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VIP专免
2024-05-08
999+
16.67KB
1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我市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我市持续推进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大服务供给、创
新服务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覆盖,城市社区服
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但仍存在公共服务
社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制约着社区服务效能的持续提升。
市委政研室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对当前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
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作建议。
一、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为提升城市社区服务供给能力,我市积极开展以社区为平台、
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创新实践,
在强化党建引领、搭建社区公共服务网络、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方面
取得了良好成效。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建成社区“大党委”制度示范点*个;社区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社区综
合服务设施和便民利民信息化平台实现全覆盖,服务用房面积由“十
二五”末的*万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万平方米;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不
断壮大,城市社区现有工作人员*人,社区社会组织*个,社区志愿
者*人;社区服务内容逐步完善,城市区五级养老体系初步构建,社
区体育公园体系建设高效推进,居民的多元化需求不断满足。
二、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掌握居民需求不精准。居民需求发现机制还不完善,对
居民日益多样化、差异化的社区服务需求掌握不精准,一定程度上
造成
了服务供给不足和供需错配。比如,高密度社区对停车服务有
需求,低龄儿童家庭多的社区对托幼服务有需求,老旧小区较多的
社区对充电桩有需求等等,部分社区对这些需求掌握得不够、统筹
考虑不足,社区服务尚不能满足居民现实需求。产生这些问题的原
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区服务居民需求的自主权不够。在社区
服务内容设置上,以自上而下“一刀切”的行政服务为主,社区作为执
行者,很难根据居民需求自下而上作出调整。在工作力量分配上,
受大量行政类“硬任务”的挤压,公共服务等“软任务”往往因无暇顾及
而被搁置。二是社区收集需求的机制不健全。我市社区服务需求的
收集方式主要以工作人员实地走访为主,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等多
渠道收集需求的机制尚不健全,导致部分社区发现居民需求不及时
不到位。三是社区工作者发现需求的能力参差不齐。社区工作者来
源多样,有原居委会留下来的,有社会招聘的,有下岗失业人员再
就业的,在工作热情、服务意识、专业能力等方面差别较大,有的
能够深入群众生活、敏锐捕捉居民需求,有的却对群众需求缺乏感
知甚至麻木不仁。
(二)公共服务社区化程度低。
我市公共服务社区覆盖率低、服务质量不优,与群众就近就便
享受优质服务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比如公共体育服务方面,*%以
上的社区缺少功能比较完善的健身中心或社区体育公园。比如养老
服务方面,尽管已初步实现社区养老设施全覆盖,但在管理运营、
服务类型上还存在欠缺,尤其是老年人比较需要的康复理疗、精神
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还比较薄弱,居民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满意率不足*
%。比如文化服务方面,往往是政府送戏、百姓看戏的单一模式,
缺乏“以需定供、按需配送”的互动式、点单式服务,导致吸引力不强、
群众参与积极性不足。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共服务资
源总量有限。当前,各级财政都比较紧张,虽然用于公共服务的支
出占比相对稳定,但是绝对值和购买力比较有限,公共服务供给能
力整体不强,全市范围内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供需矛盾
依然突出。二是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逐级
递减,资金、人员、设施等下沉不足,社区能够得到的资源比较匮
乏。目前,主城区建成大型体育中心*个、大中型体育场馆*个,而
有的社区下辖十几个小区,却只有*套基本健身器材。城市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尚未纳入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个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均为私营性质,社区层面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严重不足。三是
社区承载能力不足。社区事情多、资源少的矛盾突出,服务半径过
大,服务空间狭小,服务力量薄弱,无法承载越来越多的服务内容。
*%左右的城市社区管辖面积超过*平方公里、服务用房面积小于*平
方米、服务居民超过*户,部分社区平均*名工作人员服务*余户居民。
(三)社区服务社会化不足。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我市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我市持续推进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大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覆盖,城市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但仍存在公共服务社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制约着社区服务效能的持续提升。市委政研室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对当前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作建议。一、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为提升城市社区服务供给能力,我市积极开展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创新实践,在强化党建引领、搭建社区公共服务网络、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党建引领社区服...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