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开展国防教育 筑牢国防意识 厚植爱国情怀
VIP专免
2024-05-08
999+
27.09KB
4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开展国防教育 筑牢国防意识 厚植爱
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
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
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就在今天,俄乌战争仍在持
续,叙利亚的战火仍未彻底的平息,利比亚、伊拉克、阿
富汗的战争创伤远未康复。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没有安全
的基础、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这是和平年代历史
对现实的警醒,俗话说的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当
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
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
环境,各种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维护国
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繁重艰巨,抓实抓好“头等大事”,关
系发展全局、国家命运、人民幸福。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国
防知识,筑牢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一、什么是国防?
国防的含义:国家为捍卫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
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和建立的相关设施。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
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
国
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
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现代国防又叫社会国防、大国
防、全民国防,包括武装建设、国防体制、军事科技。
国防,是一门求生学问,也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
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
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
斗争。
现代国防以军事力量为核心,还包括有关的非军事力量;
它重视国家的战争潜力,特别是战时的动员效率;它还是
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现代军队是知识和科技密集的武装集团,强调质量建军胜
过“人海战术”。和平时期国防的作用是威慑,要求不战而胜;
战时国防的责任是实战,目标是胜利。
国防的主体:国家,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主权、统一、
维护国家的安全、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国防的手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我
国的国防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
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新时代我国的防御性国防政策
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为贵”的中华文化传统,决定
了中国始终不渝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这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根本目标。慑止和抵抗侵略,保卫
国家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和社会稳定,反对和遏制“台独”,
打击“藏独”“东突”等分裂势力,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
完整和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国家在太空、电磁
网络空间等安全利益,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支撑国家可持
续发展。
中国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南海诸岛、钓鱼岛及
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在南海岛礁进行基础设
施建设,部署必要的防御性力量,在东海钓鱼岛海域进行
巡航,是依法行使国家主权。中国致力于同直接有关的当
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协商解
决有关争议。中国坚持同地区国家一道维护和平稳定,坚
定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所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维护海
上通道安全。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
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坚持“和平
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中国
和平统一进程,坚决反对一切分裂中国的图谋和行径,坚
决反对任何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中国有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
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
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不承
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
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
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如果
有人要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军队将不惜一切代价
坚决予以挫败,捍卫国家统一。
坚持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
这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鲜明特征。国虽大,好战必亡。中
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和战
乱之苦,深感和平之珍贵、发展之迫切,决不会把自己经
受过的悲惨遭遇强加于人。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
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主动裁减军队员额 400 余万。中国
由积贫积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别人的
施舍,更不是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
和平。中国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为自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又通过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真诚希望所有国家都选择
和平发展道路,共同防范冲突和战争。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
作,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主张通过平
等对话和谈判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
对恃强凌弱,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坚持结伴
不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反对侵略扩张,反对动辄
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的国防建设和发展,始终
着眼于满足自身安全的正当需要,始终是世界和平力量的
增长。历史已经
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决不走追逐霸权、“国强必霸”的老路。
无论将来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不会威胁谁,都不会谋求
建立势力范围。
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
这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战略指导。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
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原则,实行积极防御,坚持“人
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强调遏制战争
与打赢战争相统一,强调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相
统一。
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服从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全
局,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
仗意识,积极适应战略竞争新格局、国家安全新需求、现
代战争新形态,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根据国家
面临的安全威胁,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全面提高新时
代备战打仗能力,构建立足防御、多域统筹、均衡稳定的
新时代军事战略布局。坚持全民国防,创新人民战争的战
略战术和内容方法,充分发挥人民战争整体威力。
中国始终奉行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
器、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
用核武器的核政策,主张最终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始终把自身核力量维持
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中国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
目的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确保国家
战略安全。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这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发展路径。建设同国际地位相称、
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坚持走和平发展
道路的安全保障,是总结历史经验的必然选择。
新时代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
科技兴军、依法治军,聚焦能打仗、打胜仗,推动机械化
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现
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不断提高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能力。新时代中国国防和
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
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
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
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
队。
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世界意义。中国人民的梦想与世界
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中国,是世界
的机遇和福祉。一支强大的中国军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稳
定、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力量。中国军队坚持
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正确义利观,
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改革,深化双边和多边安全合
作,促进不同
安全机制间协调包容、互补合作,营造平等互信、公平正
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中国军队坚持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始终高举合作共赢的
旗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安全
产品,积极参加国际维和、海上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行
动,加强国际军控和防扩散合作,建设性参与热点问题的
政治解决,共同维护国际通道安全,合力应对恐怖主义、
网络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积极为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三、我国新时代军队的使命任务
进入新时代,中国军队依据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要求,坚决
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
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战略支撑,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
土完整提供战略支撑,为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提供战略支撑
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中国拥有2.2 万多千米陆地边界、1.8 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
是世界上邻国最多、陆地边界最长、海上安全环境十分复
杂的国家之一,维护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国家统一的任
务艰巨繁重。
中国军队严密防范各类蚕食、渗透、破坏和袭扰活动,维
护边防安全稳定。中国同周边 9个国家签订边防合作协议,
同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开展国防教育筑牢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就在今天,俄乌战争仍在持续,叙利亚的战火仍未彻底的平息,利比亚、伊拉克、阿富汗的战争创伤远未康复。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没有安全的基础、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这是和平年代历史对现实的警醒,俗话说的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繁重艰巨,抓实抓好“头等大事”,...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