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域经济发展调查与研究
VIP专免
2024-05-08
999+
20.82KB
2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市县域经济发展调查与研究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基础
的区域经济。根据陕西省县域经济考核及监测评价办法,
全省 76 个县(市)纳入县域经济范围,我市除汉滨区外 9
个县(市)纳入县域经济范围。我市县域经济在全市经济
总量中占比超六成,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
用,为进一步推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发展研究
中心组织专题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总体现状
(一)县域占比重。2021 年,9个县(市)总面积
1.99 万 平 方 公 里 , 常 住 人 口 175.8 万 人 , GDP 总 量
802.22 亿元,分别占全市 84.5%、70.5%、66.3%,同
比高出全省 4.7 个百分点、15.3 个百分点、24.2 个百分点
(我市县域经济主要指标见附表 1)。
(二)横比总量小。2021 年,全省 10 个市中,我市
县域 GDP 排名第 7(后三名分别是商洛市、西安市、铜川
市),总量与全省居第一的榆林市差 3004.7 亿元,与同样
辖9个县的汉中市差 310.32 亿元,仅高于辖 6个县的商
洛市 102.22 亿元。全省县域 10 强县我市没有“一席之
地”。GDP 过百亿的有旬阳、汉阴、紫阳、平利 4个县
(市),总量最大的旬阳市 200.74 亿元,总量最小的宁陕
县24.3 亿元。县均 GDP 为89.14 亿元,仅为全省平均水
平53.9%,低于汉中和商洛市。总体比,我市县域经济体
量小、实力弱。
(三)纵比压力大。2021 年,全市县域 GDP 同比增
长7.3%,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 5.7%。全省县域经济综合
考核中,76 个县(市)中我市优秀仅占 2个(石泉、旬阳
分别排名第 17、18 位)、一般 1个(岚皋),其他 6个
县均处于良好等次。今年上半年考核,旬阳、平利、石泉
分别排名第 17、25、29,为 A等次,其中,旬阳进 1
位,石泉退 12 位;镇坪、汉阴、白河分别排名第
33、35、49,为 B等次;岚皋排名第 62,为 C等次;宁
陕、紫阳分别排名第 71、74,为 D等次。从上半年情况
看,全年实现计划增速和进位目标压力较大。
二、突出问题
(一)“一县一业”虽确立,但产业整体质量还不高。调
查发现,各县(市)虽按照“一县一业”要求确立主导产业,
其中,工业类有旬阳、汉阴、石泉 3个县市,服务业类有
岚皋、宁陕 2个县,三产融合类有紫阳、平利、白河、镇
坪4个县。但实际却是“一县多业”,每个县(市)均确立 2
个以上主导产业,如白河县除将木瓜、黄姜等“打包”为农产
品加工循环产业确立成主导产业外,还将生态康养旅游产
业确立为主导产业。各县由于产业分散,不聚焦,主导性
不强,特色不鲜明。生态旅游产业统筹协同不够最突出,
如石泉、紫阳、岚皋、白河均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但县
域间协同不足,内容重复。包装饮用水产业同质化严重,
恶性竞争最突出,如汉阴、岚皋、紫阳近几年都在大力发
展包装饮用水企业,产品相似度很高,包装各不相同,价
格从几元到十几元各不相等,市场占有率均不高。在我市
县域经济普遍产业链条短,而且大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
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较少,如魔芋、核桃等富硒食
品产业多是初加工企业。产业深度融合不够,科技创新能
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引领带动县
域经济发展作用有限。在抓产业链工作方面,各县(市)
反映我市确立的重点产业链显多,应确立几条确属重点的
产业链市县协同抓好。
(二)“一县一园”虽实现,但园区产业集群未形成。9
个县(市)中,有省级开发区 4个(旬阳、石泉、汉阴、
平利)、工业集中区 10 个,虽然实现了“一县一区(园)”
目标,但调查发现,大多数县域工业集中区“水、电、路、
气、暖、讯”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缺少物流、仓储等生产
性服务和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如旬阳、白河、
宁陕、紫阳、平利、岚皋、镇坪等 7个县(市)尚未通管
道气,出现工业用气供应不足,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
