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专题党课讲稿
VIP专免
2024-05-08
999+
32.66KB
2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学习贯彻 2024 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专题党
课讲稿
2024 年2月3日,党的十八大以来第 12 个指导“三农”
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
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
见》发布,全文共六个部分,包括: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
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
面领导。这六个部分可简单概括为“两个确保、三个提升、
一个加强”,“两个确保”是目标要求,“三个提升”是途径手段,
“一个加强”是根本保障。
一、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切
入点
“乡村全面振兴”是 2024 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词。
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
议时提出“五大振兴”,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
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如何扎实推进“五大振兴”,2024 年中
央一号文件给出有效切入点——“千万工程”经验。
“五大振兴”中,产业振兴是基础。如何振兴产业:一是
提高产量,二是提高质量。经过改革开放这些年的努力,
我国市场内的农产品产量逐渐趋于稳定,再没出现过短缺
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再提高产量容易导致价格下降,从
而影
响整个产业的利益。所以,要在生产不过剩的前提下,
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党的十九
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调把乡村建设摆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4 年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党
的二十大精神,提出“三个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 xx 工作期间,亲自谋划推动“千万工
程”,从整治农村环境入手,由点及面,扩容建设。经过 20
多年持续努力,“千万工程”的实施不仅深刻改变了 xx 农村
的整体面貌,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先行探索和示
范引路,各地都可学可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
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精准施
策、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注重地域特
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
传统建筑,以多样化为美,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
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水墨
画,以横幅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秀丽的山光水色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文字形式描绘了乡野间的世外
桃源。要通过“千万工程”将乡村打造成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与世外桃源。
(一)山东省青州市何官镇南张楼村
1987
年,山东省与徳国巴伐利亚州正式建立友好省州关系。
1988 年,德国巴伐利亚州汉斯赛德尔基金会选中南张楼村
实施中德合作“土地整理和村庄革新”项目。项目实施 30 多
年来,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基础设
施条件和生产条件、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为目标,走出了一
条具有南张楼特色的就地城镇化路子,实现了城乡等值发
展。
德国专家的改造思路是,先通过农地整理改善生产条
件,再通过村庄规划和乡村建设改善生活条件,并在此过
程中坚持生态保护理念。德国专家在遵循乔、灌、草相结
合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杂草进行规
划设计,以此涵养土地,保护生态环境。
(二)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
面对房屋破旧、田地荒芜、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的困
境,郝堂村喊出“不挖山、不砍树、不填塘、不扒房”的口号,
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小康之路。刚开始提出在原
有房屋基础上改建新民居时,村民并不买账,认为“贴瓷砖
的小白楼才好看”。村民张厚建家是郝堂村第一户改造的院
子。改造后,房屋外部保留豫南民居特色,内部设施现代
化,门前的家庭污水池里种满了水生植物,兼顾美观、环
保、实用的特点。改造后的张厚建家成了村里的“明星院”,
村民纷纷效仿。破除“政府统管、大拆大建”观念,“高举生
态旗,念活产业经,唱好文化戏”,昔日无人问津的小山村
蝶变为闻名全国的美丽乡村,不仅村民住着舒心,还吸引
了大量游客。
可以说,改造后的郝堂村是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初级
版。“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现代农村既要继承优良的文
化和生态基因,也要进行现代化改造。我在当地调研时发
现,一对原本已经搬到城镇上的年轻夫妻搬回了村里。他
们说,城里的生活过于忙碌,无暇照看孩子学习,回到家
乡,既有事可做,父母邻里也能帮忙照顾孩子。所以,乡
村改造是第一步,很多问题随着改造的推进,自然而然就
有了答案。
(三)乡村改造的落脚点
建设高标准农田。2024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因地制
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无人耕种
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建设高标准农
田,就要解决好土地分割细碎化的问题,进行土地整治。
树立大食物观。大食物观是党中央粮食安全观念的战
略性转变,以“食物”取代“粮食”是对传统“以粮为纲”观念的
拓展升级。不只水稻、小麦等主粮,蔬菜、水果等副食产
品,肉、蛋、奶、鱼等动物性食品,甚至微生物、合成物
质等可食物品,都是食物。凡是能满足人的正常生活需求
并有利于寿命延长的可供人类食用的物质都属于食物范畴
都要进入中国人的饭碗,我们都应抓紧抓好。
高水平专家要参与乡村规划设计。南张楼村、郝堂村
都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规划建设的。高水平的规划设计
能体现出各村庄的特色,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乡
村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乡村规划设计的成效,
不在于吸引了多少游客,而是当地百姓有没有切实受益,
要看老人是否生活得幸福,孩子是否玩得快乐。
摘要:
展开>>
收起<<
学习贯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专题党课讲稿2024年2月3日,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全文共六个部分,包括: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这六个部分可简单概括为“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一个加强”,“两个确保”是目标要求,“三个提升”是途径手段,“一个加强”是根本保障。一、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切入点“乡村全面振兴”是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词。201...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