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新时代如何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VIP专免
2024-05-08
999+
39.15KB
6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新时代如何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和根本的工作路线,给党的群众路线以高度的评价。通过近年来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系列活动,大家的政
治理论素养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对于新时代如何更好的把握习近平
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提高认识,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
和学习中真正认识到党大家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并且把握党的群
众路线教育的精神实质和内涵。
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个大的问题就是从历史的角度,
讲一讲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第二个大的方面,党的群众路
线究竟包含了哪些基本理论,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理论的要
点。第三个大问题,我们究竟怎么去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在现实中
会碰到哪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改进。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可以说就是群众路线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我们先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是如何开始形成的。
群众路线的思想萌芽早在建党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2 年,我们党的二大提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
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组成大的‘群众党’”。这就讲得
很清楚,要“到群众中去”,这就是今天我们对党的群众路线的
一个基本的表述。
1925 年2月,党的四大又明确指出,“要尽力发展我们自己党
的组织,力求深入群众”。同年 10 月,我们党指出,“中国革命运动
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中共
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决议案》)。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也开始
倡导,要到群众当中去,搞调查研究。《毛选》中,首先有两篇文
章,就是《关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
告》,这都是毛泽东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的一个结果,所以毛泽
东是很早地就开辟了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良好风气。群众路线概
念的提出和贯彻“群众路线”这个概念就是在 1928 年到 1929 年间提
出的。1928 年7月,党的六大制定了党的总路线,叫做“争取群众”。
所以李立三同志在贯彻党的六大精神时讲了这样一句话,“在总的争
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李立三提出
了“争取群众路线”。我觉得这是一个高度接近于“群众路线”的概念,
因为它叫“争取群众路线”。
现在有的文章认为,李立三是第一个提出群众路线概念的。权
威专家认为“争取群众路线”这就是六大的总路线。它本身可能还不能
完全等同于群众路线的概念。所以这是一个高度接近的概念。同时
认为周恩来第一个提出了群众路线。周恩来在 1929 年9月,当时
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写了一个指示信,这里面谈到了军队、党和
群众的关系,特别谈到了我们军队要筹款,不能单独去做这个事,
应该经过群众路线。周恩来在这封指示信当中前后三次提到“群众路
线”,可以说是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
12 月份,毛泽东在红四军召开党的代表会议,形成了“古田会
议决议”。在决议当中,毛泽东也提出,我们“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
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
刚才通过这么一个讲解大家就清楚了,群众路线在 1928 年到
1929 年间,跟李立三、周恩来、毛泽东都是有关系的,他们也都
为“群众路线”概念的提出做出了贡献。但是应该说第一个明确提出这
个概念的是周恩来。“群众路线”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后,在实践当中得
到了有力的贯彻。特别是毛泽东,他在30 年代以后,注重在革命
根据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我们今天看到他有一篇文章,叫《查田
运动的群众工作》。革命根据地要搞土改,那么土改之前,必须把
每个人家里有多少田给搞清楚了。你为什么是地主,因为有那么多
田,你为什么是富农,你家里有那么多田。还有我们贫下中农没有
田的,什么情况要搞清楚。这个查田运动,就要通过发动群众,走
群众路线才能够查清楚。1934 年1月,毛泽东还写了一篇文章,
叫《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在这篇文章里,毛泽东讲到,
我们要关心群众,“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老百姓日
常非常琐碎的生活都要关心。毛泽东连续用了四句排比句来说明要
落实群众的日常生活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
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
检查”。
讲到群众路线理论的确立,这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
延安展开了著名的整风运动。今天我们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也要继
承延安整风的精神。延安整风主要是针对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官
僚主义。这三大主义从根本来说都是违背的党的群众路线,而且在
我们党的干部的领导方法上是非常有害的。它是脱离群众的。所以
毛泽东在整风运动当中写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深刻阐
明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实行科学的领导方法。这个科学的领
导方法就是“一般和个别要相结合”,“领导和群众要相结合”,要“从群
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什么要“从群众中来”?因为要把群众的意
见集中起来,带回来。为什么要“到群众中去”?还要把形成的意见,
集中了大家正确的意见再到群众当中去,把它坚持下去。所以毛泽
东在这里讲的领导方法,实际上就系统地阐明了群众路线基本的精
神。所以我们认为到这个时候,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形成了、确立
了。这个理论还在不断地走向成熟,这就到了党的七大。1945 年4
月、5月间,在延安召开党的七大,毛泽东在七大上做了《论联合
政府》的政治报告。这个报告中也谈到了党的群众路线问题,毛泽
东是从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角度来讲的。我们共产党为什么区
别于其他的政党呢?因为我们共产党是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
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当作我
们的出发点的。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只有
我们共产党才能这样做到。所以这实际上讲明了党的群众路线是我
们党的一个根本性质。不走群众路线,这个党在性质上能说是共产
