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减”政策实施的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x.png)
VIP专免
2024-05-08
999+
21.59KB
2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双减”政策实施的问题、影响因素
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与循
序渐进的教育规律背道而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发展。20X 年X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
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
学科类校外培训”为核心内容,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大举
措,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正确途径。“双减”政
策是坚守立德树人教育初衷、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教
育强国目标的必要举措,继续全面推进“双减”政策势在必
行。当前学术界对“双减”政策众说纷纭,学者潘莉、丁曦在
《“双减”政策的价值取向、实践挑战与应对策略》一文中讨
论了“双减”政策“减什么”“怎么减”等问题。同时,为更好推
进“双减”工作,文中对相关教育部门、社会、学校、教师、
家长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了“双减”政策更好落地,学者
XX 和XX
聚焦学校课后服务和校外培训来分析“双减”政策,并提
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在全国各地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
面临各种困难及怎样让“双减”政策更好地落实等问题,都值
得深入探讨。本文从探讨“双减”政策存在价值取向的误解、
实施环境的空缺、运行监督机制的缺乏、实施与反馈的缺
位等现实问题入手,来探究影响“双减”政策实施的因素,提
出“双减”政策需要明确价值取向、改善实施环境、加大监督
力度、加强反馈与评估、调动“双减”政策参与者的积极性与
主动性、协调好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等对策,以期继
续推进“双减”政策更好地落到实处。
一、“双减”政策的实施现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
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双减”政策正式出台。关于当前教育状况,我国教育部有关
负责人曾分析,“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
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方面是
学生作业负担仍然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
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双
减”政策立足于教育实践,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具
有全局性、操作性、针对性和指向性的特点。“双减”政策出
台的初衷就是为解决时下的教育问题,其出发点是为民生
好,为国家好,但其现状却不容乐观。
首先,教育管理部门。“双减”政策是基于义务教育阶段
中小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而实施的,“双减”政策本着“以人
为本”的初心,最直接的目的在于让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使
命。我国在不同时期都有出台过相应的“减负”政策,但与以
往的减负相比,这次的“双减”政策更具全局性。国家为有效
推进实施“双减”政策,采取了前所未有的举措,无论是学校
内部还是校外培训机构都有涉及。20X 年X月,我国教育
部发布《“双减”和“五项管理”督导情况》文件,其中把“双
减”督导列为20X
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建立“双减”专项督导半月
通报制度、将“双减”工作纳入省级政府履职督导评价、设立
“双减”问题专门举报平台、发布预警提示家长校外培训缴费
风险、组织开展实地督查。同时,对中小学生手机、睡
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也作出了规定。从“双减”工作实
际实施情况来看,地方教育管理部门阳奉阴违的行为屡见
不鲜,要做好“双减”工作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立足实践,切
实做好每一步,从根本上杜绝“新瓶装旧酒”的现象。
其次,学校与教师。自“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仍然有
许多问题,即“唯升学率”、学生考试有增无减、教师根据成
绩区别对待学生等。“双减”政策目标明确,具有高度的操作
性,在作业总量时长、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校内教
学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教育部要求全国各地
各校实行 5+2 课后延时服务,对学校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
要求。但这样一来,就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教
师群体中消极怠工的行为便悄悄滋生。据报道,一位教师
因发布关于课后延时服务的不当言论引发家长怒火,该教
师也因此被开除。由此可见,“双减”政策在学校和教师方面
相关配套措施和工作还有待完善。
最后,社会与家庭。在家庭方面,首先“双减”政策有利
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家长为教育子女不仅要付出精力和
时间,还需要大量的经费。“双减”政策出台后,对存在虚假
宣传的教育机构采取打压措施,避免了家长盲目选择培训
