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材料
VIP专免
2024-05-08
999+
21.18KB
2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材料
(2篇)
历史思维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核心组成部分,
是增强历史主动和坚定历史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坚定正
确方向和提高工作能力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
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群体强调历史思维的重要
性,明确表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同
时也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出新要求,即思维要新,视野
要广,要具有历史思维、历史视野。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
师,而历史思维又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素养。对此,本文
从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历史思维的现实价值、原则遵循以
及有效路径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力求给予高校思政课教师
增强历史思维提供一些参考借鉴和有益启示。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历史思维的现实价值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主体力量,历史思
维是衡量其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也是当前落实“四史”教育
的客观要求,更能够彰显思政课思想和理论魅力的历史底
蕴。
1.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历史思维是强化教师核心素养的必然
所趋。高校思政课教学涉及多重学科的理论知识,教学内
容广泛,教学视角多维,“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
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
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
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
民情,等等”。这就对教师核心素养提出较高要求。习近平
总书记从政治、情怀、思维、视野、自律和人格六个方面
概括出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其中政治和情怀体现了思
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思维和视野体现了思政课教师的业
务素养,自律和人格体现了思政课教师的师德素养。既明
确了作为教师的一般素养,也明确了作为思政课教师的特
殊素养。而历史思维是思政课教师业务素养的关键组成部
分,与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知识视野、历史视野紧密联
系。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历史思维,才能更好地掌握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更好地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
维;才能开拓知识视野和历史视野,将中华文明史、斗争
史、奋斗史、发展史、实践史作为讲述的历史维度。总体
而言,历史思维能够为思政课教师创新思维和拓宽视野厚
植历史底蕴,是强化教师核心素养的必然所趋。
2.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历史思维是落实“四史”教育的实然所
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学习和历史教
育。在高校开展“四史”教育,不仅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党史国史学习系列重要论述的重大举措,更是引导学生坚
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而“四史”教育的贯彻落实需要思政
课这一载体,更需要思政课教师这一主体,思政课教师要
在思政课上讲授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四史”史实、信念信仰、
民族精神等内容,还要在课程中渗透正确的历史观教育。
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历史思维,尤其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关
于历史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历史宏观
视野讲清楚热点问题的“前世今生”,运用历史思维方法把握
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而历史思维,就是在“我从哪里来”
“现在在哪里”“将要到哪去”这样一个时间维度上看问题、做
事情,就是在看问题和做事情的过程中尊重史实,把握规
律,总结经验,汲取智慧,不断形成历史思维的立场、视
野和能力。因而,具有历史思维的思政课教师是“四史”教育
融入思政课的前提和基础,是落实“四史”教育的实然所求。
3.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历史思维是提升思政课思想性和理论
性的应然所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
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
新的方向,也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维度。所谓思想性,
就是思政课的深邃感和厚重感,不仅是课本有什么就讲什
么的“照本宣科”,还能延伸讲述课本内容的本质,以及拓展
讲述课本内容的相关知识。所谓理论性,就是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不仅能完成教学目标中的“规定动
作”,还能系统阐述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科学归纳庞杂的线
索内容。而彰显思政课的思想魅力和理论魅力需要思政课
教师具有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
思维,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与时俱进的理论
品质,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脉络。通过科学
系统的阐释和延伸拓展的讲述,不仅提升了思政课的思想
性和理论性,还给学生开启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
天的密匙,在提升学生上课“抬头率”的同时,能入耳入脑入
心,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总体而言,具有历史思维的思
政课教师能够让思政课言之有物,是提升思政课思想性和
理论性的应然所需。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历史思维的原则遵循
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在尊重历史史实与把握历史规律、正
确看待历史与科学评价历史、总结历史经验与汲取历史智
慧过程中才能不断培养历史思维的视野、立场和能力。
1.尊重史实把握规律与拓展历史视野相统一。尊重历史史实,
把握历史规律,是拓展历史视野的前提。而拓展历史视野
则是站稳正确立场和增强历史思维能力的前提。面对历史
虚无主义思潮,面对歪曲历史事实的别有用心之徒,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
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思政课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
惑的人师,既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尊重历史,了解历史的本
来面目,还要掌握历史的主流、主线和本质,更要积极主
动的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思政课教师在准确把脉历史潮流
顺应历史趋势的基础上,透过复杂的现象,抓住本质和规
律,才能揭示出隐藏在真相背后指导现实的真理。而只有
尊重史实和把握规律,宏观的历史视野才有作用。所谓历
史视野就是指想问题、做事情的历史视域,并把看待的问
题和要做的事情置于历史范畴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有 5000 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 500 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
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 170 多年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近
100 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70 年的发展史,要
有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实践史。”这样的历史视野。思政课教
师在尊重史实,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将这种宏观的历史视
野应用于备课和教学中,通过丰富的历史素材让思政课的
教学内容在纵向历史中焕发生机与活力,并用以指导学生
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思政课教师增强历史思维遵循的首
要原则就是尊重史实把握规律与拓展历史视野相统一。
2.看待历史评价历史与站在正确立场相统一。站在正确立场
是正确看待历史,科学评价历史的关键。而正确立场又是
拓展历史视野和提升历史思维能力的关键。立场不同,看
待历史和评价历史就会南辕北辙。思政课教师的正确立场
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以端正历史态度和科学运
用评价历史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就是历史,
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
的基础。”思政课教师既要看到具有 5000 多年历史的中华文
明是人类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
不可磨没的贡献,也要清楚看到 5000 多年中,尤其是 2000
多年封建专制统治所产生的历史积弊和陈规陋习;既要看
到180 多年中国近代苦难史,国人遭受过的屈辱,也要看到
先进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上下求索,为追寻科学指导思
想、中国发展道路而不懈奋斗;既要看到改革开放前党领
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制度基础和由于
经验不足而走了弯路,又要看到恰是由于改革开放的伟大
决策,才使得中国飞速发展,跻身于世界舞台中心。正确
看待历史是科学评价历史的前提,思政课教师要以《关于
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
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
验的决议》为依据,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的历史条件
出发,对其进行全面的考察,运用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事件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材料(2篇)历史思维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增强历史主动和坚定历史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坚定正确方向和提高工作能力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群体强调历史思维的重要性,明确表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也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出新要求,即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要具有历史思维、历史视野。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而历史思维又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素养。对此,本文从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历史思维的现实价值、原则遵循以及有效路径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力求给予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历史思维提供一些参考借鉴和有益启示。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历史...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