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因为农民工养老保险缴纳的起始时间难以确定,
同时大多数用人单位为农民工补缴养老保险的可能性低,
导致农民工返乡后,无法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其次,我
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呈现出碎片化特点,目前各地方政府为
了满足当地不同参保群体的需要,采取了降低费率,单独
制定小制度等办法,由此来覆盖本地区不同的社会群体,
从而造成了各地区养老保险制度相互独立。同一种养老保
险制度在不同地区,或者同一地区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
也出现了相互割据的“碎片化”状态,农民工从农村流转到城
市,一般是由经济欠发达的乡村流向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
两地养老保险制度会存在差异,从而使农民工返乡之后,
不能享受城市的养老保险待遇。农民工的身份在乡村和城
市之间呈游离状态,城市与乡村的养老保险制度都无法真
正享受。
(四)养老意识落后。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主要是为了
增加收入,改善当前生活状况。一般的农民工家庭既要赡
养老人,又要供给子女上学以及成家立业。由于农村的信
息滞后,经济水平也相对落后,就业机会少,当面对高额
学费、子女结婚彩礼费和买房子买车等问题时,又因为自
身文化水平有限,只能到城市中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的
背井离乡导致身心压力大、心理上缺乏社会认同感,面对
沉重的家庭负担,高龄农民工仍然会进行高强度劳动而不
注重养老。由于农村地区思想观念保守,大部分农民工坚
持“养儿防老”,认为血缘亲情关系比经济利益关系更有保障,
而不愿相信其他的养老方式。例如,依靠养老保险、入住
养老机构等。但随着经济发展,“养儿”的成本相对之前大幅
增加,农民工自身的意识没有发生转变,大部分民工普遍
认为把打工获得的经济收入缴纳养老保险而不留给子女,
是不称职父母的行为,并没有将注意力转向社会养老,减
轻家庭养老负担。
(五)养老设施不全。农民工大部分是在青壮年时期
外出打工,待高龄之后返乡养老。在城市中仍然有近一半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