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主题调研报告汇编(3篇)
VIP专免
2024-05-08
999+
38.14KB
3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粮食安全主题调研报告汇编(3篇)
目录
1.国际粮食经济形势与中国的粮食安全
2.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政策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观研究
国际粮食经济形势与中国的粮食安全
在全球经济形势和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我国经
济发展条件也步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期向高
质量发展期转变。在这种新的经济历史条件下,如何推动
我国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国计民生问题是当前和今
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明确粮食经济发展
思路的重要战略依据。因此,分析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必
须立足于新的经济历史条件和国际粮食经济环境,深入剖
析国际粮食贸易新发展的内涵,结合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粮
食安全面临的新问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
国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1.国际粮食经济形势分析
粮食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相互交织
粮食作为人类重要的基础性资源,一直以来都是世界
各国竞争掌控的主要目标市场,尤其是在受到全球粮食危
机冲击和影响的今天,中国作为主要的粮食贸易国家之一
合理优化粮食市场和粮食资源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利
益实现的根本性环节。美国作为世界粮食贸易大国之一的
发达国家,通过抢占粮食市场话语权,制定关税保护、农
业补贴、市场定价权等制度,打着粮食自由贸易的旗号,
牢牢掌控国际粮食出口主动权,进一步巩固本国粮食出口
在国际粮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地位,以此实现粮食资源的
利益最大化。而其他一些传统粮食贸易大国,如印度、巴
西等国则主要通过隔离外部冲击、奖入限出等措施,在粮
食供需价格高涨时期防止国际高粮价冲击本国粮食资源和
物价体系,在应对粮食
危机过程中禁止出口本国主要粮食作物,很大程度上
会造成世界粮食价格的暴涨,从侧面反映出粮食保护主义
政策具有很强的历史背景,有些甚至带有一定的临时性特
征,国际粮食经济发展形势对各国粮食保护政策产生重要
影响[1]。因此,一些国家为保障本国粮食经济免受外资
冲击,制定对粮食与农业生产相关产业的限制性投资政策
扩大本国资本在农业生产投资方面的比重,从而掌控粮食
经济发展的主动权。由于各国粮食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差
异,保障本国粮食安全、实现本国根本利益是促进各国经
济发展的现实选择,随着世界粮食危机的逐渐平复,各国
粮食经济政策恢复理性,粮食贸易自由化仍然是国际粮食
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向,粮食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相
互交织,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粮食经济发展新趋势。
国际粮食贸易进出口地区日趋两极化
国际粮食经济危机在加深全球各国对粮食安全问题重
要性认识的同时,也逐渐加快国际粮食贸易进出口地区的
两极化发展,使世界各国意识到保障粮食经济的稳定发展
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正是由于世界经济危机
促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粮食贸易
自由化仍然是国际粮食经济大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与此同
时全球经济环境也在不断深化、推进粮食自由贸易规则、
市场经济秩序的优化调整,尤其是一些跨国粮食贸易企业
在实现粮食商品国际化生产、跨国界流动的同时,也加深
粮食贸易生产与服务对跨国垄断资本的依赖,西方发达国
家以此为契机极力推动粮食贸易投资自由化,实现各种形
式的国际协调与经济合作,从而达到对全球粮食经济的跨
国垄断作用。正是由于世界各国粮食资源存在较大差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逐渐实现粮食生产向技术
密集型产业发展,取代过去粮食生产的劳动密集优势,在
这种大的趋势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充分利用自身技术、资
本上的优势,大大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使其在世界粮食经
济市场中占据越来越大的竞争优势,从而导致国际粮食贸
易进出口地区出现两极化现象,世界粮食出口资源逐渐集
中到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具有资本、技术优势的几个主
要粮食大国[2]。与此同时,国际粮食进口区域则主要集
中在不发达及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由于自身粮食生产体
系不够完善,本国人口增加和社会发展需求日益增大,很
容易受到国际形势带来的粮食贸易自由化冲击,加深对跨
国粮食贸易的依赖度,从而逐渐失去本土化供给体系,日
益加剧国际粮食贸易地区两极化趋势。
粮食贸易霸权成为美国全球霸权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石油、美元、粮食是美国独霸全球的三大
利器,美国作为世界粮食大国之一,以其人少地多的自然
资源、发达的农业生产力、先进的农业科技水平,在粮食
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美国一直都将粮食经
济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环节,在面对国际粮食经
济危机时,不仅更加突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经济地位
