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会专题党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特征本质和面临问题
VIP专免
2024-05-08
999+
26.95KB
3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盛会专题党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
特征本质和面临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
务”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
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论断一经提出,不仅成为国内
热议的焦点,而且在世界上也引起了巨大反响。英国广播
公司(BBC)称,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新的“政治语码”。
2023 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
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 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A总书记强调,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
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
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
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
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
(一)现代化和现代化国家
现代化,是 18 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的世界前沿
体现为各国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发展前沿水平的行为和
过
程。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认为,现代化既是一
种世界现象,又是一种文明进步,也是一个发展目标。可
以说,把握现代化概念最主要的关键词,就是世界发展前
沿水平。发达国家要保持世界前沿水平,发展中国家要追
赶世界前沿水平。形象地说,现代化犹如一场人类发展的
国际马拉松比赛,跑在前面的成为发达国家,跑在后面的
成为发展中国家。这场比赛中,发达国家可以掉下来,发
展中国家也可以赶上去, 位置转换有一定规律性。研究发
现,在 20 世纪后 50 年里,发达国家掉下来的比例约为
10%,发展中国家赶上去的比例约为5%。
现代化作为一种世界现象和国际潮流,大致起步于18
世纪,扩散于 19 世纪, 流行于20 世纪和 21 世纪。由此可
见,现代化出现在世界上的时间并不长,与世 界工业化进
程基本相符。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但
起步比西 方先行国家晚了约一百年,属于后发追赶型现代
化。如果把传统社会分为原始
社会、农业社会两个阶段,把现代社会分为工业社会、知
识社会两个阶段,那么现代化可以分为第一次和第二次现
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
变,第二次现代化则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20 世
纪6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先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建成发达工
业社会,并启动第二次现代化,开始向知识社会迈进;而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第一次现代化尚未完成,因而面临两
次现代化的双重挑战。
那么,什么样的国家是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国家是基
于现代化指数的一种国家分类,是指国家现代化水平达到
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迄今,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
中心已完成1950-2017 年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 131 个国家
(覆盖全球96%的人口)的现代化水平评价,并提出了世界
现代化指数(第一次现代化指数、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和综
合现代化指数)和现代化国家的分类标准。
现代化国家的三个标准是:定量标准,国家现代化指
数要达到或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80%,60%的现代化指
标的水平要达到发达水平,关键现代化指标的平均水平要
达到发达水平;排名标准,现代化指数、关键现代化指标
的排名要进入世界前 20 位;定性标准,六个领域包括经济
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人的现代化都要达到世界先进
水平。其中有三个方面非常关键,即先进生产力、社会公
平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三个方面都必须达到世界先进
水平。
现代化国家有三个特点:一是数量比较少。过去 300 年
里,发达国家的比例不超过20%。过去 50 年里,现代化国
家的比例约为13%-15%。《中国现代化报告 2020》发现,
2017 年现代化国家只有20 个,分别是丹麦、瑞典、瑞士、
荷兰、 美国、比利时、新加坡、德国、挪威、芬兰、爱尔
兰、法国、
英国、日本、奥 地利、澳大利亚、韩国、以色列、加拿大
和新西兰。二是具有两个稳定性。比 例稳定,过去 50 年现
代化国家占全部国家的比例在13%至15%左右波动。地位稳
定,过去 50 年现代化国家保持现代化水平的比例是90%。
三是它们处于国际分工的高端。目前,现代化国家是“头脑
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和“知识型国家” 等。
那么,中国的现代化处于什么水平?中国的现代化是
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中国在世界体系中的相
对水平和国际地位,可大致反映中国的现代化的基本情况
中国大约从1840 年开始的现代化探索,比西方先行国家晚
了约一百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即清朝末年现代化起步、民国时期局部现代化和新中国的
全面现代化。
在过去的近200 年里,中华民族虽历经坎坷,但奋勇前
行,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截至
目前,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已经完成99%,基本完成了工业
化,第二次现代化已经启动,约为发达国家水平的 44%。大
体而言, 中国的现代化水平高于一般发展中国家,与中等
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较小,但 是与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较
大。未来30 年,中国的现代化的定量目标是,按照 党的十
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安排,我们需要在 2035 年基本实
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水平进入世界前 40 位,步
入
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在2050 年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国家现代化水平进入世界前 20 位,步入发达国家行 列。可
以说,从 1840 年开始对现代化的不懈探索,到 2021 年开启
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现代化承载着中国
几代人的梦想。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与探索
回顾历史,邓小平同志最早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
念。1979 年3月21 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