党吗?所以这就把群众路线提到了“立党为公,立党为民”的这样一个
高度。
1945 年5月,刘少奇在七大上做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在
修改党章的报告当中,刘少奇从毛泽东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精
神中提炼和概括出四个群众观点。那么这四个群众观点就是“一切为
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
放自己的观点和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可以说党的七大,毛泽东、
刘少奇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完整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这就是
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成熟了、完善了。
我们要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首先要明确什么叫党的群
众路线,通过刚才的这一段回顾,我想首先要掌握党的群众路线的
基本精神,也就是它的基本描述。党的群众路线基本精神和基本描
述是什么?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
众中去,必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
群众的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
小结: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和八个基本观点
我刚才这么一念,大家感到能听明白了,但是不太好记。为了
便于大家记忆,把它归纳一下,概括一下就是:“两个一切”——“一
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并要有一个“来”和一个“去”——“从群
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接着是“两个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一般和个别相结合”;并要有一个“集中”和一个“坚持”——“把群众的
意见集中起来,然后再到群众当中去,把这个意见坚持下去”。
这八个基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
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
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
观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
要是今后有什么考试、有什么测验,让你回答什么是党的群众
路线,我希望大家按照这两个方面来回答。一方面回答党的群众路
线的基本精神或者它的基本描述,这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第二方
面,还要把这八个观点加以回答。我认为如果能够从这两个方面回
答了,应该说大家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也就掌握了。
(二)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以后,我们党夺取了政权,进入了社会
主义建设时期。1956 年召开了党执政以后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
就是党的八大。党注意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群众路线面临新情
况。这个很正常,过去是革命时期,现在建设时期,我们党不是革
命党,是执政党了。群众路线当然会有新的情况。
邓小平对群众路线的发展
邓小平在八大修改党章的报告当中,就敏锐地抓住了这种变化,
他指出,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后,群众路线又碰到了两个严重的
情况。一个是官僚主义。为什么说官僚主义更严重呢?我们原来是
革命党,革命党时期也有官僚主义,但是毕竟当时,我们这个到处
被人家围剿的党很危险,手头也没有多少领导权。所以那个时候有
官僚主义,但是不像我们现在成为执政党以后,权力所有是我们来
掌握的。大家可想而知,这个时候会更严重一些。邓小平还指出,
我们这里所讲的官僚主义,实际上也包含了过去提的主观主义、教
条主义、经验主义。
第二个情况就是宗派主义。这个宗派主义我们今天可能听得比
较少,但是分析起来还有道理。什么道理呢?就是我们共产党打天
下,坐天下,这个功劳当然是属于我们的。可是不要翘尾巴,觉得
好像就是我自己的功劳。除了共产党以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不
要以为跟他们没关系,瞧不起他们,自己摆资格,搞自己的小圈子。
除了八个民主党派以外,还有民主进步人士,无党派人士,还有非
党派群众,我们党千万不能自以为是,认为我就是一个小圈子。
(觉得)我不需要人家,也不跟人家来往,甚至瞧不起人家。所以
这就叫宗派主义,这个也会助长脱离群众的倾向。
所以邓小平在八大上对群众路线碰到的两个严重情况分析得非
常透彻。今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倾向。
毛泽东对群众路线的发展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我们如何在实践当中去采取更
好的方式去贯彻群众路线,做了很多的思考。他主要总结和推出了
两个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很好的实践形式。
第一个形式,就是“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思想。讲到“两参一
改三结合”,这就是当年的鞍钢,鞍山钢铁公司所创造的一种走群众
路线的生动形式。什么叫“两参一改三结合”呢?“两参”是干部参加劳
动,工人参加管理;“一改”,是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
是工人、领导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毛泽东把鞍钢这种经验总结
为“两参一改三结合”,并且赋予“鞍钢宪法”的伟大称号。
这里的“鞍钢宪法”,不是我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
个比喻,就是说毛泽东是认为鞍钢这个做法非常好,所以给予高度
的肯定,就像宪法这样伟大。这个“鞍钢宪法”,就是我们坚定地依靠
工人群众、走群众路线的这样一个体现。
这个“鞍钢宪法”是跟当时苏联的“马钢宪法”相对立的。苏联有一
个“马钢宪法”,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冶金联合工厂也有一套管理企业的
办法。这个“马钢宪法”,它是搞“一长制”,什么叫做“一长制”?工厂
的厂长说了算,厂长和底下各级干部来管理工厂,说了算,所以这
个叫“一长制”。所以走群众路线的“鞍钢宪法”跟“马钢宪法”是对立的。
今天要说明,“鞍钢宪法”当然有过时的地方,过时的是什么呢?就是
讲片面的政治第一、政治挂帅,这是不对的。但是“鞍钢宪法”的一些
基本精神,又没有过时,而且还在大量得到应用。
第二个形式,就是克服“五多五少”。刚才讲了,“鞍钢宪法”是工
业的。在农村这一块,毛泽东就抓住了当时山东省历城县。今天这
个历城县没有了,变成了济南的一个区,历城区。当年的历城县也
发现在县机关当中有“五多五少”,这“五多五少”就是“会议多,联系群
众少;文件、表报多,经验总结少;人们蹲在机关多,认真调查研
究少;事务多,学习少;一般号召多,细致地组织工作少”。这“五多
五少”,今天认真想一想,我们现实当中也还存在着。
毛泽东认为这个材料总结得很好,那么历城县怎么克服“五多五
少”呢?他们也有方法,也有办法。所以毛泽东就说,怎么克服这“五
多五少”?大家看历城的经验,那么历城什么经验呢?历城的经验叫
“三同五包”。
“三同”,就是要跟农民(当时叫社员,因为当时我们叫农民公
社员),就是要跟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今天我们很熟悉
的,因为“三同”我们今天还提倡要搞。
“五包”是什么呢?就是干部要包一个生产队(当时叫生产队,
或者说某一个大队),对所在单位的思想发动、生产任务、技术革
命、社员的生活安排、社队的经营管理,都要把它包了,要把它包
好。强调我们的干部不是一般的联系群众,要有一个负责的地方。
这“三同五包”就是毛泽东在农业方面推出的联系群众、走群众
路线的形式。毛泽东对“三同”的措施特别肯定,也把它推广到工业这
一块来。
这一时期,毛泽东在理论上也有创新,不但形式上总结了推出
了两个实现形式,在理论上也进一步做出了思考。1962 年召开七
千人大会,毛泽东做了讲话。在讲话当中,他把我们党的根本的制
度——民主集中制,跟群众路线结合起来了。民主集中制的方法就
是一个群众路线的方法,先民主,后集中。我们党的民主集中制就
讲,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这个要先民主,然后第二句话是什么?
