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建引领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VIP专免
2024-05-08
999+
25.32KB
1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党建引领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情况的调
研与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
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中国社会老龄化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事关现代化强国建
设,事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事关人民福祉。
深刻剖析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思想引领、组织
建设、制度完备、体系融合等方面的实践举措,可以为破
解老龄化困境、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水平提供智识参考。
一、固根本:聚焦思想引领,助力凝心铸魂
老龄化问题不容忽视。我国于 20XX 年开始步入老龄化
社会,老龄化进程呈现速度快、规模大、城乡老龄化程度
差异大等特点。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我
国老龄人口总数将达到 3亿;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
老龄人口总数将超过 4亿;老龄化社会发展轨迹与现代化强
国建设进程高度同步。诸多迹象表明,进入新时代后,急
速增长的高龄化和老龄化问题将成为强国新征程上必须面
临的一个新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成为破解老龄化
难题特别是破解乡村老龄化所引发的诸多矛盾的一项新国
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首先体现在
价值观念的塑造上,要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转化为村民
的情感认同以及行为习惯,将积极老龄化观融入乡村生活
的方方面面。
(一)弘扬尊老孝老的传统美德,铸理想信念之魂
1.以习近平尊老敬老重要论述为指导。第一,尊重和爱
护老干部。习近平强调,“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历史,
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基层党员干部在领导
乡村治理的过程中要深化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
老干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尊老敬老爱老,用心用情服
务,不断提升老同志的幸福感、获得感;加快推进农村离
休、退休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健全社保、重大疾病保险
等保障体系,组织开展适合离休老干部的文化课程和文体
活动。第二,弘扬“红色家风”。习近平强调要“继承和弘扬
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基层党员干部应率先垂范,认真学
习共产党的光辉历史,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尊老敬老”的优
良家风,充分领悟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内涵,以身作则向
村民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用实际行动带动村民在日常生活
中尊重老人、爱护老人。
2.发挥中华优秀传统尊老敬老文化的育人功能。第一,
弘扬传统美德要以“尊老”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
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
和弘扬者”。基层党员干部要把尊重、爱护老人作为提升自
身品德修养、践行传统美德的好机会,在日常工作中虚心
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请教,倾听他们的人生感悟,从而融
会贯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基层工作的能力和
水平。第二,弘扬传统美德要以“孝老”为关键。孝道文化自
古以来深刻影响中国人的言行品性,早在《礼记》中古人
便提出,
“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基层党员干
部要以身作则,注重家庭陪伴,给予父母充分的精神慰藉
与人格尊重,理解老人的想法、顺应老人的合理心愿,以
良好的家风带动村民民风向上向善。
3.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第一,尊老敬老是一
种社会担当,透着人民至上的价值意蕴。在乡村老龄化加
速演进的背景下,基层党组织要牢牢把握住人民立场这个
根本立足点,紧紧扣住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引导广大党
员干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
不断增进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认同性与行动自觉性。第二
要始终坚持“人民是阅卷人”的基本观点,坚持基层党组织的
执政成效由广大农村群众来评价和判断。把人民拥护不拥
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基层
党员干部在老龄化背景下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二)倡导积极老龄化观,铸文明乡风之魂
1.强倡导,转变落后观念。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应对性
养老理念”为指引,引导全社会重新定义和正确看待“老龄
化”“老年人”,破除传统观念中将老年人视为“负担”“包袱”的
落后观念,倡导全社会树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新发展
理念;引导老年群体正确看待自身的衰老和身体机能的下
降,以乐观心态迎接晚年时光;科学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
识“银色时代”蕴含的产业机遇以及政策红利,培育农村群众、
社会组织对于老龄问题的理性认知。
2.立旗帜,发挥示范作用。基层党员干部在文明观念塑
造上要以身作则,以党的思想进步引领社会治理进步。
自觉以“全龄健康”和“全民参与”等先进理念为指导,带头示
范“初心”“公心”“爱心”,为社会群众参与敬老服务活动提供
模范样本。
3.树典型,改善村风民风。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丰富的
老年教育活动、就业再指导活动、技能培训活动,评选“学
习标兵”“风采老人”,鼓励老年群体积极融入社会;大力弘
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通过组织“最美家庭”
“敬老标兵”等活动,培育优良家风和淳朴民风,潜移默化地
使党的先进理念浸润人心。
二、筑堡垒:聚焦有效覆盖,深入塑形强体
乡村老龄化问题形势严峻。20XX 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
查数据显示,乡村 60 岁、65 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
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 7.99 个百分点、6.61 个
百分点,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这个差距分别是
3.19%、2.26%,这说明乡村人口老龄化比城市程度更深、
速度更快。同时,受制于经济发展差异等因素,广大乡村
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条件远不如城市。由此
呈现出乡村地区“老龄程度更深”“困难老人更多”“养老需求更
迫切”的特殊性。面对严峻的乡村老龄化形势,确保高质量
做好老龄工作,基层党建必须以提升组织覆盖力为目标,
不断增强党建战斗力。
(一)以提升组织覆盖力为目标,推动党的组织、工
作全覆盖
1.细化覆盖结构,下沉党建重心。党小组是农村基层党
组织的重要活动单元,在基层党组织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
作用,是新时代党组织推进基层治理的新载体。当前基层
党组织覆盖面临农村自然村庄减少、人口密度降低、人口
老龄化的新情况。因此,要在以往行政村党支部的基础上
不断细化组织体系,根据党员和村庄老人特点设立多个党
小组,改革原有的“一村一支部”的传统组织架构,以党小组
架构起老年人与党组织之间的桥梁,为基层党组织更好地
了解老年群众需求、协调农村利益矛盾提供组织平台。
2.拓展覆盖对象,畅通各类渠道。第一,在民主决策过
程中,基层党组织要通过面对面谈心谈话、座谈会参与等
易于老年人参与的方式广开言路,多渠道、多方式获取老
年人的意见和建议,实事求是地了解其关于医疗、养老金
等问题的真实想法和现实诉求。第二,在政策评估方面,
基层党组织要采取老年人参与式评估,着重关注老年人对
政策的满意度和参与度。通过决策参与、评估参与等不同
方式筑牢老年群众对所属党组织的主体意识,增强其对农
村集体生活和基层党组织的关注度以及对公共事务参与度。
3.优化覆盖空间,打通“最后一公里”。基层党建活动室
是基层党员接受党组织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场域,也是拉进
党员干部与乡村老年群众距离的重要场所。为此,要加强
党员活动室建设,通过设置党员、村民谈心谈话室为老年
人提意见、讲诉求提供便利,使老年群众充分享受到组织
服务,在地理距离上真正打通基层党建与群众的“最后一公
里”。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党建引领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中国社会老龄化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事关现代化强国建设,事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事关人民福祉。深刻剖析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制度完备、体系融合等方面的实践举措,可以为破解老龄化困境老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水平提供智识参考。一、固根本:聚焦思想引领,助力凝心铸魂老龄化问题不容忽视。我国于20XX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进程呈现速度快、规模大、城乡老龄化程度差异大等特点。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我国老龄人口总...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