行委员会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中国式 的四个现代化”。他
指出:“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 们
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
个现代化。”在随 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邓小平同志
在党内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他指出:“我同外国人
谈话,用了一个新名词:中国式的现代化。到本世纪末,
我们大概只能达到发达国家 70 年代的水平,人均收入不可
能很高。”这是从中 国基本国情及与西方国家发展水平差距
较大的具体实际出发,对20 世纪 60 年代 提出的“四个现代
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
代化)内涵和标准作的校正,使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了实
现现代化的艰巨性, 我们的目标变得更加务实。进入新时
代,A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 出:“在新中国成立特
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
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
了中国式现代化。”
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拓
展和深化的过程。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完成了被称
之为“集四次工业革命为一体的崛起”, 以西方不认可的模
式全面崛起并震撼了整个世界。今天,中国已经走出了一
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
论认知和实践自觉。换言之,40 多年前,我们使用“中国式
现代化”概念的时候,我们国家还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但
今天我们再次使用“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概念的时候,中国已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从政治叙事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现代化” 还是有一点差别的。也就是说,中国讲“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它的侧重点是中国国内的现代化
建设,而当我们讲“中国式现代化”的时候,我们是国内外兼
顾的,甚至某种意义上是侧重国际视角的,正如A总书记
所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
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为人类和平与
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总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更为自信的中国话语
其本身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今天自信自立的底
气。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成就,如消除贫困、全面小康
科技进步、生态文明等,以及中国式现代化成功背后的理
念、经验和制度安排,其意义远远超出中国国界。中国式
现代化正激励越来越多的非西方国家,大胆探索符合自己
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
2022 年11 月4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A主席会见
德国总理朔尔茨时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意义。A主席
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 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
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是中国独特的客观条件 决定的,
是中国社会制度和治国理政的理念决定的,也是中国在实
现现代化长 期实践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决定的。”实现现代
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 但每个国家的历史传承、
文化传统、基本国情不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模式也 各不
相同。因此,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
不存在放之四海 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之所
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它切合中国实 际、反映中国人民意
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我们党扎根中国大地、独立自
主探索出来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特征,是建设
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战略出发点。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
代化。我国有 14 亿多人口,规模超过现 有发达国家人口的
总和,人口数量超过西欧的3倍和美国的 4倍。如此庞大的
人 口规模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其
难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整体迈入现代
化社会,也必将深刻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正如A主席
在2022 年11 月17 日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
面演讲
所指出的:“中国 14 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发展史上
前所未有的大事。” 目前,中国已经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
根据联合国最新预测,中国人口规模在2035 年以前将保持
在14 亿人以上,2050 年也将在13 亿人以上,中国依然是
人数 超10 亿的两个人口超级大国之一。所以,中国将以十
多亿的人口体量迈向现代 化社会,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
有的伟大创举。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人口规模在促进经济发展的
潜在路径上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人口直接提供最终产品
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通常来说,在开放经济的情况下,
人口越多,产出也越多。第二,人口基数越大,意味着有
更多的人可以进行知识和技术的创造,所以有更大的可能
获得新的知识和技术。第三,人口规模越大,在相同条件
下意味着对既有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能力越大,而且个
摘要:
展开>>
收起<<
盛会专题党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特征本质和面临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论断一经提出,不仅成为国内热议的焦点,而且在世界上也引起了巨大反响。英国广播公司(BBC)称,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新的“政治语码”。 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A总书记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