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VIP专免
2024-05-08
999+
36.5KB
3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某市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xx 市用 3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连跨两个百亿元关口,从
2018 年的 264.24 亿元跃升到 2021 年428.61 亿元,2021
年前三个季度连续获得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第四季度获得
进步奖,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规上工
业增加值等 5项指标增速和进出口总额全省第一,实现了“开门
红”,创出了“块头不大势头很猛、位次靠前动能蓄积”的“金”样
板。近期,省政府研究室组成调研组,赴 xx 总结经验,探寻发
展密码。
一、主要做法
(一)抓合力,奏响融合发展交响曲。xx 市立足工矿型城
市特点,明确“两区两城两融合”
发展思路(聚力打造镍铜钴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创新集聚区
菜草畜高品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着力建设精致城市和生态
文明城市,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市企融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构建地企、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全方位推动市企融合。2020
年以来,xx 市和 xx 集团高规格召开市企融合高质量发展座谈
会,设立市企联络办公室和专项小组,坚持发展共谋、园区共
建、项目共推,市企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循环、新能源
先进装备制造、数据信息等产业,共同谋划招引项目,共同组
团洽谈招商,共同促进产业发展。以精准服务 xx 集团公司和
xx 经开区、高标准建成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园为目标,市企共同
推进 xx 经开区(民营经济产业园)建设,推动要素向园区集聚、
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构建了市企融合一体化高
质量发展的合作格局。高标准促进城乡融合。围绕“一县一区”
做深做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在全省“强县域”行动中争
当排头兵,xx 县建设工业强县、农业强县、文旅名县,xx 区
打造经济强区、服务名区、城乡融合的发展示范区。强化以工
补农、以城带乡,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大力发展高品质菜草畜产业,提
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培育了一批在全国走得出、立得住、
叫得响的“甘味”“金品”,打造全省城乡融合示范试点。通过融合
发展,xx 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好答卷”,2021 年,全市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 428.61 亿元,同比增长8%,高于全省平均水
平1.1 个百分点,较2016 年增加 220.79 亿元,年均增长
7.2%;xx 集团世界 500 强位次上升 33 位;xx 经开区综合排
名全省第二;xx 区、xx 县经济综合实力分别位居全省第五、
第二十五位;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
范城荣誉称号,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越来越厚
实。今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22.76 亿元,同比增长
11.6%,高于全国(4.8%)、全省(5.3%)6.8 和6.3 个百
分点。
(二)抓集群,打好工业强市主动战。xx 市持续实施工业
强市战略,省委省政府“强工业”行动部署后,聚力打造工业强
市的升级版,制定出台《xx 市实施强工业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推进“四抓四促”
行动(抓强链、促集群,抓监测、促生产,抓服务、促增
长,抓培育、促倍增)。立足优势明确产业链发展重点。立足
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全面梳理摸清产业发展基本情况,进一
步分析研判发展趋势,培育提升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和新
能源电池 2个千亿产业链,数字经济、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
用、高品质菜草畜 4个百亿产业链,“2+4”产业链2022 年产
值力争突破千亿元,2026 年产值突破 2500 亿元,力争达到
2900 亿元。全面实施链长制推动链条式发展。制定《xx 市重
点产业链培育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 年)》和年度行动
计划,更新产业链图谱,建立健全完善产业链培育发展链长制、
专班制、链主企业制、项目清单调度管理制、精准招商制、专
家咨询制、督查考核制等七个工作推进机制,全面落实链长制,
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全力推动六大产业发展壮大。延链补链强
链推动转型升级。以延链、补链、强链为突破口,科学布局有
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和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以
xx 集团为“链主”,重点打造镍、铜、钴、稀贵金属材料、钛材
料等 5个细分产业链。以打造“一基地两区一中心”(打造新能
源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光电基地,创建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示范
区和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区,建设河西走廊新能源调峰中心)
为目标,大力发展风光电、新能源装备、新能源电池等产业,
积极实施“风光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智一体化”示范工程。自
2018 年4月开始,xx 市工业经济主要指标连续 48 个月保持
两位数高速增长。2021 年全市“2+4”产业链产值达到668 亿
元,同比增长38%。今年一季度,“2+4”
产业链实现产值 225.28 亿元,同比增长48.7%。
(三)抓创新,唱响动能转换最强音。始终将创新作为引
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大力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制定出台《xx
市强科技行动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健全财政
