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新时代“三农”战略目标的历史性升级和发展优势提升(党课参考)
VIP专免
2024-05-08
999+
21.64KB
2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讲义文稿:新时代“三农”战略目标的历史性
升级和发展优势提升(党课参考)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农村发生历史性变革,是
基于“三农”发展战略目标历史性升级为乡村全面振兴展开的,
也是基于与之对应的中国共产党将“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
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展开的。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
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回答时代之问,从乡村全面
振兴战略目标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明示
方向、“四有”之治厚植乡村振兴优势、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
等逻辑贯通的四个方面,回答了如何推动乡村振兴的一系
列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形成了“大国小农”下促进乡村全面
振兴的中国方案。
[关键词]“三农”工作;战略目标;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共产党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问题意识,科学回答
时代之问。每一个时期有当期的主要问题。进入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要破解的“三农”问题是,促进亿万农民同全国人
民一道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
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
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基础。乡村全面振兴和几亿农民同
步迈向全面现代化[1]目标的明确,实现了“三农”发展战略目
标的历
史性演进。实现以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
裕富足为重要量度的乡村全面振兴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中的历史性重大任务,不是一个轻轻松松就可
以完成的,而是一个艰巨的历史性课题,因为工业化、城
镇化进程中世界普遍存在“三农”发展受弱质性困扰问题[2],
也会在较长时期内延续。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这一战略目标
实际上是对“三农”发展受弱质性困扰的破解,也是一种发展
态势的反转,其中的难度和复杂性不言而喻,这既要有历
史担当,也要有不畏艰难的巨大勇气、足够的历史耐心、
解决难题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随着“三农”发展战略目标的历史性升级,随着打赢脱贫
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和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
历史性解决,中国共产党“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
进乡村振兴[1]。以 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守为最广大
农民群众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担当,基于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的深刻认识,科学
把握发展规律,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
重,坚持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以党的领导的政
治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和国
家强大的经济实力攻坚克难和厚植发展优势,举全党全社
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改善对“三农”工
作的领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
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
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了破解“三农”发展受弱质性困扰难题、
着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式现代化演进中的“三农”
短板、加快推进农业農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中
国方案,走出了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和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
困理论,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十年间,中国构建起乡村全面振兴战
略目标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明示方向、
“四有”之治厚植发展优势破解“三农”难题的推动乡村振兴机
制,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历史性解决了农民的绝
对贫困,农民一个不少地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城乡二元分
化向融合互促转变,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民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一、“三农”发展战略目标的历史性升级
新时代“三农”发展的历史性变革是基于战略目标的历史
性升级展开的。科学的目标治理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事业发
展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演进中,中国共产党
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既保持战略定力,又随着经济社会
的发展,逐步完善和升级演进。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这既明确了“三农”工作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
总抓手[3],也明确了“三农”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乡村全面振兴。
这次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A在2017 年底
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是有鲜明目标导向的。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
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
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4]P11 在以 A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下,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日益清
晰,阶段性推进路线图日益明确。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18 年1月2日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明确了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
富全面实现的战略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 年1月
4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
意见》,明确了要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
民富裕富足。A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批示强调,要坚持乡村
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
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5]这些都从不同
层面明确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即农业农村
现代化是总目标[6]P257,高质
高效是农业强的量度和表征,宜居宜业是农村美的量度和
表征,富裕富足是农民富的量度和表征。党的十九大及之
后的中央决策将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
民富裕富足为显著标志的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清晰呈现出
来。
将乡村全面振兴明确为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战略目标,
是不同于以往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
的目标升级,而是实现了发展战略目标的历史性演进。新
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三农”实现跨越发
展,但“三农”的弱质性仍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
“三农”自我发展能力仍然较弱,农业农村发展对政府的依赖
性较强。[7]
“三农”的弱质性,不是中国特有的,而是工业化、城镇化进
程中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源于工业化进程中农业投
入回报率低于工业,加之居民在城镇生活较为丰富便捷和
有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因而农业农村的生产要素大量流向
工业和城镇,进而导致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的二元结构。党
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
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所作出的战略决策。以农
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表征的乡村
全面振兴,与此前的战略目标的不同在于,破解的不是“三
农”能否实现发展的问题,而是“三农”不仅能够实现发展,
还能够摆脱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其发展受弱质性困扰的
问题。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则农业必然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农村宜居宜业则农村必然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农民富裕
富足则农民必然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这些战略目标的实
现,“三农”发展将突破受弱质性困扰,实现历史性变革,创
造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发
展态势。明确这一实现“三农”质的飞跃的战略目标,实现了
“三农”发展目标的历史性演进,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坚
守和担当,是无畏艰难的战略决策。
将乡村全面振兴明确为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战略目标,
是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的。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从来都
不是把“三农”孤立起来解决,都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解
决“三农”问题及其实现路径。2013 年12 月,A在中央农村
工作会议上指出:“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
居乐业 , 整个 大 局就 有 保 障 ,各 项 工 作 都会比较 主
动。”[8]P6582014 年12 月,A在江苏省调研时强调,“没有
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
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9]2018 年,中共
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的必然选择。”[10]A 在2020 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上指出:“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
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
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1]A 还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11]
摘要:
展开>>
收起<<
讲义文稿:新时代“三农”战略目标的历史性升级和发展优势提升(党课参考)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农村发生历史性变革,是基于“三农”发展战略目标历史性升级为乡村全面振兴展开的,也是基于与之对应的中国共产党将“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展开的。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回答时代之问,从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目标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明示方向、“四有”之治厚植乡村振兴优势、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等逻辑贯通的四个方面,回答了如何推动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形成了“大国小农”下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中国方案。 [关键词]“三农”工作;战略目...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