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劳模文化主题讲稿
VIP专免
2024-05-08
999+
24.81KB
2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五一劳动节劳模文化主题讲稿
劳模的主体特点
其一,敢于攻坚克难,富有改革实效。劳模要怀有巨
大的勇气,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其二,立足岗位奉献,倡导爱岗敬业。其三,突出劳模知
识价值。新时期的振兴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人的体力劳动,
创新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来引领。一些具有较
高学历层次的劳动模范在各行各业中各尽其能,发挥所长
使科学知识在创造价值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其四,
注重科技创新及科学管理。
劳模文化的内在属性
中国伦理文化传统与责任精神是劳模文化的集中生成。
第一,文化的本质是伦理精神。第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
化经历五千多年的积淀,形成了中国伦理文化特有的思想
内涵。第三,劳模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劳动者队伍整体素
养,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具有深刻意义。第四,劳模
文化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文化。第五,劳模文化是由劳动模
范这一集合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和道德规范
等品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
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
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
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如果说
“解释世界”是为了“改变世界”
,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唯有突出劳动的
历史地位,我们才能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
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在劳动中展现中
国共产党人的人生境界,从而始终同广大劳动人民在一起
用干劲闯劲钻劲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劳模文化具有时代化、大众化、生活化的内在特质。
首先,劳模文化呈现时代化。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模范的
类型从单一的道德榜样、政治榜样发展为多样化的职业,
如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等诸多层次,劳模的内涵也随
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展。所以,劳动概念与劳
动形式已随我国大步迈入现代化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我
们要从更多引领时代进步的先进模范中深入总结新时代劳
模文化,使之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时代化,以保持劳模
文化不朽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其次,劳模文化的大众化。
弘扬劳模文化,一方面,要在全社会树立“辛勤劳动、诚实
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实践观念。另一方面要求全社会要积
极倡导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尊师重教、求富重德的工匠
精神。最后,劳模精神的生活化。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
一方面,以实践活动作为弘扬劳模精神的宣传手段。另一
方面,要构建大众传媒的宣传机制。要着眼于国家文化安
全的战略角度,以多种媒体形式将劳模精神“润物细无声”地
广泛渗透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并以其内蕴的价值导向进
一步引领、规范人民群众的个人发展价值取向。
劳模文化的表现样态
从历史唯物史观来讲,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类劳
动的进程史,人们经过长期劳动实践而积淀的劳模文化是
人们普遍利益和共同价值的体现。
马克思认为,劳动作为人自由自主的实践活动,是人
与自然关系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双重关系表现。首先,从劳
动者个体看劳模文化本质的存在形式。其次,从个体的角
度看劳模精神及劳模文化,劳模文化实质是利己与利他的
辩证统一,两者相依而存。劳模文化的实质是奉献自我与
成就自我的统一,是自我价值与集体价值的统一。社会主
义的劳模精神是职业精神和伦理的时代升华,它对职业的
热爱和对职业的追求是同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特别是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联系在一起的。对于而今
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美好的蓝图
变成现实,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这是新时
代传承劳模精神的要求,也是劳模文化现实存在的根本要
求和必然逻辑。
我国是立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要想冲
破资本主义国家的束缚和压迫,就必然要凝聚所有劳动者
的智慧,充分发挥劳模精神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
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
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
的成就”。因此,只有不断推进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建设,
才能做到将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等结合,共
同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
世界之林,实现大国崛起之梦。
劳模精神作为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其蕴含了的巨大
能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强有力的保障
同时也离不开精神的支撑。推进劳模文化建设和劳模精神
传承不仅可以调节行业内部的关系,促进各单位人员之间
的团结与合作,又可以调节劳动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促进双方的和谐与信任。劳动模范与先进工作者的职业精
神是当代中华民族和时代的精华,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
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每一个行业的劳动
者同心协力、团结一致。
新时代劳模文化的本质意蕴
马克思以劳动为逻辑基点揭示了人在劳动中作为“类的
存在物”本质,使劳动赋予人的精神特质和价值文化得以显
现。劳模精神既是劳动本身,又是对劳动的超越,是劳动
和劳动认知(体验、意识)的总和。新时代劳模精神是手
工劳动者的精神遗产,是劳动为基础的精神信仰,是劳动
“事实”与劳动“价值”的高度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广大劳动者根植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实践沃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模文化。首先,新时代劳模文
化是全社会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集中体现。
尊重劳动反映为对劳动及劳动者主体地位的认知;崇尚劳
动是社会个体由内而外对劳动产生的崇敬与赞美;热爱劳
动反映为对劳动的情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
体现为由社会认识到个人品行对劳动共通由表及里、逐步
内化的追求过程。其次,新时代劳模文化是全人类对辛勤
劳动、诚实劳动、创造劳动的集中体现。辛勤劳动反映为
勤奋敬业、埋头苦干的文化精神,辛勤劳动是诚实劳动、
创造性劳动的基础和保障。诚实劳动是指在劳动过程中指
脚踏实地、恪尽职守,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秉持实事求
是的态度去认识和对待劳动成果,不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
诚实劳动是发扬新时代劳模文化精神的迫切要求。创造性
劳动是指不可复制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人的本质的创造力
体现,是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发展。
新时代劳模文化有力证明了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的合理
性和正义性。马克思曾指出:“‘劳动的绝对自由’是劳动居民
幸福的最好条件。”劳模文化,正是人类追求自由、追求全
面发展的必备精神品质和核心价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恪守遵循的恒常性精神支点,更是现代人在新时代
摘要:
展开>>
收起<<
五一劳动节劳模文化主题讲稿劳模的主体特点其一,敢于攻坚克难,富有改革实效。劳模要怀有巨大的勇气,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其二,立足岗位奉献,倡导爱岗敬业。其三,突出劳模知识价值。新时期的振兴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人的体力劳动,创新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来引领。一些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的劳动模范在各行各业中各尽其能,发挥所长使科学知识在创造价值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其四,注重科技创新及科学管理。劳模文化的内在属性中国伦理文化传统与责任精神是劳模文化的集中生成。第一,文化的本质是伦理精神。第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历五千多年的积淀,形成了中国伦理文化特有的思想内涵。第三,劳模文化是社...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