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调查报告

VIP专免
2024-05-08 999+ 33.75KB 5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新媒体调查报告
8篇)
1
一、调查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历史积淀
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继承、传播优秀的传统
文化是人们的时代使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要条件。
当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依赖于传统媒介,更借助于新
媒体这一日益强大的技术手段和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
速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微信
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文化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能够立足事实,深入的了解微信作为新兴媒体对于传
统文化的作用,获得第一手的资源和信息,调查小组展开
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采访不同职业的人群等
多种方式,在全国多地展开,共收到纸质问卷 215 份、电子
问卷 136 份及采访视频等。根据调查问卷及现场采访,希望
能够充分地了解到传统文化在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平
台上的发展情况。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结果
在大众使用微信的频率方面,在受访人群中,微信日均使
146% 5
12%微信的使用率普遍高于其他的网络方式;在微信各
消息普及度方面,使用微信的用户浏览信息多集中于时事
新闻,而关注传统文化的用户比例在 32%左右。
在传统文化关注度方面54%的微信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对
统文化的关注度一般,仅 2.2%的用户对该领域完全不关注
在传统文化各种传播渠道产生的效果方面,通过微信传播
传统文化知识目前效果一般,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
体仍然是宣传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在受众对待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态度调查中,受访者对通
过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普遍表示赞同。有 93%的受访者
认为,微信中有关传统文化的信息使他们领略到传统文化
的精彩,增加了知识储备,有 75%的被调查者认为从中得到
了精神的滋养。大家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来接受传统文
化。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的融合,作为文化发展的形式已经
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以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现阶段效果一般
与传统传播方式比,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尚未成
。目前人们和接受传统文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
报刊、电视广播和课堂学习,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
体对传播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于,传统文
中传承与化,而微信的现和发展则突如
隔阂需适应周期的传播、
在传播传统文化中开作用的一种体现。
2.以微信传承传统文化有大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移佣说难杆倨通过新媒体
知识、的生活方式普遍,
于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时间
其他新媒体平台,微信
合于各个年龄的群体,优趋明显。微信的广泛
着,传播传统文化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传承方式
潮流谋求新的发展方有广大用户的
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用户然传统文化
为大众通过微信获知识的主访
者对以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他们普遍认
比其他网络文,传统文化更能人们精神上的
腹感,更合大众心理需求
3.微信传播传统文化有不足之处
其一,微信对传统文化普及的规范存在不足。一
者为了关注借传统文化的
大行其道,来了不社会影响。
其二,微信的发展便的生活、开的视野,同时
使人们略化的思。传统文化
化、解甚至娱乐化。中华传统文化大精深
快节奏的微信传播中以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传播传统文化的微信内不够优质,缺乏市
力。在调查问卷和采访中,多受访者对对微信中的
传统文化内打造古色古香
防止出现文化上的“劣币驱良币”现
高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影响力的
(一)规范传播,确保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信力
信息泛,网络过多地消民众的信
对微信众平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微信对传播传统文化知识、精神的准确性掌握
新媒体传统文化普及的了加强监管并限
微信中不实传播,以对微信
示在该上。同时,
鼓励颇具公信力和养的传统媒介怀
新媒体,在新兴平台上为大众来高质的文化受。
(二)打造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项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大精深,经过微信的
脑海里将零碎的传统文化知识
统的精
者。
高传统文化微信传播的趣味性和实用
传统文化在历史积淀,时事新闻、
提供直
,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结合时事
高微信产用户的
能为传统文化内容吸引者。在文化传播
