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大峰碳中和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论述主题党课
VIP专免
2024-05-08
999+
24.74KB
1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贯彻新发
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着力推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 年 9
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明确提
出,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
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向世界作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郑
重宣示。习近平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
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
围绕实现“双碳”目标,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系统回答了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依据、重要意义、实现方
式等重大问题,为推进“双碳”工作指明了方向。深入学习这
些重要论述,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双碳”目标、打好实
现“双碳”目标这场硬仗、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
化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双碳”目标是我们党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
策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
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
庄严承诺,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习近平明确指
出,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
须要做。这一论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
责任担当,也反映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实现“双碳”目标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
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进入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
新发展阶段。新征程上,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这
就要求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注重同步
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
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
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习近平对“高质量发展”的
涵义作了深刻阐释,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
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这意味着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
增长,改变过去生产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賴规
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实现高
质量发展的目标内在地要求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
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充分发挥实现“双碳”目标对
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
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进一
步有机融合,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形
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
间格局。
然而,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
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质量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
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
距。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
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
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
突出问题的窗口期的“三期叠加” 复杂局面。
特另刂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
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
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
时期。这一现状也决定了我国必须通过实现 “双碳”目标来破
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
型。
(二)实现“双碳”目标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
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实现“双碳”目标,是解决制约我国发展瓶颈性问题的迫
切之举。
第一,从资源环境约束看,我国多年形成了以高能耗、高
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结构,高能耗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
高,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 65%左右,其中
钢铁、建材、石化、有色、化工等五大耗能产业就占近50%。
而当前我国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也已难以承
载高消耗、粗放型的发展。
第二,从能源结构来看,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
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能源消费仍保持刚性增长。2021年全
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达52.4 亿吨标准煤,比2020 年增长 5,2%。
同时,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特征明显,中东部地区能源消
费量占全国比重超过 70%,而重要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我们面临着能源需求压力巨大、能源供给制约较多、能源生产和消
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能源技.术水平总体落后等制约可持续发
展的诸多挑战。
第三,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看,目前我国保护与发展长期
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
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污染防治攻坚战还存在思想认识不
够深、改善水平不够高、工作成效不够稳、涉及领域不够宽、
治理范围不够广等问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
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这仍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和挑战。正如习近平在 2m8 年全国生态环
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
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
扭转,并且独特的地理环境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以上亟
待解决的问题要求我们通过推动“双碳”工作,着力破解发展
中的资源环境约束难题。
(三)实现“双碳”目标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
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特另刂是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出现
了一些新的变化,劳动力成本在逐步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达到了瓶颈,旧的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已经难以持续,科学技术
的重要性全面上升。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
进,更加凸显了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这对我
们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提出了强烈要求。
因此,要借助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契机,抓住绿色转型带
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与此同时,
进入新发展阶段,在优化经济结构方面,我们还需要跨过一些常规
性和非常规性关口,这突出地体现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上。当前我国
传统产业所占的比重依然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尚未
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产业结构调整仍然需要一个过程。
习近平强调:“这是一个凤凰涅榘的过程。如果现在不抓
紧,将来解决起来难度会更高、代价会更大、后果会更重。我们
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
把实现“双碳”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我国顺应当代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
升级,推动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带动并实现产业
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
(四)实现“双碳”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指出:“良好的生态
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我国
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已经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
望值更高,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
求日益增长,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容忍度更低,热切期盼加快提
高生态环境质量。
针对这一情况,习近平强调:“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
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
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只有顺
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的劲头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
方式,才能更好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
美丽中国愿景。
摘要:
展开>>
收起<<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着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明确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向世界作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郑重宣示。习近平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围绕实现“双碳”目标,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依据...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