而且进一步有效稳固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美国通过
其在国际粮食经济领域中的话语权,积极推行一系列带有
粮食经济霸权色彩的新规则及秩序,从而掌控全球粮食经
济的制高点,借助国际粮食安全战略达到掌控全球霸权的
目的。2008 年全球爆发粮食危机,美国通过制定《农业法
案》提高农业巨额政策性补贴,在向全球市场倾销粮食商
品的同时,也逐渐具备控制全球粮食经济的条件,特别是
近年来 美 国 在 粮 食 农 作 物 贸 易 方面 一 直 位 居世 界 第一
[3]。在国际粮食商品定价规则方面,美国始终掌握有利
的粮食定价权,充分体现美国的粮食霸权战略,2015 年由
美国政府主导的TPP 新协定,在增加各种新的标准和要求
的同时,将与我国有密切粮食贸易关系成员国之间的粮食
贸易进出口关税降为零,对我国粮食经济安全带来巨大挑
战和冲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自身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粮食贸易战略主导意图。美国正是通过操控国际粮食贸易
规则,从而操控全球粮食经济市场的主导权,强化自身的
全球霸主地位,逐步实现其国际霸权战略,全球粮食贸易
进出口格局日益失衡,美国一超独大的粮食经济发展新特
征日益显著。
2.中国粮食安全的策略分析
从粮食安全到口粮安全
目前我国作为国际大豆市场最大进口国,年进口量已
突破国内大豆产量的 7.69 倍,国内大豆产量已无法自给,
而薯类产量则占比较小,仅占到粮食产量的 2.33%
,我国薯类粮食产量远远低于其他几类粮食品种,因
此在研究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时,应重点分析大米、小麦及
玉米的供给情况。大米、小麦分别作为我国南北方地区的
主要口粮食品,自古以来人们对其需求是必不可少的,而
玉米则是我国主要的饲料粮,这种粮食需求配比在很大程
度上反映人们的饮食习惯和消费特点,我国作为一个人口
大国,口粮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其他粮食品种。随着我国人
口数量增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我国在无法保障所有粮
食品种自给自足的情况下,首先应将大米、小麦的粮食生
产安全放在首位,以此满足人们不断增加的口粮需求,在
此基础上将粮食生产剩余资源利用到大豆、玉米等粮食品
种发展上。
从粮食安全到食品多样化
中国的粮食安全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往往涉
及到诸多领域。从粮食安全总体战略层面分析,我国作为
一个粮食大国在保证主要口粮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可充分
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不断丰富国内食品种类,实现从粮食
安全到口粮安全的转变,制定粮食品种多样化的安全战略
与此同时,政府还应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利
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不断研发更多、更新的食品,在满足
传统主食、副食需求的情况下,使国内居民能够享受更多
更好的食品。另外,政府还应合理利用非耕地资源,增加
粮食供给来源,除耕地生产粮食外,扩大水产品、山林食
物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耕地生产的粮食产品。
主要粮食作物贸易策略
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饲料粮,是未来粮食经济需求增
长速度最快的农作物,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动物产品产量呈
现逐年上升趋势,这就意味着在现有饲料转化率的基础上
肉类农产品行业对饲料粮需求会有所增加,且增长速度将
远远高于口粮需求增长速度,未来国内玉米产量可能难以
满足饲料粮生产需求。在这种粮食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
玉米贸易应不断调高进口配额,通过国际粮食市场增加玉
米的进口量,从而逐步放开玉米贸易市场。重点开拓阿根
廷、墨西哥、秘鲁等水土资源较为丰富的南美地区,并将
其作为我国玉米进口贸易的重要潜在区域,有效缓解国内
玉米供给问题,以玉米贸易自由化改革为契机换取其他方
面的经济利益。小麦作为我国北方地区传统主食之一,受
国内居民饮食消费习惯影响,小麦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既是
人们的主要口粮之一,也是重要的进口粮食品种之一,同
时当玉米价格上涨时,小麦也可作为饲料替代玉米,因此
小麦占有重要粮食安全地位。我国小麦进出口贸易基本处
于保护状态,保持较高的自给率,同时根据小麦特点选择
合适的贸易来源地,在小麦贸易伙伴的选择上应具备一定
的稳定性,以传统小麦贸易区域为主,同时兼具与中国签
署FTA 的其他国家。随着国内粮食科研人员深入研发优质
麦品种,国产优质小麦比重不断上升,未来小麦进口可适
当增加一定比例的饲用小麦,同时继续保持一定关税配额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粮食安全主题调研报告汇编(3篇)目录1.国际粮食经济形势与中国的粮食安全2.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政策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观研究国际粮食经济形势与中国的粮食安全在全球经济形势和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我国经济发展条件也步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期向高质量发展期转变。在这种新的经济历史条件下,如何推动我国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国计民生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明确粮食经济发展思路的重要战略依据。因此,分析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立足于新的经济历史条件和国际粮食经济环境,深入剖析国际粮食贸易新发展的内涵,结合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问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