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
VIP专免
2024-05-08
999+
21.15KB
3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专题党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
现代化的根本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纲
领性文件。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根
本属性、基本特征、本质要求与实践原则,构建了中国式
现代化理论体系。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
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深刻指出:“党的
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
成败。”这表明,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
党的领导根源于党自身的特质和禀赋,形成于党的伟
大实践和政治作用,证之于党的领导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基
本特征的本源意义,鲜明地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主体特质
与政治功能的交相融合,深刻地体现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自觉与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
一、党的特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信仰基础、本质
属性和发展内涵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独特品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
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党的特质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独特性
的主体根源和建构依据,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信仰基
础、本质属性和发展内涵。
(一)党的初心和使命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信仰基
础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
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式现代化形成
于党深入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进程,党的初心使命深刻规
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以实现中国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为根本依归和价值追求。
党的初心和使命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理念和精
神灵魂。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
百年’找回来”,是因为有党的初心和使命这一根本的精神支
柱。1925 年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指出,中
国共产党的革命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
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而达成这一目标
的途径,就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党将初心和使命注入中
国现代化事业,指明了中国人民的前进方向,使得中华民
族从艰难困顿苦厄中实现了自我觉醒,确立了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救中国的全新信仰。党的初心、使命使中国人民和
中华民族焕发出空前的伟大力量,是中国式现代化胜利发
展的精神北斗。由此可见,党的初心、使命是党领导人民
持续推进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信仰支柱。
党的初心和使命构成中国式现代化持续发展的不竭动
力和导航灯塔。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党
的初心、使命造就了党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舍我其谁的责任
担当,激发起中国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驱动着现代化发
展。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
绝、百折不挠的浴血奋斗,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取得现
代化的重大进展。在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
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
巨大风险挑战,使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历史和
实践表明,正是党的初心、使命照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
展前景,淬炼了中国人民自强自立的品格意志,凝聚起中
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磅礴力量。
(二)党的性质和宗旨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
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
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宀匕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
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性质和宗旨要求深
刻把握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始终
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出发点,自觉调整生产关
系,促进现代化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动能和逻辑线
路,本质上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体
现。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解决发
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成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
力的中心课题。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促进效率与
公平的均衡实现,成为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要
求。因此,党的性质与宗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目标取向,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
制度,不断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释放和激
活经济社会的发展潜力和创造潜能,持续促进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
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社
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⑴,只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强盛中国。中国式
现代化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体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和本质属
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其他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全
体人民的现代化。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
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
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
益”。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利益代表属性,决定了中国式现代
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
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冈的行动准则。同时,尊重人
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始终以人民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
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观,坚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保障人
民的发展权利与发展机会,鼓励广大劳动者将个人利益与
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相结合。由此可见,党的性质和
宗旨深刻影响着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归属,
使现代化建设始终致力于维护、实现和发展全体人民的根
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全
面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
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式
现代化,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终极目
标,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全面、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使中国式现代化最终表现为
人的现代化。正因为如此,中国式现代化才得以突破西方
现代化的物本主义发展逻辑,创造出以人为中心、满足人
的全面发展需要的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党的理论和纲领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内
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党的理论与
纲领也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内涵。首先,党的辩证
唯物主义世界观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把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与
发挥历史主动自觉有机结合。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需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
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
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中国式现代化
的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体现,是党团结带领人
民遵循中国现代化发展逻辑的行动演绎。中国式现代化的
发展过程,也是党把世界观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党在实践
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历史主动性和发展创造性,将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把握遵循规律和科学运用规律有机结合的
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
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
人世界观的实际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世界
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其次,党的思想方法论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辩证把
握和处理现代化发展中的多方面复杂关系。“推进中国式现
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
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
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
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正是基于唯物辩证法,党形成了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
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在正确认识、
准确把握和辩证处理多方面矛盾关系及其运动的过程中,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系统和协调发展。
再次,党的实践认识论要求以实践及其结果作为衡量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理论的标准,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
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我们党的历史,
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
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因此,坚持实事
求是,从实际出发,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是党的实践认识论的根本原则。换言之,作为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只有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解决中国
现代化发展中的具体问题,才能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现
代化实践中开花结果,持续发展。
摘要:
展开>>
收起<<
专题党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根本属性、基本特征、本质要求与实践原则,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深刻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这表明,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党的领导根源于党自身的特质和禀赋,形成于党的伟大实践和政治作用,证之于党的领导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的本源意义,鲜明地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主体特质与...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