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文化与乡村振兴探索研究
VIP专免
2024-05-08
999+
25.5KB
1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新乡贤文化:乡村振兴下的迷与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
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 须始终把解决好‘三
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给予了更加具体的指导。
乡村振兴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全方位振兴
既需要大量的政策和物质资源的支持,同样需要大量具备
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人才。然而,长期以来,城市由于能
够提供更为优越的发展条件和生活条件,吸引了各行各业
绝大多数的优秀人才,导致农村建设缺乏人才,成为阻碍
乡村振兴的瓶颈。由此,乡贤的力量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
意,呼唤乡贤文化回归也成为重振乡村建设的发展思路。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扮演
着“桥梁”“智库”“楷模”等角色,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中发
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视角对新乡贤文
化进行了研究。一方面,部分学者对新乡贤的定义、内涵
进行探讨,以期能尽量集聚力量和利用乡贤资源。学者胡
鹏辉等指出:“新乡贤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资材、有知
识、有道德、有情怀,能影响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并愿
意为之做出贡献的贤能人士。”
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则致力于对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途
径和功用进行探索,以提高乡村振兴的效率和效果。 学者
黄海指出:“新乡贤文化作为一种‘软约束’‘软治理’, 应该
有利于健全乡村居民利益表达机制, 营造新乡贤参与家乡
建设的氛围,激发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建设乡村
共同体,并提高其凝聚力和自治能力。”学者杨军指出:
“新乡贤参与乡村协同治理时能发挥其突破体制约束、 完
善资源及配置机制、弥补乡村治理人才短缺等方面优
势。”
此外,也有一些学者对已经进行的新乡贤实践活动进行了
经验总结。综上,虽然学者们对新乡贤文化在 多个层面作
了一些探索,然而,新乡贤作为当前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
群体,其文化力量的构成、对传统乡贤文化的传承以及自
我演变和发展等新乡贤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
程,在此过程中会不断面临一些困境和新问题,学界对此
方面的探讨犹显不足。为进一步探讨新乡贤文化建设与当
前乡村振兴与乡村建设有效结合的可行路径,本文针对新
乡贤文化的时代背景和意义、发展现状和特征以及新乡贤
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提出新乡贤文化建设的策
略和措施。
01新乡贤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与意义
在农耕社会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治理国家的贤臣智士
都来自于乡村,他们告老还乡之后,
凭借德高望重、富有才学、人脉资源丰广等优势,承担起
基层的管理职能,时称为“乡绅”,也就是所谓的“乡贤”。在
封建社会,乡贤作为一个特别的群体在引领社会发展、治
理封建农村方面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乡
贤的内涵发生变化,主要是指那些生于农村,成功于都市
品德、才学、成就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他们曾在各行各
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资源、资金、信息、才智等方
面优势,又极具乡土情怀,退休后回归故里。现阶段,所
谓“乡贤”,主要指现当代社会中的贤达人士,包括那些有
文化、有才识、有贤德、在乡村公共事务中有所担当的人
所谓“乡贤文化”,既包括古代乡贤留下的文物、文献等物
质文化,更指的是热爱乡土、心系乡村发展、维护乡村社
会秩序、塑造乡村文化的优良传 统和精神文化。在2016
年全国两会讨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时,人大代表
钱念孙提出:“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让官员、知识分
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对农村发展有积极意义。”这
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和资源集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由于时代、环境、任务的变化,不能照搬传统的乡贤文化
因而一种有别于传统乡贤文化的新乡贤文化的建设成为了
紧迫的任务。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而2018年中
央一号文件提出“
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积极引导
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特别是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
用”,这为新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明确的定
位。与传统意义上仅仅利用告老还乡的乡贤自发进行乡村
管理的旧乡贤文化不同,乡村振兴需要的是一种积极进取
具有强烈参与意识和能发挥引领作用的新乡贤文化。新乡
贤文化建设既是国家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也是实现乡村
振兴战略的迫切期盼和强烈要求,体现了社会的共识。因
而,在新形势下探索新乡贤文化,目的在于针对新乡贤在
引进和使用上的困境,解决农村经济建设的资源和人才问
题,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和国家复兴的伟大目标。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
案)》解释,新乡贤文化的核心是文明进步,是一种凝聚
力,而这不是靠几个“少小离 家老大回”的成功人士就能促
成的。“培育新乡贤文化,最关键还在人。”长期在都市生
活工作,许多少小离家的官员和知识分子早已融入都市,
如何让他们自愿回到乡村参与建设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怎么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考取大学之后,能够愿意回到
乡村发展也是个问题。
02
新乡贤文化发展的现状和特征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解释材料”
指出,新乡贤文化就是要借助传统的乡贤文化形式,赋予
新的时代内涵。那么什么是新乡贤文化的时代内涵呢?学
者胡鹏辉等指出,新乡贤之所以“新”,是因为具有如下特
点:一是产生的环境新,产生于快速流动的市场经济环境
之中;二是权威来源新,主要依靠其道德水平与政治、经
济地位的结合而获得权威;三是治理空间与机制新,新乡
贤治理的背景是目前乡村治理的困境。与传统乡贤文化相
比,新乡贤文化的制度背景、结构组成、价值观、思维方
式、社会功能不同。与传统乡贤文化相比,新乡贤文化已
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有利于延
续农耕文明、培育新型农民、涵育文明乡风、促进共同富
裕,也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
乡贤文化在发展状况和本质属性上呈现出如下几方面特征
第一,作为一种应新环境、新需求而生的新事物,新乡贤
文化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
标签: #乡村振兴
摘要:
展开>>
收起<<
新乡贤文化:乡村振兴下的迷与思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给予了更加具体的指导。乡村振兴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全方位振兴既需要大量的政策和物质资源的支持,同样需要大量具备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人才。然而,长期以来,城市由于能够提供更为优越的发展条件和生活条件,吸引了各行各业绝大多数的优秀人才,导致农村建设缺乏人才,成为阻碍乡村振兴的瓶颈。由此,乡贤的力量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呼唤乡贤...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