以在微信设置互动平台,传统文化
交流探讨,微信传统文化了内在
而传统文化入新媒体时代的
在微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中发新的活力。
、结
传统文化在了一代代中国人民
的精神滋养,国人承传的历史使命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的传承了新的
。本次调查通过电子问卷与现场采访结合的方式
对新媒体下传统文化的发展行了调查,着
了传统文化在微信这一媒介中传播发展的新思。调查
发现,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目前的影响力不强大,
发展的使微信为媒介的传播方式在当下
有效的对况,助
力传统文化在微信上的传承与发展。在不
待,微信传统文化增了文化,而传统文化
也因新的传播方式独特采。
[1] .”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J].
义研究2013,(10107-113+160.
新媒体调查报告篇 2
以来,发表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中发现的
多新闻媒体传播信息的一种
分媒体有精心处理好调查报告中的信息,使得
者对调查报告对其内
失去
内一家报纸有一篇依据的调查报告发
表的文,这份要报告噪音污染
容丰富且贴近百姓生活,本应由此采一篇可读性
稿
,一是文中表
二是对调查的情况表示怀环境真
?者为了调查报告中的表
有使用
息;而常识,文中注调查使
污染最严的情况当环境状况。这
是不给读提供调查报告精华的。
调查报告是一种用文体。调查主体对行深人
了解的上,经过纳整理的分析
的本质,得
是调查果的传
效益,发挥社会作用的
策提供本依据。新闻媒体的一般的报告不
同于其他调查报告。一般调查的结果,不
关心产生这结果的过,这类报告要比报略为
统、全面地报告调查的结果,目前一
章杂志的调查报告如我市
新闻媒体的关于庭教育状况的报告不足
庭教育使
者了解一般概况行了。而的报告是
洋洋万。这份不足的报告到不同的新闻得到不
,有的发,效果想,而
精,500 稿件,引起读者共,随还推
了一次探讨庭教育的活
者精华,要了解
报告的,是着的传播效果,
:青菜萝卜各有所,不同的者有不同的
对不同的对不同内的报告,足各类
要。有的新闻到这种目的,行了一
受众比较关心的调查。、中小
调查报告的形式而合报告和
报告,前者对调查作全面报告,
报告。在这证研究的第一
抽样时强调“严格选样,其义就
于“主观因素”。在分告时,一
的态度结果,一是一,二是二,
果调查结果认为是
”的理论假设也应该面对现实,忍痛割
调查报告的过是对调查资
是分析
调查报告精华关
是调查报告的主
和调查问卷规定好了的,
的问题呢?
是要解主观和
或证伪理论假设者的思想有一
华、不高的过获得的调查资
的高度。在这的思想
来。比人生活的调查,开
想收集退休后来从统
得知子女啃老是影响人生活质
想到要着调查,人对子女啃老
度。统,发现
即啃老人精神的。依据
调查的“精华”稿,文获得当新闻
新媒体调查报告篇 3
对于传统的深度报道形式,精调查的方
及面较广,的事件,更
力。精
闻事实,者主观,使新闻更加
受到者的信欢迎
调查报告是调查者根据的目的,有
词语回答的各种和手段集有关
并由此进行分析、
表等各种表现方充,来说明社会本质及其发
的一种文体。
与调查报告的
调查、统分析等手段来
。本文的“新闻调
(媒体调查报告
”的比较中国精新闻的
”新闻化
新闻2004 5
媒介调查传媒人对“有闻”法―国新作者
职业调查报告中关于“广
户的新闻”的调查据分析
者主要广告户的新闻”。场经
下的新闻业,更多地是依赖广告生广告主在
媒体逐渐了新闻报道要
人,而不能
行其作为关的职。在这上,媒
体的主要一是主要广告户的新闻
33.7
54.2访者态度,而12.1受访
。从受访者的职
45 及以上者的比率略高,41.2
42.9与媒体类,得回答
不 同 的比例为电视台 30.8 、 报 36.2 、电台
37的比例为
边干边35.4、新闻大31.8、新闻本30.6、新闻
硕士 37.7、有法律业知识背景 32.3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
下的新闻业,更多地是依赖广告生,不能完全
作为社会关的,“媒体的主
一是主要广告户的新闻”这
信息,调查结果,不有调查发
感色彩与主观
2004 217
调查”为主边缘》――《
(上篇)材料:
教育:入视野的
调查报告这者,是一
群体,从大生到文
经在家当过民
114 79
他们从
领域,是为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
上。对于他们来是一种能观收入的职
业。调查报告的张守礼。”
与前文的不同,在这,调查报告
入视野的据和结
般地发展来”,使得上
的同时,人等与到中来的现实。
化了“
是作为精新闻事件的手段而现在受众的视野
中的,为深度报道的新背景材料服务。在材料
,是新闻表现形式的一
已经被“新闻化”了。
同时,调查报告中用增强了新闻的
者的主观介入,受众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比较、
方式结合新闻报道,
从而得出自的观和结,“声胜”地媒体
受众平民化
2004 2
电视媒体从业人社会评价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目的”
“2003 10 1日,是上电视台45 的日子。在
电视事业走过文广新闻传媒集
社会专业调查了一次对上电视媒体
从业人社会评价调查,集中了解目前
电视从业人职能、职业道
效等各方面的,希望通过这的调查,有
改进作和强化培训教育。”
论处
摘要:

新媒体调查报告(8篇)篇1一、调查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历史积淀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继承、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们的时代使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当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依赖于传统媒介,更借助于新媒体这一日益强大的技术手段和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微信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文化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能够立足事实,深入的了解微信作为新兴媒体对于传统文化的作用,获得第一手的资源和信息,调查小组展开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采访不同职业的人群等多种方式,在全国多地展开,共收到纸质问卷215...

展开>> 收起<<
新媒体调查报告.docx

共51页,预览1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 51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