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毛泽东认为这两个过程实际上就是群众路线
的两个过程,民主基础上集中,就是从群众中来;民主集中指导下
的民主,就是到群众中去。
所以说这是理论上的一个创新,就是把民主集中制跟群众路线
结合起来了,说明它们本身是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标志着我
们党的群众路线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文化大革命对群众路线的错误发展
在这个时期,因为包括毛泽东(等领导人)提到阶级斗争的高
度来认识(群众路线)问题,这也使得我们在群众路线的认识上出
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到了 60 年代中期,一方面我们的群众路线沿
着好的方面有发展的一面,但是另一方面也走入到了阶级斗争的左
的极端的方面来,以至于爆发了文化大革命。
大家注意一下,文化大革命不是别的,它就是号称搞群众运动、
贯彻群众路线,就是打着群众路线的旗号。但是我们知道这个时候
的群众路线变成了什么?群众斗群众,特别是群众斗领导。我们的
群众路线变成了整人、打倒人的手段。因为各级领导干部都变得走
资本主义道路,是要遭到批斗的。什么叫批斗?就是批判你,斗争
你。我们说批判还没什么,你批判就批判了,还要斗争,斗争就很
残酷了,甚至是肉体上打击人家。
所以文化大革命虽然名义上打着直接依靠群众、实行群众路线
的旗号,实际上背离了正确的轨道。它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那么
就使我们这个群众路线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严重的挫折。
(三)改革开放时期群众路线的新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三个论断
到了第三个时期,就是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新时期,群众路线
又有新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拨乱反正,在不长的篇
幅里面,它对群众路线做出了三个重要的论断。
首先第一个论断,就是群众路线要恢复,要发扬。
第二个论断,就是强调新时期搞群众路线,重点就在发展民主。
这个公报里面讲的这段话,实际上就是邓小平的意思。因为我们总
结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就是因为民主集中制被破坏了,一个
人能说得算了。如果大家讨论一下,少数服从多数,说不定我们就
不同意搞文化大革命了。因为搞文化大革命就是一个人说了算,我
们没有民主集中制了,才会发生这样的一个重大的失误。所以三中
全会讲了,我们发展群众路线,就要把重点放在民主上,而过去的
民主集中制没有实行好,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
第三个论断,就是发展群众路线是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根本保
证。这就说明我们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不能够把群众
路线扔了。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这既是我们的老
传统、传家宝,又是我们的新武器。只要是共产党,只要是共产党
搞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就不能够把群众路线扔
掉,而且这也是我们保证完成总任务的一个根本的保障。这就是三
中全会做出来的三个论断。
1981 年我们党通过了《关于历史问题的若干决议》。在三中
全会要恢复和发扬群众路线的基础上,又高度肯定了群众路线的地
位。
《关于历史问题的若干决议》认为毛泽东思想有三个重要的方
面,把它称为“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
自主”,其中有一个方面就是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是非常丰富的,
为什么只讲这三点呢?而且还包括了群众路线。这就说明群众路线
是极端重要的,它的地位是别的思想所不可比拟的。
从1981 年以后,30 年过去了。在 30 年当中,我们党又不断
地对群众路线做出了发展。比如说 1990 年,十三届六中全会专门
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这就涉及
到专门来论述群众路线的问题。2001 年十五届六中全会做出了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主要强调密切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新时代如何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同志们:大家下午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的工作路线,给党的群众路线以高度的评价。通过近年来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系列活动,大家的政治理论素养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对于新时代如何更好的把握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提高认识,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真正认识到党大家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并且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精神实质和内涵。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个大的问题就是从历史的角度,讲一讲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第二个大的方面,党的群众路线究竟包含了哪些基本理论,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理论的要...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