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确保粮食安全调研报告
VIP专免
2024-05-08
999+
28.89KB
4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确保粮食安全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会议期间,A总书记在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
作为首要任务。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
治国之要。在当前全球不确定性增加、外部环境发生深刻
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是我
国应对各种风险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保障粮食安全,不
能局限于粮食生产、储存和贸易,而应从全面振兴乡村的
战略高度来认识。以 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从全局出
发,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把解
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脱贫攻坚战取
得全面胜利的基础上,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
推进城乡共同富裕。为深入研究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
略,更好统筹农业农村发展与安全,*年底以来,课题组赴
*、*、*、*、*等地,深入村庄社区、田间地头、农村创业
企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化基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进行考察调研,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与多地农民
和农民工、基层一线工作者、各级领导干部、企业家、农
村科技人员和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召开调研座谈会*余场。
课题组着重围绕新时期“谁来振兴乡村”“如何振兴乡村产业”
“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如何确保粮食安全”四个关键问题,在
实地调查的基
础上,提出一系列战略思考与对策建议。
一、“谁来种地”“谁来振兴乡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乡村振兴的主体。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离不开人的能动作用。在计
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农村有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有限的
土地上,成为剩余劳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放宽
了对城乡人口和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大批农村劳动力和优
秀人才以升学和外出务工经商等形式流向城镇,现在外出
务工农民中愿意回到农村的越来越少,乡村就业人员中完
全务农的越来越少,务农劳动力中种粮的越来越少。我国
农村地区一度用之不竭的劳动力正在快速枯竭,进入由过
剩向短缺的转折点。许多农村已出现乡村空心化、产业空
洞化、家庭空巢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农业统计显示,我国农业从业人口不仅不断减少,而
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表*表明,农业从业人员
从**年第一次农业普查的*.*亿人减少到**年第三次农业普
查的*.*亿人,减少了*.*%。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老龄化程
度日益加深,*岁及以上从业人员的比重从**年的*.*%上升
到**年的*.*%,上升了*.*倍,具有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
不到*%。农村现有从业人员年龄普遍较大,受教育程度较
低,且农业劳动力正在加速老龄化。各地已经出现“关键农
时缺人手,
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的现象。“谁来种地”
“谁来振兴乡村”已成为未来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亟待解
决的重大课题。
在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被
广泛地应用到农业领域,传统劳动密集型农业被改造为“以
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从长远来看,改造我国传统
农业,全面振兴乡村,不仅需要引进包括良种、化肥、机
械等物质要素,更重要的是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通过
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建设一支职业化的新型农民队伍
使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振兴乡村,首先要解决“谁来种地”“谁来振兴乡村”的问
题,让乡村人气旺起来、人才支撑强起来。这一方面要求
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开发力度,培育更多跨界复合型
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另一方面要畅通城乡人才流动的渠
道,构建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因势利导推动返乡入乡创
业浪潮,实现乡村人才育得出、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使乡村人才汇聚、人气旺盛,缓解乡村空心化、产业空洞
化、家庭空巢化和农村人口老龄化。我国农村正涌现新的
人口红利,农民依然是这场正悄然进行的人力资本革命的
主力。
(一)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开发力度,培养更多
的“土专家”“田秀才”
教育和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和开发的主要途径。农村
地区要解决人才短缺、人力资本积累不足的问题,首先要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完善面向农民的多层次职业
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农民专业技能。农村教育要彻底转变
以往那种单纯强调应试升学,导致农村学生“轻农”“离农”“弃
农”的倾向。促进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更加均衡地配置,推
动优质师资下沉农村基层并做好服务保障,充分利用互联
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使乡村学生
更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培训体系
精准把握农村劳动力实际需求,创新培训形式、科学设计
培训方法,推行“点餐式”服务,发挥远程教育培训的功能,
将远程教育搬到田间地头。注重培训的针对性,通过政府
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引导企业开办职业教育,开展岗位
技能培训。鼓励多元主体在乡村建设实训基地、乡村人才
孵化基地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让人才有所依、有所
用。加强本土手艺传承人的挖掘与培养,通过“一技一训”等
教学手段灵活施教,完善传统技艺、手艺等文化技艺教育
培训,建立技艺传承的长效发展机制。
(二)畅通城乡人才流动渠道,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
乡创新创业
要顺应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规律,构建和完善城乡人
才合作互动和双向流动机制,畅通人才流动和晋升渠道。
一是要扩大农业农村系列职称评审范围,推广高素质农民
职称评定制度,完善评审标准,综合考察新型职业农民技
术水平、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对符合条件的乡
