⑦、返湾湖湿地马拉松、畅游湖北(潜
江站)、骑遍湖北(潜江站)等好戏连台;中秋国庆“百
万游客游潜江”系列活动不负相遇,130 万人次涌动虾乡。
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成全市首个国家4A 级旅游景区,
全市 3A 级以上景区达到4个,文旅产业焕发新兴活力。
(二)坚持项目为王,经济后劲持续增强。项目支撑
更加巩固。储备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项目646 个、总投
资2770 亿元,谋划固投项目508 个、总投资 1432 亿元。民
间投资增长 38.7%,全省第一;制造业投资增长 44.1%,全
省第三。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94 个、总投资 421 亿元;
滚动调度工业和技改项目224 个,总投资 620 亿元。招商成
效更加明显。瞄准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签约项目224 个、
引资722 亿元,到资335 亿元、增长 8.7%。对上争取更加
发力。紧盯中央政策导向、资金投向,争取上级资金 53.76
亿元,为历年最多;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32.3 亿元,其中专
项债项目25 个、资金 24.8 亿元;申报增发国债项目54 个、
资金需求53.6 亿元。要素保障更加充足。消化处置批而未
供和闲置土地8156 亩;获批新增建设用地7085.23 亩,收
储、供应土地6317.6 亩、9079.58 亩,充足保障项目用地。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新增 97.23 亿元、累计突破600 亿元,为
企业授信153.85 亿元,精准滴灌金融活水。工业用电量
41.06
亿千瓦时,有效应对迎峰度夏。
(三)坚持精雕细琢,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城市更新
全面提速。全域全员誓师动员精致之城建设,123 个老旧小
区改造惠及 1万户群众,火车站易涝点“顽疾”治理完成,
一五支渠、城南河等6条河渠治理扎实推进,新建改造雨污
管网 40 公里;紫光南路、紫月路西延、东荆大道南延等全
线拉通,兴盛路、东城大道等加快提档;曹禺公园、市民
体育中心等改造基本完成。新增停车位4255 个、新能源充
电桩559 个、绿地3.8 万平方米、街头小景点3处,改造临
街立面11 万平方米,拆除违建124 处,治理占道经营、乱
堆乱放等3600 余处。乡村品质持续改善。78 个乡村振兴衔
接项目全部完工。建改农村户厕5752 户,生活垃圾无害化
处理率达 95%以上,完成 29 个村生活污水及8条国家清单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新建供气管网 103 公里,修复供水管网
40 公里,25.5 万农村群众用水质量显著提升。汉江泽口港
区综合码头即将开港投运,234 国道后湖至熊农段改建、原
318 国道东荆河大桥危桥改造、广泽大道东延等竣工通车,
新改建农村公路309 公里。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的画
卷正加速展开。
(四)坚持深化改革,体制机制更加优化。国企改革
稳步推进。实施国企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力推市城
发集团打造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市高新投建成服务高新
区发展主平台、市农发集团担当城乡融合主力军、市江汉
投为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市属国企总资产突破
700 亿元、增长 16.8%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
行“小切口”创新改革33 项。52 个表单式+93 个导引式事
项“一事联办”,武汉都市圈政务服务989 个事项“圈内通
办”,73 项民生事项下沉基层,市民之家正式启用。招投
标“两金免收”⑧近9亿元,兑现招商奖励资金 2.8 亿元,
减税降费6.9 亿元。重点改革落地见效。高新区体制机制逐
步优化。第二轮“市管校聘”⑨管理改革全面实施,教联
体覆盖率达 70%以上。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惠及 39.91 万
人次。应急管理、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深化推进。成功创建
“湖北省全域公交县”。潜网集团、李焕森同志荣获第四
届湖北改革奖。
(五)坚持底线思维,民生民安扎实有效。流域安全
坚实筑牢。编制荆楚安澜潜江现代水网规划纲要,推进汉
江、通顺河、四湖总干渠及16 个湖泊入河(湖)排污口整
治,实施汉江、东荆河整险加固、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完
成150 个大气治理项目,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
实有效。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
老化改造 180 户、农村危房改造 134 户,筹集保租房1570
套。园林一中、园林三中、实验小学等学校综合楼和春溪
集、御珑国际等小区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学位3010 个,
园林六小扩容、育才路小学主体完工,新潜江中学开工建
设。我市获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市少儿体校
入选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市人民医院完成主体
结构,市中医院周潭院
区一期、市精神病专科医院等加快实施。革命英雄纪
念馆全面建成,城乡公益性公墓进展显著。平安基础全面
夯实。“情指行”⑩一体化实战化机制、“12345”与“110”
双号联动机制高效运转,破案率、发案数“一升一降”。
查改重大事故隐患 257 条,调解矛盾纠纷5300 余件,社会
大局保持和谐稳定,邱广才同志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
员”称号。
(六)坚持转风提能,政府效能显著提高。扎实完成
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规定动
作”,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
护”。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八五”普法中期评估全
面完成,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更加完善,清理市级行政规范
性文件 50 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 100 余件,68 件人大代表
建议、135 件政协委员提案100%回复,审计反馈问题整改
有序推进。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靶向发力,全
媒体问政向作风问题“亮剑”,“四下基层”⑪走深走实,
“下察解暖”⑫见行见效,共同缔造入脑入心,工作清单
化、项目化落地落实,全力培树“干部敢为、地方敢闯、
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风气特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
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压紧压实,严格执行中
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重拳整治违规吃喝,持之以恒纠治
“四风”,营造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环境。
各位代表,成之惟艰,难能可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把舵,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市委
科学决策,市人大、市政协鼎力支持,百万潜江人民团结
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
部群众,向江汉油田、广华监狱以及省直在潜单位
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驻潜部队全体官兵,向各位人大
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
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以及关心支持潜江经济社会发展
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潜江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挑
战: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较重,产业链纵向延伸不够;部分
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营商环境仍需优化;科技创新能力
不强,关键领域改革力度仍需加大;民生领域欠账还比较
多,医疗、教育、养老、托育、住房等方面还需持续加力
城市综合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生态环境基础尚不稳固,危
化品等领域安全风险不容忽视;政府系统作风建设需进一
步加强,少数干部思想解放还不够、进取精神还不足等等
我们一定直面问题,拿出硬招,逐项破解。
二、2024 年重点工作
2024 年是新中国成立75 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
的关键一年,是我市加快打造“一
标签: #工作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4年潜江市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3年工作回顾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我市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奋进之年。面对复杂多变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锚定“一城三基地”①示范定位,以奋发之志、务实之策、拼搏之为,着力扩内需、优结构、提信心、防风险,交出了回升向好、进中提质的精彩发展答卷。——经济运行稳健竞进。突出稳增长第一要务,...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