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主题党课讲稿:碳达峰、碳中和与中国增长模式的转型
VIP专免
2024-05-08
999+
27.33KB
2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双碳主题党课讲稿:碳达峰、碳中和与中
国增长模式的转型
我们都知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下的一个热点
问题,而其背后一定是带有经济代价的。怎样平衡经济发
展和碳达峰、碳中和,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由
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一是了解气候变化
和“双碳”目标,即为什么要碳达峰、碳中和,其背后的原因
实际上就是气候变化;二是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碳成本存
在于哪些方面,我们怎样才能降低这些成本,从而既确保
碳达峰、碳中和,又不影响经济增长;三是了解中国未来
怎么面向“双碳”实现协同发展。
一、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
(一)气候变化的原因与严峻趋势
尽管人类社会对全球变暖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全球气候变化确实是非常复杂而棘手的科学问题,对人
类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巨大挑战
相关数据表明,虽然近十万年来的全球气候波动总体态势
是平稳的,但是近两千年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变得越来越不
可预测与确定。相关研究发现,如果只考虑自然因素,全
球气候变化是不会如此显著的,而恰恰是在人类活动与自
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如此明显,特别是全球变暖。同时
从全球可持续发展评估结果来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
仅是发达国家
的难题,也是发展中国家需要面对的挑战,尤其是发
展中国家相对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是空前的,也
就导致了地球系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演化。从全球社
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包括人口、GDP、外商直接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际旅行在内的多方面数据,都呈现出
增长得越来越多的趋势。这样一系列人类活动与地球系统
的各个变量都是高度相关的,如二氧化碳排放、生态系统
破坏等方面的变量显著增加。所以,人类活动带来的地球
系统各个变量的快速变化,其直接结果就是让地球不堪重
负,地球系统的运作正在脱离安全范围,如基因多样性、
氮循环、磷循环等已进入高风险区,气候变化、土地利用
变化进入不确定性区间。
然而,如果我们要找到一条平衡经济发展和碳达峰、
碳中和的发展路径,可供的选择并不是很多。从整体上来
看,气候变化也正在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非传统安全风险
全球尺度上的各种灾难性事件风险正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显著增加。由于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
区,升温速率明显高于同期平均水平,高温、强降水等一
些极端事件越来越多,气候风险水平上升,沿海海温、海
平面上升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青藏高原的冻土退化也
是比较明显的,其主要还是升温导致的,所以总体上气候
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是负面的。对于升温明显背后的原因,
科学家们也在不断探索,总体上比较一致的结论是人为的
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二
氧化碳的排放。
那么,我们要怎样来干预气候变化、控制升温呢?显
然,减排是一个重要任务,而且时间紧、任务重。面对这
一情况,2016 年,全球 175 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
承诺将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的范围之内。然而,按
照现在的趋势,2℃的目标已经难以将影响控制在安全区间,
1.5℃将是一个更加刚性的目标,但其减排要求显然也更高、
时间也更紧。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实现零排放?控制
在2℃需要到2075 年实现零排放,而 1.5℃就需要到2050
年实现零排放,二者差别很大。为了实现这一系列目标,
人类实际上还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以 1.5℃为更刚性的要求,
当前全球只剩下8%的碳账户额度,而如果按照现在的排放
速率,10 年就会突破这一界限。从 1870 年以来全球碳账户
的消耗情况来看,发达国家在早期的排放是比较大的,当
前中国和美国的排放是比较大的,约占全球的一半,印度
排第三且也在快速增加。从全球数据来看,1955 年以来全
球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趋势主要有几个重要节点,一是三次
石油危机,二是三次国际气候行动,同时 2019 年以来不确
定性显著增强。
形势越来越紧张,迫使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每个个
人都需要行动起来。自《巴黎协定》之后,碳达峰、碳中
和已成 为 全 球 可 持续 发 展 的 一 个 新的 目 标和 新的 内 涵。
1713 年,德国人冯·卡洛维茨就提出了“可持续性”的概念。
然后,全球发生了一系列相关活动,如 1972 年在斯德哥尔
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讨论了当代环境问题,1987
年世界环
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
这一重要报告,1992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
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 世纪议程》这一重要文件,1997
年的《京都议定书》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
温室气体排放,2000 年联合国制定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
标》,2015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17 个全球发展
目标”,2015 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了《巴黎协
定》,2021 年的联合国第26 次气候大会达成了《格拉斯哥
气候公约》……当今,全球开展了一场碳达峰、碳中和的
角逐,已有137 个国家和地区承诺碳中和,并且不丹和苏里
南两个国家已经实现了碳中和。其中,乌拉圭承诺 2030 年
达到碳中和,其目标是最早的;而后是芬兰、奥地利、冰
岛、德国、瑞典,目标年是 2045 年或更早,九成国家设定
了2050 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
讲话中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
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
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
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就是我们的庄严承诺。
(二)怎样理解“双碳”目标
摘要:
展开>>
收起<<
双碳主题党课讲稿:碳达峰、碳中和与中国增长模式的转型我们都知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下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其背后一定是带有经济代价的。怎样平衡经济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一是了解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即为什么要碳达峰、碳中和,其背后的原因实际上就是气候变化;二是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碳成本存在于哪些方面,我们怎样才能降低这些成本,从而既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又不影响经济增长;三是了解中国未来怎么面向“双碳”实现协同发展。一、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一)气候变化的原因与严峻趋势尽管人类社会对全球变暖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全球气候变化...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