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精选6篇
VIP专免
2024-05-08
999+
36.78KB
2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精选 6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精选 6篇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为了提
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话题展开做调查报
告,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写一篇高质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调查报告,说不定有不一样的收获呢!
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告篇调查报 1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重要性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下,社会各界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
求逐年提高,这无形中给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
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压力,但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现在各
大高校多采用《形势与政策课》的形式,向高校大学生讲授我
国现阶段的所处的经济水平以及国家近期所实行的方针、政
“ ”策,只在乎于 教师讲授、学生听课 的形式,从而导致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脱离实践,脱离生活,脱离学生,更脱离了
大学生心境的培养,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提高。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现代高校大学生大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处于家庭的核心位
置,备受家庭长辈与父母的疼爱,这也衍生了许多专属于他们
90 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如任性、敏感、自我为中心、情绪
化等,抗挫折能力较弱,心理素质较差,且现代高校大学生身
心尚未全面发展,分辨能力较弱,当面对外界无益诱惑时,多
数大学生往往会选择错误或者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此时,就
凸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现阶段教育
发展的不平衡性,只有少部分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
重点在大学生日常教育中展开,其余多数高校仅将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作为辅助教育,以社团以及大学生主动参与的形式展
开,且专职教师较少。由此可见,现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的发展与完善有待提高,两者必须有机契合,才能更好的培
养出优秀的现代大学生。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必要性
首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补充思想政治教育之不
足。众所周知,现在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流于形式
化,教育形式较为枯燥,这使得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越发的走向
书呆子的道路,政治立场坚定,道德也很良好,但是在人与人
之间的相处与交流上却存在许多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或
者变故,抗打击能力较低,情绪失控等,诸如此类的心理
“ ”的疾病 就会缠绕过来且短时间内不能自行消失。因此,为了
扭转如今高校大学生的这种现状,我们必须明白,在对大学生
进行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
契合,使他们能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思想政治,更好的
融入大学生活。其次,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了思想政
治教育之实效性。现代社会中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为采
用《形势与政策》的授课形式展开,多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
讲解,较为呆板,而随着社会潮流的不断变迁,如此教育模式
已无法适应眼前飞速发展的社会了,所以,现在开始有必要改
变这种教育模式,充分了解现代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心理状
“ ”况,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摆脱 教师在上,学生在下 的心
态,以平常心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解放思想包袱,敞开心
扉,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路径
(一)改变单一的教育模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培养必须重视全面发展教育,
以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必须完全
了解与认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良
好的政治素养、思想品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
提,同时,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质极
为重要的心理前提。将两者有机契合,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中注入心理健康教育,改变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丰
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更好的为大学生服务。
(二)建立双重角色教师队伍。
在现代高校教育的基础上,将两者的有机契合,首先必须加强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逐渐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引导大学
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引大学生如何解决其所面对
的思想问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改善心理状态。而如今高校
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效果不佳,
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教育中,双重角色教师队伍缺乏,因此,建
议在高等院校的教师培训过程中,有必要开设一门集心理健康
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为一体的课程,将两者有机契合,培养一
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双重角色的高校教师队伍,进而培养
出身心和谐、健康向上、具有优良思想道德品质与政治素养的
当代大学生。
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告篇调查报 2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缺失及反思
(一)课程教学目标把握不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实际需要
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心理体验为主、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产生心理体验,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比较强
的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
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
展为目标。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大多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课
程看作是心理健康知识的接受过程,注重知识的讲解,但却忽
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目标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也不
能真正得以实现。
(二)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由于心理学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学设
备的缺乏,使得无法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
式。虽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作为大学生必修的教育课
程,但由于条件限制,往往只能进行大班教学,而导致体验式
教学无法普遍开展。而在教学内容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
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需求程度也是不同的,学生希望老
师能够根据他们当下的心理需要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而教师
往往按照教学大纲给全体学生安排同样的教学内容,没有照顾
到个体差异性,缺乏针对性。另外,教师采用的教学案例缺乏
时代感,跟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难以让学生产生共
鸣。
(三)课程考核形式不灵活
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也是按
照学科评价的方式进行,多以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由平时
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 40%,期末成绩占
60%,平时成绩一般包括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
末成绩则包含学生提交的学习心得、自我分析报告等,由老师
根据材料予以评分。在这样的考核形势下,学生容易出现欺
骗、弄虚作假的行为,学生的个性差异及个体发展得不到体
现,学生提交的材料复杂繁琐,教师评阅质量不高。这样的课
程考核方式不仅不利于维护和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变相
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学生的心理成长。
(四)课程开设年级较少
在不少新建本科院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在大一
新生入校的第一学期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开设。然而,不同年级
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仅在大一学期开始心理健康教
育课程难以满足其他年级学生的需求。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希
望在大一和各个年级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大学生所占比
例,希望在大二和在大三开设课程的大学生所占比例稍少。且
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较少针对大二、大三、大四开设主题鲜
明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也较少开展心理素质拓展等第二
课堂活动,学生未能有效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中获取到解决
心理困惑的方法和途径。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程体系的建构课
(一)准确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其它专业的课程,该课程不仅
要让大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对心理问题的识别
能力,还要增强大学生对各种心理困境的应对能力。所以,对
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应
当正确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程的目 , 程 以促课标课应该进
大学生的心理成长为目标,以学生实际的心理需要为主要内
容。既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把握好授课知识,更要
重视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体验,通过课程创设多种心理情景,
让学生在体验中不断自我觉察、领悟,从而培养和塑造学生良
好的心理素质。
(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摘要:
展开>>
收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精选6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精选6篇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话题展开做调查报告,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写一篇高质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说不定有不一样的收获呢!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告篇调查报1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重要性(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下,社会各界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逐年提高,这无形中给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压力,但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现在各大高校多采用《形势与政策课》的形式,向高校大学生讲...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