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聚焦“六个基础” 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VIP专免
2024-05-08
999+
16.18KB
1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聚焦“六个基础” 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
同志们:
7月12 日至 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此次考察
中,从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到乌鲁木齐市天
山区固原巷社区;从在自治区博物馆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
展示到听取汇报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
高度重视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三次中央新疆工
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
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
大学,提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
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具有很
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党的民族工作实践的最新总结,
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的治国方略在
党的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
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完整准确全面
把握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核心要
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使之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第一,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
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不断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以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内容的党的民族工作创新理论。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一)确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指向。中
国梦是国家、民族、人民共有共建、共促共享的同一个梦。国家层
面,要使现代中国更加繁荣富强,国际地位更加凸显;民族层面,
要使中华民族更加振兴,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人民层面,要
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国家富强是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政治前提,只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才能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
幸福的可靠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初心和起点。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
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和目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
时代召唤、人民期盼、历史必然。
(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
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的中华文化为土壤,以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
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为营养,滋养着各民族共同
的价值追求、审美情趣、思想信念、知识体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以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
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在浩如烟海、厚重博大的中华文化中,不断
挖掘各民族共有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元素,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讲
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故事。
(三)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国家实施
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帮扶政策、区域差别化发展政策、援疆援藏
等对口帮扶政策,极大地缩小了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与经济发达地
区的发展差距。民族地区发展的短板正在补齐、自我发展内生动力
正不断增强,后发赶超的势头更加强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
我国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
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国家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的措施,更加注重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越
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在互嵌式社会结构中更好融入城市。在各民
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氛围中,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
意识、法治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夯实增强“五个认同”的社会基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
团结,是各民族最高利益。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不
断增强“五个认同”,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
当下的中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政通人和、百业兴旺。从
中央到地方,从北疆草原到南国海疆,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各
地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
步创建工作大众化、人文化、实体化,各民族亲如一家的社会氛围
日益浓厚。在城市社区、工厂、乡村、学校、军营,各行各业都体
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动担当、自觉践行,民族团结的
心理契合点、情感共鸣点、利益汇合点提升到新高度。
(五)坚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在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共
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
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都对国家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献。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
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
量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要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
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
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第二,为什么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聚焦“六个基础”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志们: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此次考察中,从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到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从在自治区博物馆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到听取汇报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大学,提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