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情况调研报告

VIP专免
2024-05-08 999+ 15.65KB 1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情况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
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
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
献。这一要求深刻揭示了个人、家庭与社会、国家之间共
生共存的关系。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良好的家国情怀是其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
基础。探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现状及路径,无疑具有
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同历史时期家国情怀被赋
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早期的家国思想源于西周、兴于两
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论充分体现了古代士
大夫们不断完善自身修养以安邦定国的精神追求,在封建
王朝更迭中,家国情怀逐步演变为国家民族处于危亡之际
的文化凝聚力和精神凝聚力。新中国成立以后,无数人、
无数家庭不懈努力,推动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
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家国情怀已成中华
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青年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
怀、强化家国同构意识,从理论认知和具体实践上将实现
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起来。
一、当前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现状
家国情怀是人们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等美好生活愿
景的追求,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认同。培育大
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要引导大学生通过经典作品和史料
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培育其爱国主义精神,还要引导其理
解家国同构的深刻内涵及其实现机制,在增强实践能力和
文化认知能力的基础上立足于现实条件涵养家国情怀,使
其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当前,利己主义、无主义
泛滥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想观念的极端
不断冲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此外分学对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重
方法学,在一定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家国情怀
培育实
1.课程整体设计滞后,与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认识
契合不足。今世界正处于有之大变中,种思
潮风云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正认识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所面临的机挑战承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成为家国情怀课程为主要的任务
教师首先是在方法照本宣科缺乏创新,对当
代大学生的认知特和社会语境认识不足,使家国情怀
形式;其次是在学内选择和构建上存在
,对于世界格局和国家当前面临避而,对家
国情怀中意识形态
陈述几空谈;再次是在媒介运用
尽合理,方式过于抽象单纯的数字罗列纵横比
难以激发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兴,有时甚至出现逆反
;最后是在价上,将家国情怀育中的价值观培
效果简化为依靠考硬背的知识忽略了大学生
批判性能力的培养。
2.传统文化发掘不足,能有引起大学生的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国家、社会、个人个层,培
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厚植家国情怀相得益彰
殊途分大学生虽然在理论上熟悉了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但流表面、知之不深、知不行等现象普遍
在,对于如何理解国家、社会、家庭之间的关系仍然
存在误区,在不断追求社会潮流的过化了对传统文
化的认同。家国情怀是在期的历史发展积淀而成的坚
定的文化信仰,不仅是国家、民族认同的标志是中
华民族精神传统和风俗民情的见证者和塑造者。传统文化
中的传统节日、民俗风情都是家国情怀的具体现,深厚
的历史底蕴富的文化内涵是其能够延续至今的内在动
力,然而许多大学生对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的内涵理解不
深,对琴棋戏曲诗词等更是浅尝辄止,对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情况调研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这一要求深刻揭示了个人、家庭与社会、国家之间共生共存的关系。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良好的家国情怀是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探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现状及路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同历史时期家国情怀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早期的家国思想源于西周、兴于两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论充分体现了古代士大夫们不断完善自身修...

展开>> 收起<<
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情况调研报告.docx

共14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 1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