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VIP专免
2024-05-08 999+ 19.77KB 2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
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同志们:
现代化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促进作
用,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不争事实。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
告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继中国梦理念之后,提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动力
的又一原创性论断。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
诸多难题,不是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
议上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
抓紧抓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的
强大推动力量,更离不开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
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坚实基础。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那么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与本质联系是什么?中国
式现代化理念的提出对新的历史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有何影响?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新形态?借此机会,我将围绕上述问题,与同志
们共同探讨,以期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拓展新的视野。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推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旨
内涵与民族性特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也
是人类文明史上国家发展的伟大奇迹。伟大梦想的实现离
不开强大动力的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
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动力量。现代化是当代社会
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通行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社
会进步的动力,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领悟中国
式现代化的内涵、厘清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将有助
于人们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并积极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
伟大进程之中。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旨内涵
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指由落后的农业社会发
展为先进的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表征为工业化及相应的
城市化。尽管基于不同的视角,人们对现代化的定义不尽
相同,但对现代化是近代以来各国或地区通过社会转型走
向发达过程的这一本质的理解已为众人所接受。现代化对
人类社会的效应是双重性的,一方面现代化带来了科学技
术迅速发展,社会产力与社会,社会
现代化不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也为人的发展提
了前所精神条件;一方面现代化也对社
会与人的发展产面效应,并带来了一系
代化问题”,主要包
括拜金传统价值丧失、人的面化、
资源危加深等问题。我国于现代
化后发国家,以来,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产的问题与原有社会问题相结,出现了有
特征的一问题,如:部分道德失范
与人文
。对我国现代化问题的,不应成为现代化发展
力,而应积极应对,在问题的解过程中强现代化
发展的动力。的历史点,我们党提出
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基于本国国情的科学理论,既是对
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也是对我国现代化问题
的积,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为”“是什么”“如
何推进”本质问题的科学阐释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将现
代化理念与特国情相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中国政治经济与历史文化的性特征,
是基于中国国情,并自己的现代化。习近平强“现
定模式,自己的是最好的,不
削足适履。”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模式,对
内涵的理解,既要考虑现代化的,更应结
现代化的具体实一,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的
遍规律。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且显然
,作为一向先进社会制
它能适应不断
地推进社会进步,也是最为理性的大模的社会
行为,现代化由一成,既工业化、城
市化,也涵教育水、社会动
与更复,现代化过程既
括物质、方面态的“现代”,又包括动态
的“化”的过程。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中国特色,
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党的领
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的本质特征与最大
“人”的执政念。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实
有共产党有新中国,有新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二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
出体现在制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
西方现代化的基,我国是以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
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代表的是最广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2035
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
巨大、全体人民共同质文明与文明相
人与自、走和平发展路的现代化,这是对中
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深刻阐释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性特征
社会现代化是一心理态价值观方式的
程。现代化极大地了人的创造使人类社会发
了前所化,推动了科学技、社会与文化的
发展,拓展了人类动的时间与广
类发展平。中国式现代化在促进我国人与社会前所
的巨大发展的同时,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推力
基于全化视角,现代化的发展是共性与
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都体现着普遍性与特
性与民族性的此,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作
用时,既马克思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为
指导,充分考虑化影响及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
现代化发展价值取向、发展基本途径等方面的共性
中华民族的具体情出发,体现中国特色。现代化
最为理性的大模社会行为,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
性,又具有的民族性,这民族性的基础是全体
民族成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主是由我国多民族的
社会历史条件与文化特色所定的。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民族性主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
多民族社会历史特性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
国家的社会历史期发展的积,并成
为后来发展的基础。基于历史发展,不同国家由于所
缘环境其选择的发展路不同,必会形成特有的
社会历史与现实,并成为不同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基础
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是中国式现代化产
18
是人类发展历史的转点,在极大提
力的同时,本主义在各国的,也开
西方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而此时的
还沉浸闭关锁国主义的野蛮入侵
腐朽堕落,成为制中国现代化发展的
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是动的。
主动现代化时期,面对发展机
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挽狂澜
了中国在体系中极
现代化新征程,由在现代化动发展向
主动发展转向,将建立独立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
奋斗目标,拓展现代化时期,进新时代,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与实
性的创新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述了中国式现代
摘要:

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同志们:现代化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促进作用,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不争事实。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继中国梦理念之后,提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动力的又一原创性论断。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不是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 收起<<
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docx

共27页,预览9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 27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