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统筹利用现有各项奖补资金,全面落实研
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大专精特
新“小巨人”和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力度。切实强化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羰基金属材料实验室、奶牛体外胚胎生产重点实验室
等创新平台,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
站2个、市级研发平台3个、农业科技示范园 3个。认定知识
产权国家示范企业 1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 4家、省级
4家、市级8家。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分产业链、产品链
组建科技创新联盟,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字技术
全面赋能制造业发展,提升企业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能力。
xx 集团用好科技进步“传家宝”,科技研发投入“十三五”年均增
长率达 22.9%,形成以镍钴研究设计院、xxxx 科技园为主体,
二级单位工程技术人员为补充的科技研发组织框架。民营企业
xxx 元生农牧科技公司建成奶绵羊研究院,研发了国内首创的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羊全混合日粮,成为省内唯一一家获得农
业农村部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企业的本土企业。通过大
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xx 市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
居全省第二,涌现出了“
大国工匠”潘从明等一大批科技人才,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
数达到53.8%,跻身全省前三位,迈入省级创新型城市和省级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行列。科技创新在 xx 已经蔚然成风、
渐成燎原之势。
(四)抓项目,锻造产业升级硬支撑。xx 市坚持“项目为
王”、“五量”文章一起做,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聚焦要素
保障推进项目建设。土地、能耗、资金等要素优先保障重大项
目和前期工作进展快的项目,借助社会投资、专项基金等多渠
道、多模式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搭建常态化银企对接信息平台,
引导金融机构优先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支持项目业主通过发行
债券、基金参股或利用金融创新产品直接融资。聚焦责任落实
推进项目建设。制定并严格落实项目清单管理责任制,实行重
大项目市级领导包抓和服务专员机制,实行“六个一”(一个项
目、一套包抓班子、一个责任部门、一名服务专员、一个实施
方案、一抓到底)推进机制和“六包”(包前期、包工期、包融
资、包建设、包环境、包投产)责任制。聚焦绿色发展推进项
目建设。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加快发展尾矿、
冶炼渣、磷石膏等二次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实现“吃干榨净”“变
废为宝”
,以前需要耗费成本运输到xx 等地销售、一度涨库影响企
业生产经营的硫酸,吸引了龙莽佰利联集团投资 40 亿元建设
冶炼副产硫酸资源及氯碱废电石渣综合利用生产 40 万吨合成
金红石等项目,在自身形成小循环的同时,更是与园区其他项
目形成大循环,实现了共存共赢、良性发展。聚焦龙头企业推
进项目建设。xx 集团以“再造一个新 xx”为目标,强化“龙头引
领”作用,以 xx 民营经济产业园为平台,建成投产2万吨高精
电子铜带一期、羰基镍及铂族金属原料制备技术改造二期等项
目,铜冶炼工艺技术提升、动力锂离子电池用三元前驱体等项
目加快推进,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新能源电池材料产量达到
79 万吨、精深加工产品 176 万吨、贵金属新材料 600 万吨,
产值达到1610 亿元。可以说,xx 牢固树立了抓项目就是抓发
展的导向,尤其是产业项目多、工业项目多、延链补链项目多、
投资额度大,成为 xx 项目建设最鲜明亮眼的特点。2021 年,
全市工业投资增长70%,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7%,产业项目
对投资增长的贡献达70%以上。
(五)抓园区,建强产业发展主阵地。把产业园区建设作
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突出特色化、差异化、精品化,
大力培育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形成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园区
布局体系。加大园区投入力度。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
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高标准规划推进园区道路、供水、供
汽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常态化开展园区环境综合整治,
不断提升园区形象品质。集中优质要素向园区配置,盘活产业
园区各类闲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了园区“亩产效
益”。创新园区运行机制。推行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一肩
挑”、内设机构全员竞聘上岗和绩效考核管理,赋予市级经济管
理权限1037 项,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不出园区即可办理。持续
深化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某市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xx市用3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连跨两个百亿元关口,从2018年的264.24亿元跃升到2021年428.61亿元,2021年前三个季度连续获得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第四季度获得进步奖,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等5项指标增速和进出口总额全省第一,实现了“开门红”,创出了“块头不大势头很猛、位次靠前动能蓄积”的“金”样板。近期,省政府研究室组成调研组,赴xx总结经验,探寻发展密码。一、主要做法(一)抓合力,奏响融合发展交响曲。xx市立足工矿型城市特点,明确“两区两城两融合”发展思路(聚力打造镍铜钴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创新集聚区菜草畜高品质现代特色...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