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新形势下农村社区治理调研报告
VIP专免
2024-05-08
999+
19.33KB
1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市新形势下农村社区治理调研报告
一、我市农村社区治理的基本情况
*市现有 12 个乡镇、139 个村。2007 年,我市*县、*区被民
政部列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区”,我市农村社区建设拉开了序
幕。本着有利于建设、便于加强管理和方便群众的原则,我市探索
出了农村社区“一村一社区”的建设模式,全市行政村全部建成农村社
区。
农村社区建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民政
厅的有力指导下,全市民政系统和相关部门单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统领,着
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抓好城市社区建设的同时,按照统筹城乡
发展的要求,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美丽乡村建
设的基础来抓,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
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从 2017 年开始,在全市开展农村社
区治理。近几年来,全市农村社区治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等政策措施和相关部署,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便民服务体系更加完
善,公共服务高效规范,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巩固基层政权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奠定坚实基础,取得了较好成效,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又好
又快发展。2011 年,*区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
验全覆盖示范单位,2018 年*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
创新实验区,2020 年*县被省民政厅命名为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创新
实验区,*县城关镇赵家庄村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
实验试点村,*区*镇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是
全省唯一一个,有 4个村先后被省民政厅命名为全省城乡示范社区。
二、农村社区治理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健全组织体系,创新治理模式。农村社区建设之初,我
市提出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城
市的标准建设农村,以社区的理念服务农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农村社区建设总体工作思路。成立
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为副组长的农村社区建设
领导小组,建立起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
社会力量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推进农
村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为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结合工作实际,
按照“一村一社区”的模式建设农村社区,*区每个村按照“一会四中
心”的模式设置农村社区,“一会”即农村社区志愿者协会,“四中心”即
社区事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党员教育管理中心、社区文化中心。
*县各村社区下设“一会六室”,“一会”即志愿者协会,“六室”即社会保
障室、科技服务室、文体活动室、医务卫生室、治安室、图书室,
为开展农村社区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对城乡社区治
理的领导,2020 年,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组织、
宣传、政法等28 个单位为成员的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完善了市级层面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协调机制,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城
乡社区治理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治理新机制。一是突出党建引领。
扎实推进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强化党组织班子建设,积极推行
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为 139 个行政村下派驻村工
作队55 个、驻村工作队员 121 名,其中第一书记 48 名,公开选聘
50 名专业化管理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协助抓好党建和社区治理
工作。二是规范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和村级事务“一事
一议”制度,严格执行“组账村管”“村账镇管”和“三审双签一核报”等村
级民主理财制度,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运
行机制,全面推行村级财务管理“村廉通”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村级
财务管理公开化和透明化水平。*区探索实行村干部廉洁保证金制度,
将村级主要负责人年度绩效考核奖励报酬总额的40%作为廉洁承诺
保证金,在届中或任期届满离任时一次性发放,让村干部廉洁管事。
三是健全治理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治理,拓宽治理范围,*
区结合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村集体经
济股份合作社,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工作委员会和村
委会、村监会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类
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四委一体”新型乡村治理组织体系,把加强村
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社区治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民生工程结合
起来,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优
势,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全市农村社区治理创造了经验。四是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加快推
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
动”机制建设,探索“先锋圆梦微心愿”“清洁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鼓
励县区、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支持、参与农村社区治理,推进发展
与治理相融合,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同时,借助疫情防控四级网络,
构建网格化“格中格”工作模式,组织引导有威望、责任心强、热心社
会事务的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积极为农村社区治理献力献策。
(三)提升服务能力,构建治理新格局。一是强化社区减负增
效。开展了村(社区)自治组织挂牌多、考核评比多、达标创建多
的“三多”清理,共梳理出基层三多事项 341 项,其中取消97 项,整
合88 项,保留 156 项,切实减轻了基层负担。*区制定《区直部门
下沉村级便民服务事项清单》(第一批),积极探索推行农村社区
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下沉”救助、社保、医
保等14 个类别、54 项便民服务事项,进一步提升农村社区工作效
能。以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扎实开展代办、预约、上门、错时等
特色服务,努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二是提升社区基础
设施建设。全市 139 个农村社区基本建成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的村
级综合服务设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 95%以上,有序承接
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化服务工作,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通过改建、扩建和新建等方式,建成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 66 个,
覆盖率达到 47.5%。全面打造农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9 个,
不断完善农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保障农村
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三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扩、引、建”
等方式,引进壮大金从玉、金海彧、天牧乳业等龙头企业和新型经
营主体 419 家,成功探索并逐步推广“股份经济合作社+企业+经营
性资产”“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主体+农户”“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
主体+产业园”等“一村一策”改革模式,巩固夯实了乡村治理的组织
基础和经济基础。四是狠抓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垃圾、厕所、
风貌“三大革命”,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制定《环境卫生清洁制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市新形势下农村社区治理调研报告一、我市农村社区治理的基本情况*市现有12个乡镇、139个村。2007年,我市*县、*区被民政部列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区”,我市农村社区建设拉开了序幕。本着有利于建设、便于加强管理和方便群众的原则,我市探索出了农村社区“一村一社区”的建设模式,全市行政村全部建成农村社区。农村社区建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民政厅的有力指导下,全市民政系统和相关部门单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统领,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抓好城市社区建设的同时,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基...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