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VIP专免
2024-05-08 999+ 15.45KB 1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党的 XX 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
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
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我国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时刻,加强和创新基层治
理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基层强则国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
层作为连接中央和群众的枢纽,担负着传达人民心声、实施国
家政策的重任,必须将基层治理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建设人人
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形成共建
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我国基层治理取得的成效
改革开放以后的 30 年内,我国基层治理主要采取若干专
项指标的治理方式;2008 年以后,为了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
基层治理往精细化方向发展,经历了由简化到精细化的发展过
程;2013 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社会
治理”,我国在社会管理理论方面的实践与创新达到了新的高
度;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
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
要求。从我国基层治理的变迁历程来看,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
突破性成就。第一,在治理主体方面,由以政府为主导的一元
主体治理模式向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参与式治理模式转变,
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激发了群众的自治力量。第二,在治
理手段方面,由传统的线下治理转变为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网
络化、智能化治理在信息化时代初显成效,既顺应了时代发展
要求,又在提升治理水平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在
创新治理方面,我国正在探索和实践诸如党建引领下的红色物
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新型治理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
XX 大报告中也强调,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
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
治理”。总体而言,近几十年来,我国基层治理成果丰硕,基
层治理模式不断创新,基层服务量不断提高,基层文明程度
强,为推动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
治理共同体奠定了坚实的基
二、我国基层治理面临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
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尽管我
国基层治理取得了显成效,我国正于新的社会矛盾凸
社会转型,由此带来的新问题复杂预测
基层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阵地、前沿阵地,治理度加大,
基层地区面着一些挑战,主要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元主体参与相对滞后,实人人有责
我国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模式,多停留
志愿者参与层面,如大学生志愿者下社区、下乡村开展
教育环境保护关爱留守儿童动,由于这类活动多
为自发组织开展,动内容不够清晰、服务项目不全面,
且缺乏专业性、统性和必要的经费保障究其原因,主要在
于多元主体参与相对滞后,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责任与义
务不、参与渠道待拓宽,导致部分群众意识到自
也是基层治理的主体,不到参与的渠道降低了基层
治理的效
基层管理资源相对缺乏以实现人人尽责
充足资源保障是实现人人尽责的物质前提,从目
基层治理情况来看,基层管理资源还待扩充。一方面,
部分地方政府的人力、物力、薄弱着城市化进程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人不断向城市动,城
市社区人口逐渐增加,基层治理度也逐渐加大,政府应的
资金、管理人、基设施等资源有时无法及时到位。
一方面,社会资源整合利用程度不行政区域规划、经
济状况、人文地理等因素影响,基层方面资源相对较少
此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显得为重要。由于基层的特性以
部分基层工作人员缺乏合意识,社会资源往往入基层。
基层工作人保障人人享有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基层治理调研报告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我国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时刻,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基层强则国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作为连接中央和群众的枢纽,担负着传达人民心声、实施国家政策的重任,必须将基层治理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我国基层治理取得的成效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内,我国基层治理主要采取若干专项指标的治理方式;2008年以后,为了适应社会结构的...

展开>> 收起<<
基层治理调研报告.docx

共11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 11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