班。其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拥有更多活动的时
间。学生辗转于学校作业和课外培训之间,活动时间少之
又少,“双减”政策实施后增加了学生的课后活动时间。另
外,缓和亲子关系。繁重的课业负担使亲子关系异化,孩
子认为父母一味地要求自己写作业,导致亲子关系矛盾激
化。社会方面,我国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
但是我国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公平仍有待实现,社会
办学的培训机构便由此产生。培训机构的初衷是帮助学生
补上在学校内教育“跟不上”的内容,但现在培训机构为追逐
利益并逐渐资本化,这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教育体系。
二、“双减”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双减”政策价值取向的误解
自实施“双减”政策以来,国家相关部门明令禁止校外培
训机构在假期开设课程培训班(除了艺术类和体育类课程
之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据报道,20X 年X月,X
省X市X
名在职教师被严肃处理。这些在职教师在“双减”政策实
施后仍然在假期给学生补课。此类新闻频频爆出,其原因
与误解“双减”政策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部分家长认为孩子
一定要参加辅导班才能取得优异成绩,把孩子的成绩与辅
导班直接联系起来。同时,部分教师不遵守职业道德,在
“双减”政策实施后仍然顶风作案给学生补课。“双减”政策减
的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对“双减”
政策的价值缺乏科学的认识,一味地把学生成绩的高低与
报辅导班的数量直接挂钩,认为学生参加的辅导班越多就
能学到越多。家长往往忽视了过多的辅导带给学生的不一
定是学科知识的积累和答题技巧的掌握,也可能是对学习
的厌倦和力不从心。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切勿急功近利,与
暂时提高的学习成绩相比,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
的习惯更为重要。此外,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失守。“双减”政
策出台后,国家严厉打击违规补课行为,部分在职教师对
“双减”政策置之不理,仍然在假期进行违规补课,无视政策
法规的权威性。
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误解价值取向的问题,主
要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反映出来。首先,家庭
方面,家长只通过孩子一两次成绩来判断其在学校总体的
学习情况。对于“双减”政策部分家长持反对意见,在他们看
来孩子只有通过作业和补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这也解释
了“双减”政策开始实施时出现“骂成一片”的现象。其次,学
校方面,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教授超前过量的课程和布
置过量的作业。“双减”政策虽然已明确要求学校实施“减
负”,但是仍然有学校对国家政策置若罔闻,奉行唯升学
率。最后,社会方面,如社会企业用人不断提高学历门
槛;评价“好孩子”用学习成绩作为评判标准等。
(二)“双减”政策实施环境的空缺
落实“双减”工作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大街小巷
各类培训机构的广告随处可见,而且宣传形式夸张多样。
校外培训机构数量不计其数、质量良莠不齐、资本运作、
在职教师开补习班进行违规补课等问题突出。由此可见,
社会大环境不利于“双减”工作的持续推进。这些现象主要是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和培训机构追逐利益所致。首先,家长
望子成龙的愿望十分迫切,认为孩子不上课外辅导班就跟
不上,并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让孩子过早
地学习下一个阶段知识,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由于家
长心存顾虑,对推进“双减”政策造成了许多困难。在“内卷”
社会大背景下,家长更注重孩子的教育,想方设法买学区
房、辞职陪读只为孩子能一举高中,金榜题名。其次,校
外培训机构为追逐利益最大化和扩大招生进行虚假宣传。
让家长产生“别的孩子都报班,如果我孩子不报就可能跟不
上”诸如此类的想法。对此,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想法和校
外培训追逐利益使“双减”政策缺乏良好的实施环境,势必会
对继续推进“双减”政策产生不良影响。最后,社会舆论也影
响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成效。“双减”政策正式实施后,社会
新闻和媒体推出有关于“双减”的新闻遍地开花,“双减”政策
成为热门话题。“双减”政策实施后,引发了诸多社会舆论,
同时也给教育培训行业从业者和部分家长带来了焦虑情
绪。“双减”政策落地后,随之出现“内卷”“教育焦虑”等热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双减”政策实施的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与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背道而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0X年X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为核心内容,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正确途径。“双减”政策是坚守立德树人教育初衷、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必要举措,继续全面推进“双减”政策势在必行。当前学术界对“双减”政策众说纷纭,学者潘莉、丁曦在《“双减”政策的价值取向、实践挑战与应对策...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