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主题教育第一期读书班上的党课辅导报告
VIP专免
2024-05-08
999+
23.68KB
4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在市委主题教育第一期读书班上的党课辅导报告
同志们:
2023 年4月,党中央决定开始在全党“开展学习贯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并对这次
主题教育作出安排。这是贯彻落实党的 XX 大精神的重大举
措,其目的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凝心铸魂”。全面学习领会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
精髓要义,有利于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对党和人民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具有重要意义。借此机会,由我为
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学习与工作体会。
一、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科学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的重
大理论成果。党的 XX
大报告指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
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六个必须坚持”集中体现
了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
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共同构成了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
首先,“十个明确”是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构成了
这一思想的“四梁八柱”。党的十九大首次概括了“八个明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八个明确”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概
括了“十个明确”,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
深刻认识。“十个明确”有其内在逻辑,其“1+3+5+1”的
逻辑结构,可以从四个层次理解。其一,“第一个明确”是根
本性判断,它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由谁来领导,强
调“中国共产党领导”。其二,“第二个明确”到“第四个明确”
是总体性判断,分别强调了总任务、总依据、总布局(总
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第二个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党带领人
民向哪里走,强调总任务。“第三个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党和
国家事业前进的依据是什么,强调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第四个明确”强调了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
总布局,即“五位一体”总
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三,“第五个明确”到
“第九个明确”是重要性判断,分别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
法治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军队建设、外交关系等
五个重要角度,明确了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
要目标和要求。其四,“第十个明确”是政治性判断,明确了
“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的政治保证,它与“第一个明确”相对应,体现了“十个明确”
的完整性。
其次,“十四个坚持”是对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重大原
则方针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十四个坚持”
的内容,并进一步强调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有其内在逻辑,是总体
方略与具体方略的统一,其“3+6+5”的逻辑结构,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其一,前三条内容是总体方略。“坚持
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
革”,从领导力量、政治立场、发展动力三个层面规定了推
进党和国家事业的方法和策略。这三条总体方略是党和国
家在各个领域都要坚持的内容,是认识和解决任何问题都
要运用的总的方法和策略。其二,“第四个坚持”到“第九个
坚持”是第二层内容。这六条内容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生
态这几个具体领域(其中“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与“坚持
全面依法治国”都属于政治领域)强调了新时代推进党和国
家各项工作的要求与策略。其三,“第十个坚持”到“第十四
个坚持”属于第三层内容。这五条内容分别是从国家安全、
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大国外交、党的自身建设等领域强
调了新时代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平稳推进的方法与策略。此
外,这“十四个坚持”既部署目标任务,又制定具体举措;既
着眼未来,又立足现实;既讲原则性,又强调灵活性。它
体现了战略和策略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党基本纲领、基本
经验、基本要求的重要体现。
再次,“十三个方面成就”是这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正式概括了“十三个方面成就”。习近平
总书记强调,“十三个方面成就”“重点总结九年来的原创性
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这就表明,
每一方面成就中的“原创性思想”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而每一方面成就中的“变革性实
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既是这一思想指导实践取得
的成果,又是这一思想创新发展的实践基础。这体现了新
时代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有机统一。“十三个
方面成就”的内容与“十四个坚持”的内容高度契合,具有鲜
明的现实性,它是以“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为重要遵循,
在指导具体实际工作中展开的。只有深刻理解“十三个方面
成就”才能全面、完整地理解这一思想。
最后,“六个必须坚持”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
党的 XX
大报告首次概括了“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
上”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
它在“六个必须坚持”中起总领作用,是任何工作都必须坚持
的总方法;“必须坚持自信自立”遵循了辩证唯物主义中内因
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原理,新时代党中央运用“必须坚持
自信自立”把握自身内在要求;“必须坚持守正创新”遵循了
辩证唯物主义中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尊重客观规律与发
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新时代党中央运用“必须坚
持守正创新”开拓党和国家事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遵循
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论与矛盾论的观点,新时代党中
央运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认识和把握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遵循了辩证唯物主义中联系与发展、对
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原理,新时代党中央运用这一立场观点
方法处理实践问题中的复杂矛盾;“必须坚持胸怀天下”遵循
了辩证唯物主义中普遍联系的观点以及内因与外因的辩证
关系原理,新时代党中央运用这一立场观点方法把握中国
与世界的关系。“六个必须坚持”内涵丰富,内在统一。
因此,“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
必须坚持”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十个
明确”侧重认识范畴,体现了这一思想在观念层面的指导地
位。“十四个坚持”侧重实践范畴,体现这一思想在行动层面
的指导地位。“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分别回答了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十
三个方面成就”,是以“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为重要遵循发
展的,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
组成部分,而且为这一思想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
的主要内容。而“六个必须坚持”贯穿于这一思想,集中体现
了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这四个部分相互贯通、相互联系,
共同构成了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此外,全面学习领会这
一思想的科学体系,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把握
好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既要“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
基本观点”,又要将其放到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去认识,
从而整体把握其科学体系。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党的 XX 大明确了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即“六个
必须坚持”。把握以“六个必须坚持”为重要体现的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利于领
会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
(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它是在“六个必须坚持”中起总领作用的
立场观点方法。
首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
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
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就是党带领人民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全部过程中都必须将人民放在心中最
高位置。一方面,只有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虚心向人
民群众学习,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另一方面,只有尊重
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更
好地改造世界,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党的 XX 大将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推进理论创新的第一条内容,表明
了其在“六个必须坚持”中的总领地位。其次,“必须坚持人
民至上”是“六个必须坚持”中的总要求,是新时代党带领人
民治国理政过程中总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是,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
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全党同志
要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二是,把
握人民愿望,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三是,尊重人民创造,中
国梦必
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始终坚信“历史是人民创造
的”,党的“根基在人民”;四是,集中人民智慧,强调始终
“虚心向人民学习”,反映人民群众呼声,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将人民作为检验事业发展的根本标准;五是,维护人民利
益,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准绳”,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
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六是,实现人民共享,始终坚持发
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人民,使人民
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中内因对事物
发展的决定作用原理。新时代党中央运用这一立场观点方
法把握党的内在要求。首先,“必须坚持自信自立”遵循辩证
唯物主义中内因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原理。辩证唯物主
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
化的外部原因。事物发展往往以内部原因为根本,以外部
原因为条件。“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正是强调,党和国家事业
发展要立足本国的这一根本。只有自身做到自信、做到自
立,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充满信心,坚定地走独立自主的
道路,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把握发展机遇。此外,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一个有机整体。自信是自立的基础,
自立对自信有促进作用,自立的过程中要坚持自信。自信
侧重对
主体思想层面的要求,自立侧重对主体行动层面的要
求,二者有机统一。其次,新时代党中央运用“必须坚持自
信自立”把握自身内在要求,可以从多个方面理解。一是,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明确了马克
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二是,坚定
理想信念,始终对共产主义理想充满自信,对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信念充满自信,明确提出党的初心使命和奋斗目标。
三是,坚定“四个自信”,坚定道路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理论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的真理性充满信心。坚定制度自信,不断巩固和发
展已有的制度优势,不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坚
定文化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充满自信。四是,坚持独立自主,主动构建新发
展格局,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
主创新,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
(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中关于发展的
基本观点、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
标签: #主题教育
摘要:
展开>>
收起<<
在市委主题教育第一期读书班上的党课辅导报告同志们:2023年4月,党中央决定开始在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并对这次主题教育作出安排。这是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其目的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学习领会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精髓要义,有利于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对党和人民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具有重要意义。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学习与工作体会。一、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