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VIP专免
2024-05-08
999+
15.05KB
1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快速发展,高校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主要场域已经从传统互联网迁移到
移动互联网领域。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性、便捷性、即时性、
定向性特点吸引了大学生,并使其成为受网络影响最深、
最广泛的群体。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享受着
移动互联科技发展带来的一系列便利,同时也面临着包括
网络安全在内的一些新挑战。由此,为提升大学生的网络
空间感受、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更好达成人才培养要求,
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各高校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内容、方式方法
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但是仍存在教育重点不突出、原
则不明晰、渠道不畅通、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1.教育重点不突出。当前,意识形态安全、信息安全
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高校必须在正确认识这种新
的安全问题带来的新变化、新挑战的基础上,回答好国内
外形势变化和国家安全事业发展给我们提出的重大时代命
题,并把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升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
度。一些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缺乏与时俱进的特
质,没有紧跟
时代的步伐,不能找准网络安全教育的重点,致使网
络安全教育缺乏针对性。
2.教育原则不明晰。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过
程中,一些高校对教育原则的把握不准确。比如,在教育
实效上,有的侧重于追求显性的即时教育效果而忽视了长
效教育作用;在教育主体上,有的侧重于把家庭、社会等
作为教育主体,甚至过分依赖家庭和社会力量,把网络安
全的主要责任完全推给家庭、国家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等;
在方式方法中,有的不注重遵循必要的原则,会使网络安
全教育有效性大打折扣;等。
3.教育渠道不畅通。一些高校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
生网络安全教育渠道建设和研究不足。具体表现为,在网
络安全教育内容、制度、形式、理论研究等的体系建设上
欠缺,特别是缺乏对课程教育体系建设的探讨;对移动互
联网特点、使用状况和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研究不够,缺少
对移动互联网使用特点的深刻把握;缺乏对大学生移动互
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中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如何
发挥主体性的研究,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觉维护网络安
全的内驱动力,等等。这些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渠道不畅
的问题,难免会使教育缺乏时效性。
4.教育机制不健全。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一个
系统工程。然而,有的高校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还不
够充分,在教育实践中只是召开几场教育报告会、开
展几项教育活动、组织几次教育宣传就草草了事;有的教
育主管部门对网络安全教育理念的推广也存在不足,缺乏
对高校必要的指导监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缺少系
统的管理、反馈、评价、保障等机制建设,必然会导致大
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长效性缺失的问题。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有效
策略
高校应在聚焦一个重点、遵循两个原则、深耕三条道
路、建设四项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力
求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取得实效。
1.聚焦一个重点。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要始终聚
焦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这一重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事关
中国的旗帜和道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
问题。在解决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弱化,网络舆情带
来的负面影响等问题上,高校理应成为“排头兵”。高校安全
稳定工作重心要向网络安全倾斜,要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教育作为重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大学生的自觉遵循和行为规范,
摘要:
展开>>
收起<<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调研报告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主要场域已经从传统互联网迁移到移动互联网领域。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性、便捷性、即时性、定向性特点吸引了大学生,并使其成为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泛的群体。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享受着移动互联科技发展带来的一系列便利,同时也面临着包括网络安全在内的一些新挑战。由此,为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空间感受、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更好达成人才培养要求,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虽然,各高校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但是仍存在教育重点不突出、原则不...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