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的三重意蕴
VIP专免
2024-05-08
999+
31.67KB
4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
化“中国式”的三重意蕴
“中国式”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鲜明标签①,冠名“中国
式”旨在表明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版本”已经成型,彰显
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贡献的
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
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
准。②这一科学判断,斩钉截铁,为现代化中国式”表述提
供了合法性的学理说明。党带领人民踔厉奋发,走出了中
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实践中突破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
“西方化等同于先进化”的叙事与陷阱。当前学界对中国式现
代化的特征、优势及世界意义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与论述,
但将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就的外在性描述与推进中国式现
代化的内在性要求相结合,全面深刻地把握现代化的“中国
式”的科学内涵还有待深入研究。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
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集中论述,为我们理解“中国式”的科
学内涵提供了清晰线索。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一个核心要
义”“五大中国特色”“九个本质要求”。
一、科学揭示“中国式”的中心要义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时,开宗
明义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①这一重要判断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
涵和最本
质的特征,标明了“中国式”的核心要义,即党的领导是
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因素和根本保障,社会主义是“中国式
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和制度优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
化进程的总体推进无不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统揽全局,协调
各方,凝聚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而“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
来的种种特征无不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关”②,“社会主
义”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制度与指导思想上明显区别
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是“中国式”最鲜亮的底色。没有中
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强力推动,不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
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就无从谈起!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的决定性因素
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开辟、艰辛探索到“中国式现代化”
概念的确立与中国现代化理论形成与实践全面拓展,都离
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自主探索和矢志推进。没有中国共产党
就不能独立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就无法形成现代化的
中国模式。众所周知,鸦片战争使得闭关自守的中国被迫
打开了国门,被动卷入世界现代化过程。面对列强的坚船
利炮,中国先进分子睁眼看世界,认识到学习西方,走现
代化之路是实现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从那时开始,来自
不同阶级的多股政治力量粉墨登场,尝试探索实现民族复
兴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国社会各种力
量对现代化做过的种种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以封建地
主阶级为代表七大夫发起的洋务运动,企图从器物层面学
习西方,最终以甲午海战的失败而告终;以资产阶级维新
派为首发起的百日维新运动,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进行彻底的反
帝反封建,因而只能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以慈禧
太后为首的反动势力施行的清末“新政”表面上是要破除君主
专制制度,实则借“立宪”之名继续加强帝制集权,遏制革命
形势发展。总之,这些救亡图存的革新运动,终因先天缺
陷或发育不足和外部条件制约而没能改变其灭亡的命运。
辛亥革命成功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
国,开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先河。但军阀混战、政治纠
纷等因素使其夭折。伴随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党主
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陷入停滞。事实证明,各种名目
的改良主义、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制度模
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更谈
不上为中国现代化提供科学方案。
中国共产党为了解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
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自成立之日
起就把民族复兴大旗扛在肩上,不断号召、融入、推进中
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
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③。国共合
作时期帮助国民党改组,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政权建设,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从政治、经济、文
化、社会生活等多个层面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做出努力。在
现代化的独立探索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
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开启大规模自主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
本保障;新中国成立
后,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开展社
会主义建设,为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工业化基
础和制度保障;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党团结带领
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
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展现出更为
光明的前景,现代化的“中国式”展开方式和述说方式逐渐定
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可见,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成立和得到彰
显的决定性因素。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的本质内涵
现代化是一个全球性的概念,是人类文明进步必经的
客观进程。在遵循现代化一般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不同国
家会结合具体实际,选择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人民对
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魏源“师夷长技以制
夷”的思索标志着现代化意识的萌生,历经洋务运动、戊戌
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长期探索,历经先驱者们
的总结反思,彻底地效仿西式现代化的道路在中国无法走
通。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经曲折、总结经验后做
出的郑重抉择,其间又实现了从以俄为师到独立自主探索
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转变。苏联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行
者,曾经创造了快速工业化的奇迹,取得了诸多重大成就
却因固守备战体制而日渐僵化。中国鉴往知来,突破僵化
思维,以改革不断优
化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把改革称为中国的“第二
次革命”,抛弃总体上从苏联照搬过来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
进而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道路走得通,关键在于敢于质疑和超越传统社
会主义模式。
一方面,传统社会主义消灭了私有制,却否定市场的
积极作用,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推行优先发
展重工业的强制工业化,与之相适应,严密控制思想舆论
对西方世界基本采取敌视和封闭态度。中国则在正反两个
方面的经验教训之后实行了改革开放,在确保公有制主体
地位的同时大胆借鉴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
验,构建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避开了市场原教旨
主义的陷阱。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的转变,从单一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
的经济体制转变和革新,也实现了从封闭式现代化向开放
式现代化的重大转型。中国改革的成功也离不开开放的环
境,外部资源的引入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
增长动力与重要的思想革新借鉴。
另一方面,戈尔巴乔夫放弃党的领导,导致苏联社会
主义模式崩塌,是苏联解体的重大诱因,证明了党的领导
现代化性质一旦动摇,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就不能长远。中
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都特别强调对现代化性质问题的清
醒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在阐发“四个现代化”理念时,明确指出中国的现代化是
社会
主义的现代化,搞现代化的目标是要“把我们祖国建设
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多次明确强调要将我国建设成为
“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
国家”②。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以构建小康之家的醒目路
标指引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以“三步走”发展战略擘画了国
家的发展蓝图,他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再次强调
了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他说道:“中国搞现代化,
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③。党的十三届四中全
会以后,江泽民同样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
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以“新三步走”战略细化
国家发展目标,有效处理了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若干重
大关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力推进了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以四位一
体”布局、“四化同步”路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
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在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推进了中国现代化
的发展,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改革开放至今已经 40 多年了,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
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我们拓展改革的广度,增进改革的深
度,在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上进行了一系列
革命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因变而通、因通能久,拥有蓬
勃的生命力。
(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式”的指导思
想
现代化的“中国式”模式的成功开辟与顺利拓展,离不开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社会主义所具备的制度优
势,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离开了马克思
主义理论武装就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一先进的政党组织,也
不会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但马克思主义不与中国实际,不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不会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
克思主义,就指导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科学断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①这一重大判断包含着
两层含义。
其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灵魂与旗帜,能
够扎根中国土壤,指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直接源自西欧历史与文化语境,能
否在东方古国的文明中扎根、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
国遭遇的重要问题。历史实践表明,中华文明拥有兼容并
蓄的文明基因,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丰沃的文化土壤,使
其深深扎根于中国并不断发展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无
产阶级革命理论、人民立场和实践观点与中国的家国天下
理念、民本思想、知行合一的哲学观点高度契合,马克思
为人类谋幸福的价值理念与中国人民求解放的目的高度一
致。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
摘要:
展开>>
收起<<
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的三重意蕴“中国式”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鲜明标签①,冠名“中国式”旨在表明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版本”已经成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贡献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②这一科学判断,斩钉截铁,为现代化中国式”表述提供了合法性的学理说明。党带领人民踔厉奋发,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实践中突破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西方化等同于先进化”的叙事与陷阱。当前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优势及世界意义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与论述,但将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就的外...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