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抓落实、促发展”专题党课
VIP专免
2024-05-08
999+
25.28KB
2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学党史、抓落实、促发展”专题党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启迪、给
人力量。百年党史生动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
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
资源、实践智慧和精神力量。今天,我想从开天辟地、改天换
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这四个关键词,与大家一道简要回顾
一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前进的智
慧和力量,把党史蕴含的血脉之本、情感之根、智慧之库转化
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强大动力。
一、开天辟地撑起救国大业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是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的,在
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
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屈辱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
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封建统治阶级发起洋务
运动,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改
良派、革命派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都最终归于失
败。
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一大批有识之士在寻求救国之路,
中国出现了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
胡适等,他们倡导民主、和平、自由,抨击封建礼教,传播西
方文化。特别是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对中国的影响最
大,它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接
受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
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1919 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之
一,派出代表参加巴黎和会,但是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却
遭到拒绝,而且会议竟然规定将德国原来在山东的一切特权全
部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中国人民积蓄
已久的反帝爱国情绪如火山般爆发出来。5月4日,北京大学
等13 所大专以上学校的3000 余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示威,要
求“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
由此爆发。五四运动很快发展到全国的各阶层,从 6月5日开
始,上海工人自发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唐山、
汉口、南京、长沙等地的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运动的主力由
学生转变为工人,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波及全国20 多个省的
100 多座城市。在当时的XX,
一群就读于潼属联中的青年学生通过阅读《新青年》等刊
物,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 XX
后,立即与成都“学界外援会”(后改为四川学生联合会)取得
联系,组织城区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的爱
国行动。当时,XX 还没有专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出售,那
些刊物上登载的宣传文章已不能满足同学们寻求革命真理的需
要,他们决心走出 XX,到五四运动的发祥地去系统学习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谭卫根、贺诚、左道之、王蕴中、谭襄城、左
治生等一批同学,纷纷赴北京求学,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
很快成长为学生运动骨干。比如左道之成为第一个 XX 籍中共
党员,被选为中共北京市委农委委员;王蕴中担任了北京工专
党支部书记;谭卫根、左治生分别担任了北大、北京中国大学
党支部的领导工作。这批 XX 的早期共产党人,成为向家乡宣
传马克思主义的急先锋,他们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
新思想送到XX,为正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进步青年打开了思
想解放的闸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它
以辛亥革命所不曾有的姿态,展开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斗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为中国
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1920 年初,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酝酿 成立中国共产
党。经过几个月的准备,1920 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
达、陈望道、邵力子等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
上海共产党主义小组。经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多方面的活动,
建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日益成熟。1921 年7月23 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 106 号召
开,大会的最后一天,因法租界巡捕搜查,使得会议临时中
断,随后部分代表们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了
最后的会议决议。这次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明确规
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本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
政,
党纲还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党的一
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
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此,中国无产阶级有了英明的组
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非常艰
难的历程。但是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
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
路,进行了 28 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
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在这个过程中,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历经千难万险。可
以说,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它是红色的,是
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据不完全统计,从
1921 年至1949 年,全国牺牲的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多达
370 余万人,而其中我们 XX 就有880 余名烈士,他们用实际
行动真正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
壮志。
二、改天换地铸就兴国大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异常艰难和
复杂严峻的。由于长期战争,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民
党残余伺机破坏,匪患严重。有些地方还未得到解放,很多基
层还未建立政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孤立我们、
在经济上封锁我们、在军事上威胁我们。1950 年6月25 日,
朝鲜内战爆发,随后美国入侵朝鲜,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
海峡。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到严重安全威胁。经过充分讨
论和全面衡量,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
国”的战略决策。在持续 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黄继
光、邱少云等一大批战斗英雄。其中,黄继光就出生于我们邻
县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1 年3月,他参加抗美援朝
战争。1952 年10 月,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以美
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 19 日夜
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 高地。部队接连攻占 3个阵地后,
受阻于零号阵地。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他带领两名战士
向敌火力点前进,期间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
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
的猛烈扫射,他毫不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
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射击。然而,当部队趁势
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地堡里的机枪又突然开始扫射,攻击部队
再次受阻。此时,黄继光已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
胜利,他顽强地向敌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
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牺
牲,年仅21 岁。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
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为弘扬黄继光的英雄事迹,1962
年10 月,中江县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
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 年纪念黄继光英勇牺牲 30 周年
时,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座下的山岩石墙上题
字:“特级英雄黄继光”。
摘要:
展开>>
收起<<
“学党史、抓落实、促发展”专题党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启迪、给人力量。百年党史生动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和精神力量。今天,我想从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这四个关键词,与大家一道简要回顾一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把党史蕴含的血脉之本、情感之根、智慧之库转化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强大动力。一、开天辟地撑起救国大业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在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封建社...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