镇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加大职称晋升倾斜力度,加强各
类人才评价体系的互通衔接,突破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重视青年人才的生力军作用,完善后备人才储备,让人才
蓄水池更活、更满。二是要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与利益
分享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吸
引支持各类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
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
兴事业。三是要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返
乡下乡人员提供子女入学、就医等公共服务保障和适当的
优惠政策。对有意愿返乡入乡、支持乡村振兴的退休人员
要给予适当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和能量。四是要加
强县乡干部队伍建设,拓宽上升通道。解决农村基层组织
人才缺乏、待遇低下、交流渠道不畅通等问题,明确基层
组织运转经费、人员经费比例或水平,改善农村基层干部
的经济待遇。同时鼓励引导发达地区各类高层次人才到欠
发达地区挂职或任职,组织欠发达地区乡村书记到对口合
作发达地区研学培训。还要大力创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鼓励大学生到村级工作岗位实习和工作,对农科类毕业生
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造就更多
能够返乡入乡、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专业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
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流动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增长
了见识,也在务工经商中积累了资金和经营管理经验,推
动在城市取得一定成就的农业转移人口、有经济实力的乡
村贤达、社会名人等返乡创新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
键举措。从全国看,20*年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累计达到
**万人。一个返乡创业创新项目平均可吸纳*.*人稳定就业、
*.*人灵活就业。各地政府要积极探索创建各类返乡入乡创
业园区,对于返乡入乡创新创业项目加大政策支持,在工
商登记、创业培训服务、资金筹措、用地政策、财税政策
厂房租赁、信息咨询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和便利,实现资
金、人才、技术、品牌、营销经验的综合引进。农村基层
政府要大力抓好营商环境建设,打好激发外出人才回乡创
业“乡情牌”,通过新媒体定向发布创业就业机会清单、投资
乡村项目清单、返乡考察计划,大力宣传返乡入乡创业典
型,发掘一批乡村人才振兴案例,充分发挥返乡入乡能人
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营造返乡入乡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三)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乡村生活品质和活力
我国许多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但交通、供水、
供电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数量不
足、质量不高,限制了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也是农
村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的关键因素。我国要进一步转变政
府职能,深化预算制度改革,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
本目标,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支出效率,把钱用
在刀刃上,把更多的财政收入用在解决农村的民生问题上
同时,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和乡村治理水平,引导农
民通过协商达成共识,采取集体行动,自我提供地方性公
共产品。要以推进“厕所革命”为突破口,定期开展村庄清洁
行动。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农村公厕等项目设施要加大
运营管护力度,明确和落实管护责任,多措并举拓宽运维
资金来源渠道。对分散型污水治理要分类指导并进一步明
确排放标准,综合考虑厕所污水处理与分散型生活污水的
合理衔接,根据地域差异和经济条件选择行之有效的农村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尽力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运行。进一
步深化厕所排泄物资源化处理关键技术,将厕所粪污与禽
畜养殖废弃物协同处理。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活
品质,增强乡村的吸引力。
二、如何振兴乡村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振兴乡村,必先振兴产
业。大国小农、农民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小规模家庭
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人均一亩三分地是我国
人地资源关系的真实写照。目前我国有逾*亿亩的耕地,由
*亿多的农户承包,户均耕地只有*亩多一点。**年第三次
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农业经营户中有*.*%是小农户,
农业从业人员中有*%是小农户从业人员,总耕地中超过*%
的面积是由小农户经营。在调研过程中,乡镇干部和群众
普遍感到,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很大,
小农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比较突出,经常出现“增产不增收”
的情况,种地不合算,远不如打工收入多,吸引不了劳动
力。再加上农民组织化水平低,市场经营能力缺乏,导致
不仅农产品交易成本高,农户在市场交易中议价能力弱,
而且广大农户的经营被限制在种植和养殖环节,难以分享
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的收益。解决“如何振兴
乡村产业”的问题,必须扭转农业比较收益低的现状,摆脱
农业“小规模、高成本、低竞争力”的困境。这一方面要培育
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适度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另一方面则
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贯通产加销服、融合农
文旅教、联通科工贸金,让农民特别是粮农更好地分享产
业增值收益,避免“谁种地谁吃亏”,切实增强粮农参与度和
获益能力,并深入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推动乡村新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小农户的组
织化程度
摘要:
展开>>
收起<<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确保粮食安全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会议期间,A总书记在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在当前全球不确定性增加、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是我国应对各种风险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保障粮食安全,不能局限于粮食生产、储存和贸易,而应从全面振兴乡村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从全局出发,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上,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