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VIP专免
2024-05-08
999+
28KB
2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
来,国内不少城市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探索,
从实践层面丰富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
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和外延
(一)智慧是手段
如何提高城市的智慧化水平,已经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成效是否显著的关键所在。在新型智慧城市的整体架构中,网
络、数据、算力、算法是不可或缺的*项关键核心要素。其中,
网络作为数字时代与电网、路网相似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城市
有序运行提供支撑。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资源要素,在日
常行为活动中逐渐积累沉淀,为价值开发利用提供了原始材料。
算力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公共服务,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已经不再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构成瓶颈制约。而算法作为数字
时代的重要技术手段,日益成为城市“智慧”的体现。信息化系
统统筹管理、数据融合应用、城市大脑功能开发、应用场景建
设,本质上都是算法的创新应用。因此,算法创新应用的效果
决定着城市的智慧程度,也决定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效。
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神经网络算法和强化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和
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正在由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加速迭代,
为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
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应用路径逐步成熟,未来城市的智慧化水
平将出现质的飞跃。
(二)城市是客体
城市的功能正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日趋丰富,在新型
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智慧化手段丰富和完善城市
各项功能,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数字技术
赋予城市记忆、计算、决策的能力,使得城市这个有血有肉的
“庞然大物”真正具有了思考的功能。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
未来城市系统将拥有辨别、交流、创造等更加高级的能力,接
近甚至可能超越人类的智力水平。城市可以通过自组织方式合
理调配资源要素,妥善应对潜在风险,保持自身机体健康,不
断提升运行效率。现代城市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组织能力,但
在很大程度上,这种自组织能力需要人的参与,并通过人的组
织调度来实现。在智能交通、智慧养老、数字防疫等领域,已
经涌现出若干智能化产品,减少了城市治理过程中人的干预,
为城市自发管理提供了可行路径。但在技术和制度的双重制约
下,当前城市的智慧化水平仍处于萌芽阶段,不足以支撑城市
自发运转。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应用,推动公共数据和城
市算力有效利用,日益成为当前破解“大城市病”的重点突破方
向和前沿领域。
(三)服务于人是目的
以往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处理智慧和城市的关系,着重
解决城市如何更加智慧的问题。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是
处理智慧、城市和人的关系,着重解决城市如何通过智慧服务
于人的问题。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政府部门承担着
推动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责任。在政府部门的身份从城市管
理者向城市服务者转变的同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已经
从城市治理转变为城市服务。因此,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
在于如何更好满足人的需要,逐渐完成从“人管理城市”向“城市
服务人”的转换。20*年*月以来,国内许多城市陆续推出的“健
康码”,在为防控疫情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沉淀下了大量
的人口数据。这些数据中包含了身份信息、健康信息、行程记
录等个人信息,通过大数据碰撞比对,动态生成不同颜色的图
像,既满足了疫情防控需要,也服务于市民正常生活。在后疫
情时代,城市“健康码”已经不再成为市民出行的通行证,如何
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更好利用城市“健康码”现
有的平台、数据和技术,更好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已经成
为摆在有关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2022 年*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
员会发布了新修订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提出了包含
*项一级指标、*项二级指标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
梳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外延提供了有益启示。综合研判,新
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外延主要包含基础设施、信息系统、数据治
理、城市大脑和应用场景等若干方面,并仍将随着实践探索而
不断丰富。
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
总体思路和*个方面重点举措,并通过具体措施保障各项举措
有序落实。
(一)优化数字基础设施,筑牢数字政府建设“四梁八柱”
进一步增强政务云网服务能力。促进关键基础设施规范化
管理,研究发布“政务外网网络质量评估指南”“政务云平台服务
质量评价指南”等地方标准。高效有序开展电子政务外网网络
质量评估,为履行电子政务外网管理责任、落实运行要求提供
具体指导,全面提升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管理和支撑保障水
平。探索推进政务算力资源统筹共享,建立全市政务算力资源
一体化调度工作机制,开展算力调度试点示范,逐步构建全市
政务算力资源一体化调度机制。积极推进市级“信创云”建设,
优化网络结构,推动 IPv*(互联网协议第*版)应用规模化部
署,加快政务外网 IPv*升级改造。
不断提升重要信息系统应用效能。持续开展市级信息资源
统一共享交换平台、统一开放平台优化升级,建设完善市级共
享交换体系。持续提升市级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公共支撑能力,
推动同一账号单点登录服务覆盖全市政务服务业务系统。持续
完善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测平台基础功能,进一步增强市
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网站业务运行管理
和服务能力。
守牢网络和数据安全严密防线。强化网络、计算、存储、
数据库及接口安全检测,做好关键环节、重要数据的闭环管理
和加密存储。强化法规政策宣贯培训,统筹做好网络和数据安
全自查和抽查工作,切实筑牢网络和数据安全防线。强化事前
防控能力建设,优化网络和数据安全评估指标和手段,促进网
络和数据安全检查常态化、标准化、规范化。
(二)统筹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强化信息化项目投资效能
加强系统建设运维服务支撑。增强沟通衔接,利用前期积
累的信息化建设经验案例,追踪信息化发展趋势,捕捉真实信
息化需求,快速形成项目建设前期文本。统筹政务信息化项目
建设运维技术力量投入,合理设置研发运维工作量,保持项目
投资决策的连贯性,更好落实项目需求。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国内不少城市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从实践层面丰富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一)智慧是手段如何提高城市的智慧化水平,已经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是否显著的关键所在。在新型智慧城市的整体架构中,网络、数据、算力、算法是不可或缺的*项关键核心要素。其中,网络作为数字时代与电网、路网相似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城市有序运行提供支撑。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资源要素,在日常行为活动中逐渐积累沉淀,为价值开发利用提供了原始材料。算力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公共服务,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