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评论汇编(18篇)
VIP专免
2024-05-10
999+
53.44KB
6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评论汇编(18 篇)
目录
1.
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3
2.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6
3.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9
4.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12
5.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5
6.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8
7.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21
8.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24
9.牢记“三个务必”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27
10.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32
11.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36
12.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1
13.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45
14.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49
15.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53
16.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五个必由之路”....................57
17.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62
18.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66
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
凝心聚力擘画新蓝图,团结奋进谱写新篇章。日前胜利闭
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
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
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
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
向大会作的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
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
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
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
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学习宣
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是当前
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
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明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发出了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
深刻把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和未来五
年的主要目标任务,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
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重大原则,埋头苦干、担当
作为,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
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
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
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
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攻坚
克难的磅礴力量。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
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才能把中国发展进步
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
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
及全体人民,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
深化改革开放,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
能。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
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
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
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
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
巨,更显荣光。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周围,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夺取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
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党的二十大对十八大以来的重大理论
创新进行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实践
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作出全面部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
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
展而发展。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
理论创造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
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
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
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
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代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实
践启示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
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
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就能不断
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
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
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万物有所生,
而独知守其根。”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
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新征程上,坚定历史自信、文化
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
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才能
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
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
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
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深刻揭
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
质,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立场情怀、民族自信自尊、守
正创新的勇气、强烈的问题意识、全面系统的观念和海纳百川
的胸怀。对这 x条,我们要在学习贯彻中认真领会,从而深入领
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
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
作各方面全过程。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征程上,高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
就一定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让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
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首要任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深刻理解发展
质量的全局和长远意义,把发展质量摆在更突出的位置,认真
贯彻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
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贯
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
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我们加快推进科技自
立自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
大,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发展不平
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不少卡点瓶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思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推动质量变革、
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
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
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
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
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
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
我们要锚定未来 x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
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
重大进展”等目标任务,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
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牢牢把握高质量发
展这个首要任务,把高质量发展要求体现到各方面工作中。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
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
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
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教育、科技、人
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
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
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才能开辟
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谱写新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
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
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
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开
拓发展新境界,在新时代新征程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发展新
奇迹。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的应有之义。”“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指明方向路径、作出战略部署。学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
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切实
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党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发展全过程人
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开展,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基层民
主活力增强,爱国统一战线巩固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
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
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
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新时代新征程上,发展全过程人
民民主,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
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
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
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加强人民
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
制度、重要政治制度,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确保人
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
业,管理社会事务。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
式。要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
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
商,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
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要积极发展基层民主,
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要巩固和发展最
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
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
来想、一起来干。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
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
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
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
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
化。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
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我们要认
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坚持全面依法
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
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全面依
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新征程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更加
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依法
治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就一定能行稳致远,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
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把思
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
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和坚
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
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
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
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
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更为
主动的精神力量。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新时代新征程上,必
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
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
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
文化影响力。
在新征程上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的决策部署,抓实抓好各方面工作。要深刻
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
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
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
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的时代新人,更好地凝聚人心、汇聚民力;要提高全社会文明
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
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
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
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
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
优秀作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
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
保护力度,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要增
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
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
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
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
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中
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
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我们必将谱写更加壮丽的社会主义文化发
展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
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
的二十大报告中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
对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出重要部署。学习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
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
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
改善。从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 xx.x 岁,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从xxxxx 元增加到xxxxx 元;从城镇新增就业年均xxxx 万人以
上,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
卫生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 xx.x 亿人……xx 年来,人民群众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
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征程波澜壮阔,初心历久弥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前进
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
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
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键在于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
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
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为政贵在行,民生重在实。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
础性制度。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
度体系。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
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
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劳动者
权益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
的稳定器。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
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人民健
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
政策。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一件
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我们就能让群众看到变化、得
到实惠,不断把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路走来,我们党紧紧依
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只有依
靠人民才能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
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美好,就一定能汇聚起 xx 亿多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
磅礴力量,共同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高度谋划发展。”这是立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对谋划经济社会
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深刻把握
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扎实推
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全国细颗粒物平均浓度降幅达 xx.x%,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
比率增加到xx.x%,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强度累计下降xx.x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xx%……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
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经过不懈努力,生态文明
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
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
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群众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
摘要:
展开>>
收起<<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评论汇编(18篇)目录1.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32.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63.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94.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125.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56.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87.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218.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