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治理逻辑的思考与探索
VIP专免
2024-05-08
999+
18.33KB
2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治理
逻辑的思考与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鼓励各地
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
政课一体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推进大中小
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
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
队伍责任重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推进学校思
政课改革创新,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全面提升
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治理”由“管理”演变而来,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
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相较于管理而言,治理更加强
调多元协同、权责均衡的共建共治。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
化建设是一项复杂、动态的教育实践。应不断加强大中小
学思政课建设,促进社会参与,形成制度化、常态化、长
效化的教育治理体系,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
育人格局,提升教育治理效能,增强立德树人成效,积极
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治理价值上,坚
持以学生为中心,着眼新时代伟大变革和思政课发展规
律,全面把握以治理逻辑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的独特价值;在治理向度上,推动从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
的理念转变,从一元主导向多元共治的机制转变,从内部
治理向内外协同的方式转变,从行政导向向综合施策的能
力转变,科学绘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治理蓝
图;在治理策略上,着力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的管理整体性、队伍层次性、实施协同性和评价可操作
性,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
展的趋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治理价值
治理理念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范
式,对应对学生发展面临的困境,破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中存在的难题,增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具有独特价值。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系统治理。在人类社会发展
中,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是一切价值中最高的价值。
思政课建设是对学生自身的一种完整、能动的造就,学生
不是割裂、抽象的人,而是完整、现实的人。应坚持以学
生为中心,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发挥学生主
体性作用,努力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是主动适应
学生精神生活需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
入发展,科技发展带来的物的依赖”悬置了人们对崇高生活
意义的精神追求,它与“怎么都行”的相对主义生存情绪交
织,使一些学生在精神世界中寻求“相对之绝对”,缺乏自我
超越的精神动力。要从这样的生存与发展困顿中突围,就
需要超越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的对立,实现自我否定
和自我超越,在物质富足的基础上实现精神富有。二是遵
循学生的道德发展规律。思政课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和理
论灌输,而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方式,须以遵循学
生的道德发展规律为前提。长期以来,亲和力和针对性不
足一直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
题。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不匹配、教学
方法与学生学习生活方式不同步、教育形态与学生实际需
要不符合等。其原因在于没有遵循学生的道德发展规律,
没有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应系统研究和把握
学生的道德发展规律,从教师主导传授知识向学生主动学
习思考转变,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和
价值观念,在发挥个人潜能过程中实现其自由全面发展。
应对时代变革需要,强化协同治理。问题是表现时代
最实际的呼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
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成为推进大
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办好思政课,要将
其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
来看待。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切实增强
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一是世
界之变带来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
革期,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性问题加剧,意识形
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应把思政课建设作为构建高质量教
育体系和加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融入学校人
才培养全过程。二是中国之变给思政课“价值引领”带来更多
机遇。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
会变革,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
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价值引领”是思想政治
教育的基本维度,应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的变化,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
领作用,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如筑牢思政课的主渠
道主阵地,积极构建课程体系与工作体系协同推进的模
式,实现二者资源共享、方法整合和效果评价考核一致,
确保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即时性、精准性、灵活性。三是“后
疫情时代”与“人工智能时代”叠加冲击着传统教学方式。面
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关闭学校成为多数国家遏制疫情
扩散的重要措施。后疫情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空间、教
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加速了第四次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
进程,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物联网、虚拟现实等为代
表的新兴技术迅猛发展,为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提供了技术
支持。应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新兴技术手段相结合,打破物
理教学时空的界限,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时
效性。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治理逻辑的思考与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推进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治理”由“管理”演变而来,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相较于管理而言,治理更加强调多元协同...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