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VIP专免
2024-05-08
999+
20.82KB
2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
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
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具体实际为根
本,实现了对长久以来始终以西方现代化为中心通往现代
化道路的创新突破,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方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明证、
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提供方法论遵循。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明
证
如果我们拿起大历史观的望远镜,就可以清晰地看到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和发展方向。从新中国成立到改
革开放,再到新时代的历史性变革,事实雄辩地证明,中
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携手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之路上
历经艰难险阻、在进行艰苦卓绝的伟大奋斗中逐步演进至
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智慧结
晶,具有坚实的历史依据。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在风雨飘摇的近代社会,许多爱国志士为救亡图存抛
头颅、洒热血,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错和探索,但是由于时
代和历史条件的局限,均未能找出一条在中国行得通的道
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近
代中国也由此从混沌思潮中崛起了第一批坚定信仰马克思
主义的学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
党也由此开始酝酿、筹建并最终宣告成立,这是中国人民
救亡图存艰苦探索的必然产物,成为结束近代中国“国家蒙
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悲惨历史的关键力量。中国共
产党带领着正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拨开漫天阴霾,
从黑暗、贫穷走向了光明、富强,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
度,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奠定了制度、政治和经济基
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毛泽东就指出,20 世纪我们
的任务是“上半个世纪搞革命,下半个世纪搞建设”。从此,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走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
历程之中,与此同时,也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
道路,开创性地提出了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
现代科学技术并举的“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实现路径,
使中国开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开启了中国式现代
化建设的历史进程。这一时期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社
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铺展,都推动着
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擘画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
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迅速提升的一个时期,在这一历史
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愈加明显。1979 年,邓小
平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命题,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基
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的崭新命题,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指明
了方向,并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向政治、社会以
及教育等方面拓展。党的十五大确定了“建设小康社会”这一
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新任务。党的十七大明确了现代化建设
的根本在于人,把视角从“物”转向了“人”,彰显了“以人为
本”的政治立场,从根本上区别了西方“资本至上”的现代化
理念。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
为发展主线,充分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发
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逐步从以经济建设为主,
向多维度、宽领域不断延伸与拓展,不断促使中国式现代
化建设的内容更加丰富。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
的不懈努力,激发了中国经济发展活力,政治体制改革效
果显著,教育、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
展,全面铺开了不同于西方的且带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
设道路。这一时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擘画了中国式现
代化的美好蓝图,极大加快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
程。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守正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勇于推进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并牢牢把握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
之路开创新局面。
中国式现代化之守正,绝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在不变
质、不偏向、不走样的前提下开拓进取;绝不是“推倒重
来”,而是在立新潮、开新局、谋新篇的过程中接续奋斗。
中国式现代化之守正,就是不忘本、不失根,就是守社会
主义之正。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创新才能激发活力,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中国在探索现
代化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始终坚定战略定力,始终以高度
的政治自觉和坚定的政治自信坚守社会主义之正。比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发挥劳动者
的积极性,同时注重保护并发挥资本、技术、信息、土地
等其他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历史与现实充分表明,中国式
现代化始终坚守社会主义之正,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之创新,就是与时俱进,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之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
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建设什么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
回答。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四个现代化”到党的十八届三中
全会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的新命题,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
的创新成果,有效拓宽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体系的整体布
局;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四位一体”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
“五位一体”,实现了新形势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创
新,也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进一步深化;从科学发
展观到新时代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
清晰蓝图,明确了新发展阶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原
则以及行动指南。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四个现代化”
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更
丰富、理论更成熟、制度更完善、目标更远大。我们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
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新的历史进程。由此可见,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坚持守正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推
进和拓展。
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逻
辑
中国式现代化所彰显的中国特色、提出的本质要求、
把握的重大原则,表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实现方式。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同志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具体实际为根本,实现了对长久以来始终以西方现代化为中心通往现代化道路的创新突破,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方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明证、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方法论遵循。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明证如果我们拿起大历史观的望远镜,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