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问题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VIP专免
2024-05-08
999+
25.39KB
2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新农村概念早在我国建立之初就已经提出,2006 年对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作出了全方位的部署。在“十一五”规
划中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并提出了新
时期的发展要求。xx 县位于 xx 省西部,是闻名遐迩的人类
远祖起源地和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现地,辖 6镇6乡,
236 个行政村,总面积 1368km2,常住人口 35.83 万人。xx
县的新农村建设距离建设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农村生态
文明建设必然要考虑到既有资源挖掘和合理利用,打造长
效资源开发体系是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
全会上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创新、绿色、开放、共
享、协调。结合新发展理念,有利于为新农村建设指引方
向,探寻新的实践路径,提供新的内生动力。
1.xx 县新农村建设发展现状
1.1 农村生产力不断提升,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xx 县依托现代科技技术,在粮食种植和收割过程中运
用收割机,农村生产力得到提升,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
创成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大力培育特
色产业,强化农业品牌建设,特色农产品数量居全市前列
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聚力促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
果,守住了防范规模性返贫底线。
1.2 农村文化建设效果显著,农民素质普遍提高
xx 县仰韶村考古圣地“七个一”项目正式开工,仰韶村遗
址公园成为全市首家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批
国家民生示范工程。首届海峡两岸仰韶文化研讨会成功举
办。“彩陶花瓣纹”亮相“春晚”,全域旅游格局加速构建,仰
韶酒工业游创成国家 3A 级景区,多个村庄获批全省旅游示
范村和旅游特色村。
1.3 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民居住环境转好
xx 县全力优化居住环境,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狠抓“六清”“六治”,开展“三五”创建,完善三级环卫管理机
制。兼顾城区内外环境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应急处置场建
成投用,同时统筹推进沿黄生态修复和产业振兴,高标准
完成2859 亩(1亩约等于667m2)廊道绿化任务,“六基地
一工程”全面实施。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再创新高,实行
雨污分流,水质稳定达标。
2.xx 县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资金投入来源单一,农村建设增效缓慢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阻碍是资金短缺。新农
村建设需要的资金由 2部分组成,其中较大一部分是依靠国
家财政补贴,较小的一部分则由农民自己承担。农民由于
自身受益有限,外加还需承担其他经济压力,农民在新农
村建设中所投入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只依靠国家政策的
投入资金对于带动新农村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农村的科技
创新能力较
低,缺乏有特色的自主性品牌,无法吸引外商投资,
不能和有经济实力的产业达成合作,产业链建设困难。新
农村建设过程中资金投入较低且来源单一,无法支撑农民
增收增效,农业生产方式仍存在问题,没有取得根本性改
变。
2.2 面临主体性困境,农民缺乏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中面临主体缺位的困境,这是影响新农村
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长达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文化
对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克己复
礼”固有观念,习惯于礼让,面对问题时不充当主体性角色,
多数时间选择拥护者的角色,缺乏主动表达自己意愿和想
法的动力。这种现象使得新农村建设进程面临阻碍。农民
对于主动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低,不利于新农村开展民
主决策和民主协商工作。农民缺乏主体性意识,不能积极
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导致出现民主决策失误的
情况。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仅存在主体性个体的缺位,还
存在主体性组织的缺位。缺乏代表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组
织,人民的想法缺乏具有代表性的组织去征集和表达,人
民的利益也没有具有代表性的组织维护。农村组织也同样
面临主体性缺位的困境,缺少主体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
发挥代表作用,不利于农民和农村的发展。
2.3 政策宣传力度低,高层次人才短缺
xx 县政府虽然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开展了一系列的动员工作,积极宣传相关的政策法规。但
是实际上政策没有得到完全落实,农民对新农村改革大多
数仍持
观望态度,不愿意主动积极响应,但当涉及农民自身
根本利益时,更是抱有谨慎态度,对政策展开仔细的研究
这种现状的成因在于,农村青壮年大都选择外出务工,家
中只留下缺乏文化知识的老年人和儿童。对于施行的新政
策理解困难,思想保守化,愿意做出改变的意愿低,承担
风险能力弱。这些现实问题都在禁锢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农村中缺少相关的专业型高水平的人才进行针对性、通俗
化的政策讲解,真正让政策宣传走进百姓家中。需要高层
次的人才将政策转化为农民能够理解和看得到的现实未来
从思想根源上进行改善,真正让政策落到实处,激发广大
农民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3.xx 县新农村建设对策分析
3.1 提高新农村科技创新水平
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对新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能够有效提升
农民生活水平。虽然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
坚战,但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农村问题仍然是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重点。依然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摆在重要位
置,坚持推进农业优先发展。不断提升我国农业发展的竞
争力,利用科技创新激发新农村产业发展潜能。加强对提
升新农村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视程度,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
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丰富农民的生活。提高新农村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问题的思考与对策研究新农村概念早在我国建立之初就已经提出,2006年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作出了全方位的部署。在“十一五”规划中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并提出了新时期的发展要求。xx县位于xx省西部,是闻名遐迩的人类远祖起源地和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现地,辖6镇6乡,236个行政村,总面积1368km2,常住人口35.83万人。xx县的新农村建设距离建设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然要考虑到既有资源挖掘和合理利用,打造长效资源开发体系是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创新、绿色、开放、共享、协调。结合新发展理念...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