高。各县均靠政府项目投资建设园区标准化厂房,园区建
设、管理、运营市场化机制不健全,园区投资管理公司未
充分发挥作用。9县(市)虽然累计建成标准化工业厂房
347 万多㎡,但部分园区厂房利用率不高,“找房”与“空房”
现象并存,如汉阴县经开区标准化厂房紧缺,白河县“飞地
园区”标准化厂房空置多。园区企业退出机制不完善,一些
“僵尸企业”占用园区资源。9个县(市)入园企业总数
2220 户,虽然有规模工业企业334 户,占全市规模工业
企业总户数 42.65%,但这些企业多是园区空间布局的集
中,还没有真正形成协同互补循环发展的产业集群。9个县
(市)工业集中区虽然工业产值占全市 59.5%,但目前产
值过百亿园区仅 5个,产值不足 20 亿元园区有 6个,园区
经济体量仍然小。
(三)全员招商虽常态,但链式协同招商不精准。近
年来我 市 坚 持 全员 招 商 , 招商引 资 工 作 保 持 全 省 前
列,2021 年9个县(市)签约落地招商引资项目543
个 , 到位资 金 673.12 亿 元 , 分 别 占 全 市 总 量
78.6%、65.2%,但是,干群思想观念还不开放,“无中生
有”谋划项目意识还不强,大项目好项目太少。从座谈走访
中感觉到,干群思想观念普遍还不解放,一些县发展愿望
强烈、发展目标远大,但是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不足,
尚未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没能在充分融入国内和
国际经济大格局中研究政策、借势发展。市级产业链招商
前期工作不充分,招商推介项目储备不足。一些县镇反
映,招商引资制度有待完善,市级对招商资源优化配置统
筹不够,市上给各县(市)下达招商引资任务后,各县
(市)再向县级部门和各镇下达任务,层层分解任务带来
的弊端日渐凸显,“层层剥笋”导致县域难以招大商、招好
商,且各县之间存在竞争性内耗现象。一些本地企业反
映,政府对待客商内外有别,优惠政策对外不对内影响本
土企业发展积极性。
(四)环境优化有成效,但要素不足问题很突出。全
市扎实创建全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市,持续深化“放
管服”改革,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9个县(市)市场主
体总量达到 19.6 万户,占全市总量 74.2%。其中,“五上”
企业达到 2411 户(各县市“五上”企业培育情况见附表
2)。但要素保障不足问题很突出,调研座谈中,政府单位
和民营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有三个:一是“无钱”。在政府
层面,政府债务量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2021 年全
市9个县(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 亿元,占全市的
32.6%;一般预算支出223 亿元,占全市的 64%;县域收
入占全市三分之一,县域支出却占全市三分之二;全市收
支比约为1:10,而县域收支比却为 1:20,即全市是“收入
一角钱,支出一元钱”,而县域却是“收入一角钱,支出两元
钱”,县域收支矛盾比全市收支矛盾更为突出。如镇坪县地
方财政收入仅有 0.38 亿元,支出却达到 12.4 亿元(各县
市财政收支情况见附表 3)。各县(市)政府融资平台虽初
步完成整合升级,但普遍融资能力弱,且面临还债压力。
由于市县财政入不敷出,导致一些惠企政策无法兑现。如
2021 年全市涉及工业和商贸企业共346 户4000 余万元
资金仍未筹集到位。在金融业层面,各县(市)本地银行
储蓄资金外流较多,如 2021 年,全市 9个县(市)各项
存款余额为1037.8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494 亿元,分
标签: #经济发展
摘要:
展开>>
收起<<
市县域经济发展调查与研究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基础的区域经济。根据陕西省县域经济考核及监测评价办法,全省76个县(市)纳入县域经济范围,我市除汉滨区外9个县(市)纳入县域经济范围。我市县域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比超六成,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专题调研形成如下报告。一、总体现状(一)县域占比重。2021年,9个县(市)总面积1.9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5.8万人,GDP总量802.22亿元,分别占全市84.5%、70.5%、66.3%,同比高出全省4.7个百分点、15.3个百分点、24.2个百分点(我市县域...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